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家风家训传承与发展探析

2018-07-10杨晓素余若荧何煜哲张馨月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杨晓素 余若荧 何煜哲 张馨月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文章正是基于家风所承载的文化传承作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社会、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以及习近平同志“把家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讲话精神,选取贺州贺街镇保留和传承较为完好的莫氏家风为分析案例,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家风传承和发展的内涵、意义,并提出家风传承与发展的一般路径。

【关键词】家风家训;传承发展;路径

伴随着《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什么》的播出以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的讲话,家风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背景下,家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地处桂北的贺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贺州临贺古城拥有众多祠堂,其中莫氏祠堂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后裔所建,其历史最为悠久,家谱保留较为完好,关于家风的文献记载较多,是家风研究的理想之地。

一、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一)家风家训的内涵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处世原则、风俗习惯和生活作风。从价值属性来看它是一个家庭的价值准则,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从历史的传承来看,一个家庭通过口耳相传、家谱族谱、家训故事歌谣等方式将家庭所崇尚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家庭记忆和家庭文化。家训即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传承至今留下了很多著作,比如家书、家训、治家格言,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有《颜氏家训》、《治家格言》、《曾国藩书》等。

家风不仅为大家所有,更为民间广泛流传,每年过年,普通人家也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春联,寄托着农耕家族殷切的读书希望,因为家风家训的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加上祖先们的生命体验和经验总结,通俗易懂,又极具实用性。在中国传统的家风中,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古代读书人们读书的目的除了知诗书达礼仪之外,还有就是出仕,但是他们所处的小农经济时代,特别在广大的村庄,还不足以拥有让他们衣食无忧的读书环境,因此,需要他们加入耕耘田地的同时去提升学识和道德,所以在很多文献中对于耕读都有记载:“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耕读不可偏废,唯有耕读结合,才是最合理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在莫氏家风,莫宣卿家训中也进行了很好的阐述。翻阅《莫氏族谱》一书,在宗族文化一章中,对莫氏家风家训也有这样的记载:“处家庭,当以诗书为本。守田园,必以耕稼为先。”对于耕读结合,家训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耕读是基础,有粮食源于耕,有饭吃在于种。”

(二)家風家训的传承载体

家风家训能够在传承至今,依托于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既有族谱和碑文的文字记载,又有像童谣、家训歌这样的口口相传,正是有了文本的记载、口头的传播,家风家训文化才生生不息,绵延至今。

文本式的记载在家风家训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文本式的记载见于族谱、祠堂、门联等。一部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族谱记录了这个家族起源、迁徙和发展,家风家训作为宗族文化,自然不可缺,有些族谱非常重视宗族文化建设,甚至会以一个章节专门进行论述,族谱作为宗族史书,记载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可以避免因口头失传而导致的文化断层。祠堂作为家族的活动场所,不仅有祭祀的作用,更发挥着道德教化的作用。祠堂门联追溯了这一宗族的历史,也昭示了这一宗族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这也正是家风家训的一部分,如黄氏一族的门联为“潢川德泽昭敦睦 江夏贤声传孝忠”,强调了和睦、孝忠。在临贺古城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古城祠堂众多,又风格各异,莫氏宗祠作为其中建成最久的祠堂,家风家训的记载较为全面,最难能可贵的是祠堂内刻有家训碑文,由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所作。为了方便后人理解,被翻译为白话文,随着时代的变迁,莫氏后人在族谱的修订中,又对家训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分成了四章八条。

如果说家谱、门联以文本形式保留和传承了家风家训,那么家风故事、童谣则进一步传播了家风家训,对于一族人来说,家风家训不仅仅应该为族中读书人所知,更应该上至老人下至孩童能够理解遵守,因此,家风故事的流传和家传对联、童谣就是很好的传播途径。家风故事的例子,历史上人们比较熟知的家风故事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莫氏家传对联通俗易懂,但意蕴深远,如“世间好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以“好事”和“良谋”这样简单的词句来劝诫子孙。“水能淡性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以水和竹子类比做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品性。

二、家风家训的意义

(一)家风家训延续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正统文化和官方哲学的儒家文化和儒家哲学,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成为知识份子的毕生追求,也成为家风家训的形成原因和参考模型。家风家训的形成和发展深受这一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和睦等被撰写入家风家训,以一个家庭为起始,这种儒家文化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家风家训在成为教育子孙的道德范本的同时,也有效的传承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莫氏家风家训为例,莫氏祠堂内立有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画像,所承载的意义不可小觑,莫宣卿为岭南第一状元,官至台州别驾,为后世树立了刻苦求学、立志成才的光辉形象,更激励了后人勤学苦读,开拓进取,这与儒家文化中重学、进取的精神一脉相承。

莫宣卿家训中“交友存信,乡党谦和,待人戒骄矜,勤俭,以德胜人”等与儒家所倡导的诚信、谦和、勤奋、勤俭、节制、重学、淡泊明志等精神品质是一致的,家风家训突破了等级、文化的限制,有效的保留、传承和传播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家风家训实现了道德教化和社会稳定

