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宿迁市魅力特色镇村建设的路径思考

2018-07-10陈梦晴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宿迁市建设

陈梦晴

【摘 要】宿迁市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特色魅力镇村建设,这既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彰显镇村特色发展力、生命力的重要选择。本文重点剖析宿迁市特色镇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宿迁市;特色镇村;建设

一、前言

2016年8月,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具体目标,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宿迁市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特色魅力镇村建设,这既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彰显镇村特色发展力、生命力的重要选择。“十三五”期间,全市将深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营建魅力特色镇村,镇村营建引入“策创营”前置模式,将以9个重点镇和N个特色镇为重点,全面提升乡镇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魅力特色城镇;以1155个规划发展村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完成约200个左右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管理高效的省标准的“康居村庄”及“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建设一批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形成特色镇、特色村互动发展的格局。当前,为进一步强化特色,我市依据《宿迁市特色镇、特色村营建导则》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开展全市第一批特色镇、特色村“策创营”(策划、创意、运营)工作,有序推动特色镇村建设。

二、宿迁市特色镇村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特色镇村建设绝不仅是外部环境的策动,更是特殊市情的强力驱动。近年来,宿迁市围绕“实力中心城市、活力美丽县城、魅力特色镇村”的城乡发展格局,按照产业“特而专”、风貌“特而美”、文化“特而新”、品牌营建“特而优”的思路,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结合各乡镇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特色镇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精明增长”为发展理念,推进空间开发优化、设施配套完善和功能質态提升,引导特色镇村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形成特色优势。启动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和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编制规划,扎实开展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镇区环境综合提升和农村违章建筑管控等工作,探索统筹镇村建设新路径;二是按照创造性、地域性、独特性的要求,将策划、创意、运营前置,切实找准镇村个性特点,用以引导特色镇村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形成特色优势。例如泗阳县成子湖旅游渡假区,紧紧抓紧成子湖扶贫开发机遇,结合卢集镇生态经济示范镇创建工作,充分放大临成子湖、洪泽湖两湖优势,以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为特色,重点建设渔游体验区、诗画宜居区、农业观光区、服务配套区四大特色区域,大力发展生态水产、渔文化旅游、生态林果等特色产业,全力将成子湖片区打造成为渔游诗画小镇;三是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要求,积极引导镇村挖掘资源禀赋、自然区位等比较优势,利用农业结构调整、“三来一加”等,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特色镇做专一个特色产业,专业村做专一个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作为特色镇村的主打品牌,在全省打造一定的知名度;四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围绕“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目标,结合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造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备、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新型美好乡镇和幸福生活家园。全市共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省级生态乡镇46个,其中泗阳县全域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

目前,沭阳县新河镇和颜集镇、泗阳县临河镇、泗洪县临淮镇、宿豫区大兴镇、宿城区耿车镇等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市符合标准的特色村庄约有200个,其中特色鲜明、最具代表性的村庄有50个。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文化特色型。如:洋河新区郑楼镇古城村;二是水网风貌特色型。如:泗洪县峰山乡大陈咀村;三是农经产业特色型。如: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

当然,宿迁市特色镇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解决,在全市推进特色镇村建设的过程中,在特色策划的可认同性、特色产业的可支撑性、特色项目的可持续性、特色文化的可传播性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少困难和探索的课题,如:镇村建设规划思路和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对“特色镇村”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待加强;镇村建设中的环境管理能力压力较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中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亟待破解;镇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有机衔接有待加强。尤其经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困难持续,影响到农村人口就业、农副产品的输出、农业经济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等,从而影响到特色镇村建设的纵深推进。

三、关于宿迁市特色镇村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大力度推进多规融合

应充分吸收借鉴省内外、国内外成功范例,以高资质的专业规划单位设计完成、高水平的专家组论证通过的技术文件为基础,排查筛选、分类确定全市特色镇村名目,根据因地制宜和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用一个模式的总体原则,科学编制全市特色村庄建设总规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开发策略、体系、实施机制及引导措施。

一是注重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工作全过程,突出经济生态化和产业特色化的理念,实现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二是利用特色镇村和生态经济示范镇规划编制的契机,对现有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全面梳理,深度融合,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各地从各自实际出发,根据总规划制定行动计划,排出时间表,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列出具体建设项目工程,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和运作模式,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抓,逐村逐项予以落实。

三是根据镇域发展历史、自然风貌、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等,深入分析,科学研判,找准特色镇村发展定位,统筹编制以生态理念为主导,凸显镇域特色的产业定位、环境整治提升、农民脱贫增收等规划,使之更符合镇域实际,更具地区特色。