家风家训吸收儒家经典,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生命体验和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体系完备又非常实用的价值体系。这些规范和体系,不仅是一些简单和冰冷的文本,在实际的家庭和宗族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风家训的内容不仅有倡导性的内容,也有劝诫性的规范,即不能做什么,一旦有人超越这个规范和界限,是要受到家法的惩罚,所犯错误严重者,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倡导性的内容在家风家训中较为常见,会在家风家训中明确提出,要孝顺父母、要扶持正义、要宽以待人、要言而有信等内容。而劝诫性的规范,在家风家训中亦有记载,如不拨弄是非、不乱德悖德,血缘勿婚等。不管是倡导性的家风家训还是劝诫性的家风家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化子孙。这种道德教化,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趋于完善,如莫氏家训就在后期额修订中把国家放到家训首要位置、提出了为父母、子女、兄弟、夫妻者的义务和责任。

在《莫氏族谱》家训一章,记载有:“新家训十条首先要爱国,无国便无族,无家。二是要勤俭,勤俭为立身之本。三是要耕读,耕读为立足之本。四是要和谐,和谐是为人处世之本。五是父母有教养子女之责。六是子女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七是兄弟姐妹之间要互助互爱。八是夫妻之间应互敬互爱,同心同德。九是族人应尊老爱幼。十是族人应各有所长,各有正业,遵纪守法,知礼明义。”莫氏家训作为莫氏家族的价值指引,从各个层面规范了子孙们的言行,起到了很好的道德教化的作用,这种道德教化的作用以一个家庭为中心不断发酵,辐射到一个宗族、一方土地甚至是一个国家,秩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也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出稳定社会的功能。

(三)家风家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其基本内容概括为24个字,它们分别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它与家风家训中所倡导的爱国、诚信做人、待人谦和、知礼明义、和而不同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体现和价值追求,结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其内涵和外延要比传统的家风家训更大和更广,传统的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绵延千年,它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这种血脉源于家风家训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礼仪教育从小开始,贯穿人的一生,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和坚实的实踐基础,因此,它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莫氏族谱》一书中,在修编族谱的序言所述:“吾族家规家训,从不同角度,规范其成员行为,在抑恶扬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规范是契合的,所以为弘扬和践行价值观时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家风家训传承与发展路径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的基本单位,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家风和家教。家风影响党风、社风、民风、国风,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应该被重视,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看待和分析家风家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丰富家风家训的内涵;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建设,使家风家训回归家庭本位。

(一)辩证看待和分析家风家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家风家训深受作为主流文化和官方哲学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儒家“修、齐、治、平”、“仁、义、礼、智、信”等精神精华为家风家训提供了规范模本,提升了文化品位,以莫氏家风为例,家训十条中的“耕读、勤俭、赡养子女、孝顺父母、夫妻同心”的内容在营造孝老爱亲、社会和谐的家庭氛围具有借鉴意义。应该注意的是,家风家训也不可避免的继承了儒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等级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小农经济的主导下,还不可避免的带有“重农抑商”的思想,甚至在家风家训中还有“鬼神”的封建迷信思想。家风家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兼收并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因为时空的限制,有其糟粕。对于家风家训,我们应该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加以看待和运用,既不是全盘吸收和接受,也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而是应该辩证分析家风家训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部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加以发扬,剔除迷信思想、等级思想的糟粕,使家风家训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家风家训的内涵

家风家训的与时俱进,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价值追求。在价值引领上,它能够在更全、更广的视角去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在时代性上,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都是传统家风家训不具有的,因此,家风家训的传承发展,应该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传承和发展。此外,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增添时代内容,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背景下,家风家训应该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家风家训中所倡导的人生追求除了读诗书知礼仪之外,还应加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列为己任等新的时代内容。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建设,使家风家训回归家庭本位

如前所述,家风家训延续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道德教化和社会稳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因此,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发展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引导和加快建设,而主要的推动者,就是政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家庭、家族是家风传承者和建设者,但由于人力、财力、智力的限制,面临人才不足、资金不足、规划不足的困境,这一困境的解决,需要政府加以作用,履行政府职能。实现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发展,作为管理和服务主体的政府,首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制定规划,收集、整理、发掘当地家风家训的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社区家风展、“我为好家风代言”的演讲比赛等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同时,可以制作专题节目、公益片进行播放。最后,加强网络媒体的运用,通过微信公众号栏目、微博等传播家风故事和家训名言。

家风发源于家庭,传承于家庭,因此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发展应该回归家庭。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家庭教育影响一个人的成才和发展。家风家训作为培养和教育人的规范和价值标准,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家庭中,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作为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没有改变,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借鉴中华优秀家风教育子女,为子女树立道德模范和人生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不仅应该在做人做事上要求子女,更应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样。

四、结语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家风家训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发掘优秀家风,发挥家风家训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励人们热爱祖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家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N].学习中国,2016-05-11.

[2]莫氏族谱[M].桂北五县《莫氏族谱》编撰委员会,2009:621-622

[3]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1:28-29

[4]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1)

[5]黄东桂,颜文梅.家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路径广西师范学院学报[J].2016(37):132-133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