(二)以文化内涵为抓手,进一步注重镇村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

首先,提炼有特色的镇村精神。价值理念能直接影响镇民、村民的行为规范和特色追求。可以通过个性化的价值追求、特色化的经营理念、感召力的形象口号等,来体现一个特色的镇村精神。比如:梅花镇“梅花香自苦寒来”,体现梅花镇的人民的勤劳精神。又如临淮镇“做一名永不欺客的临淮人”,给外界诚信、可靠的服务承诺,消除游客对海鲜、湖鲜类消费价格的“恐惧心理”,从而不断打造既有知名度又有美誉度的水产特色镇。这些体现特色精神的语句,通过公共关系广告渠道,如农屋的外墙、村口的标牌、主道高杆载体等进行传播,让这些理念家喻户晓、深入民心,从而让其成为特色镇村的精神支柱。

其次,挖掘名人、名作的资源。充分利用名人资源,如:京东刘强东故乡, (下转第366页)

(上接第364页)最年轻上将乙晓光院落,民间数学家周密“工作室”等,通过简朴的硬件包装和着力的名声传播,提升镇村的知名度。注重利用文化作品在特色镇村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一对一”文化名人帮扶特色镇村建设工作机制,发挥我市乃至省内外的作家、画家、书法家、诗人、知名演艺人士的智慧和影响力,一对一进行文化创作,提炼一批反映镇村特色的作品。

(三)因地制宜,进一步注重特色镇长村产业支撑的谋划

一是注重产业资源的集约开发。以临淮镇发展旅游业为例,面临一望无际的洪泽湖。然而,前往洪泽湿地的大批游客,在感叹没有看到烟尘浩渺的洪泽湖的同时,却不知近在咫尺的临淮镇就能实现这一愿望。究其原因,湿地保护区和临淮镇,在旅游资源开发上,没有形成集中约开发和优势互补。因此,要加强产业集约开发力度,相互协作,连片谋划,共同受益。

二是挖掘在外创业人员的潜力。特色镇村经济的兴起,政府重在推动,主体力量是社会资本和经营人才。其中,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有资金、有眼界、有人脉、有经商头脑和经营能力。要做足这一部分人的文章,镇村干部应该花大部分的精力,走出去与他们交流,请他们回乡探讨,将其视作座上宾、“财神爷”,促其为家乡引进资金、投资项目、推广产品、宣传形象,成为支撑镇村特色产业的基石。

(四)以田园综合体为龙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围绕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目标,突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依托,推进土地向规模化集中,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集群,强化农民经济人队伍建设,培养职业农民,着力加快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引导更多的能人大户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培育更多特色产业村和种养大户,进一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是推动绿色工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生态环保创业园建设,提高产业准入环保门槛,引导绿色、生态型工业项目向乡镇工业园(创业园)集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就业,增加农业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三来一加”项目和“家门口就业”工程,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三是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开展田园综合体的探索和建设工作,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三产融合、特色发展为抓手,以富民增收为目标,选择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镇村为试点,引进规模企业、规划设计团队、专业人才,认真调研、规划,精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地方特色充分彰显,经济增长,群众增收。

(五)以特色鎮村为载体,多角度构建农民参与机制

一是完善镇村“两公”设施。围绕生态宜居新家园建设,切实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就镇区而言,在进一步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校、医院等设施建设,推进部门窗口下移,审批关口前置,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就村庄而言,要依据镇村布局规划,将“重点村”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置重点,切实加强村级幼儿园、卫生室等配套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卫生改厕、区域供水、出庄道路等项目建设,切实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打造一批“康居示范村”。

二是引导农民参与镇村建设。建立农民宅基地有偿腾退机制,盘活利用废弃宅基地,简化农民建房审批程序,有序释放农民合理建房需求;在环境整治中,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强化村民环保意识,探索开展“1块钱保洁”等多种形式的环境包保责任制度,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突出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切实放大农产品品牌效应,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拳头农产品。

三是完善镇村建设投入机制。让农村资产“动”起来,开展农村一切有形资产确权颁证工作,组建农村产权流转综合服务中心,让农村和农民的资产流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让村集体“富”起来,坚持“市场+民主”,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或委托经营的方式,组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土地整理和村庄建设的实施主体和融资主体,让村集体和农民“有利可图”;让投入形式“活”起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整合国家和省专项资金,集中力量解决镇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宿迁市建设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宿迁市 健全完善森林防灭火工作体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
宿迁市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