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中特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2018-07-10罗瑜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罗瑜

【摘 要】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亏损或出现其他异常状况,证监会会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殊处理。为了实现短期利润指标或规避退市风险,ST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增利润实现保壳脱帽。本文基于此背景,通过*ST中特的案例,分析了盈余管理的相关手段。本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是引出问题。第二部分为案例描述,该部分对本文研究对象*ST中特公司概况及案例背景进行了具体说明。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分析了企业扭亏使用的盈余管理方法。第四部分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第五部分针对盈余手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遏制上市公司盈余行为,保障ST制度的有效设立,监管并维护资本市场健康有效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ST中特;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一、引言

我国会计行业起步较晚,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人员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并获得经验,学者们也纷纷着手完善会计准则以期在保持会计准则技术性的基础上能够一定程度的制约某些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现行会计标准体系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这给会计工作者与有关人员留下了操控利润的空间。企业能通过盈余管理手段修饰报表达到吸引投资、申请IPO、避免退市、减少政府管制的目的。本文以*ST特钢公司为例,从公司的财务报表着手分析公司亏损、戴帽、微利、脱帽过程中使用的盈余管理方法。

二、案例描述

(一)公司简介

2010年6月*ST特钢在深市A股上市,从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主要生产以高品质特殊钢材料为基础的工业专用设备和品质优秀的特殊钢坯料两大类产品,是国内少数拥有特殊钢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械加工以及深加工这一完整生产线及工艺技术的企业。由于公司具有完整的生产线、产业链和精湛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公司有能力生产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特殊钢专用设备。另一方面,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因此,中原特钢在我国特钢行业里占据重要位置。

(二)案例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经济质量的参差不齐,产能过剩等。如何在未来完成“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优化需求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中高端的有效供给输送成为了生产类企业亟待解决的命题。当下特钢行业虽已步入成熟期,品种多样,质量优良但是中高端特钢供给严重不足。特钢企业的竞争停留在中低端特钢一块,收益不高,再加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装备制造业及钢铁行业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严峻,主要产品合同不足,订单骤减。公司下游石油、煤炭、机械等行业需求尤为低迷,另外特钢行业普遍不景气,重点品种价格下滑较大,行业整体亏损严重,市场形势严峻。

由2013年至2015年三年期间的财务数据可知,公司业绩不断大幅度下滑。公司净利润由2013年的231.52万元降至2014年的-4664.22万元,2015年公司巨亏21335.22万元,因2014、2015连续两年的亏损业绩,公司股票自2016年5月3日开市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面临被强制退市的风险。2017年4月初,公司发布了2016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经审计,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2016年实现净利润519.7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1元,公司扭亏为盈。*ST中特在2017年4月7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脱帽”申请。2017年4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说明了深交所审核同意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这一事项。公司股票交易自2017年4月21日开市起变更为“中原特钢”。

三、*ST中特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根据*ST中特2016年年度财务报告,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为87421.2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519.7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公司2016年实现微利,避免退市的局面。尽管公司在2016年并未亏损,根据其他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并没有得到增长,反而是亏损了14323.09万元。除此之外,公司的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同比下降了8.41%,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总成本后的营业利润为-7585.34万元,这说明公司并不是通过正常经营活动实现扭亏为盈的,更多的是以一些非经营性活动的方法暂时性的回避了退市危机。

(一)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增加利润

公司2016年四个季度的未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120.93万元、-2755.74万元、-4076.37万元、9472.8万元。可以看到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都是亏损状态并且亏损呈现递增的态势,特钢行业并没有鲜明的销售淡旺季现象,却在第四季度一下实现了9472.8万元的利润,弥补了前三个季度的总亏损。第四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为-3555.79万元,这说明第四季度的盈利并不是来源于公司的营业收入,而是由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带来的利得。

1.通过接受政府补助扭亏为盈

本报告期内公司总共接受可影响当年盈亏的非特殊补贴的政府补助共计30项,政府补助发放主体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上级部门、地方财政及省财政。补助金额共计7857.56万元,补助原因皆为因从事国家鼓励和扶持的特定行业或产业而获得的补助,相比上年收到的政府补助2766.64万元,本期收到的补贴金额增长了184.01%,计入当期损益并影响当期公司净利润。

2.通过处置非流动资产获得利润

根据公司2016年具体披露事项可知,公司处置了房屋建筑等非流动性固定资产,从中获得处置营业外收入110.21万元。

(二)通过向关联方出售股权,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

在报告期12月初,公司公告与南方资产拟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双方约定将公司持有的同一最终控制方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控制下的关联方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7000万股权中的5000万股股权出售,股权比例2.39%,全部转让给同一控制下另一关联方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该股权账面价值5285.71万元,转让评估價格为12023.47万元,这一关联方股份转让协议就产生了6737.75万元的投资收益。

四、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

上市公司业绩不善面临退市风险时会产生强烈的摘帽动机,除了加强公司内部治理,资源配置,资金运作的管理水平外,会有盈余管理行为。尽管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实现暂时的业绩扭亏,但盈余管理行为有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原则,会导致一些不明原因的投资者在运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决策时被误导,可能增加股东不满情绪,降低投资者的信任度,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

第二,出售非流动资产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的日常运营有影响。为了增加收入抛售固定资产,长远来看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治理问题,带来经营性利润,不具有持久性,反而可能影响生产活动。

其三,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掩盖了某些事实,在诱导投资者错误决策的同时,还可能迷惑了公司管理者。这可能使很多本应早早曝光尽快处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给公司埋下财务隐患。可能使企业领导者怀有侥幸心理,开始依赖盈余管理行为来保留上市流通资格,不利于企业健康良好的运转。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不够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不足以支撑和维护现有会计体系的运行,我国会计准则仍需要尽快从各方面着手实现与国际准则趋同。以政府补助为例,我国国企数量众多,但会计准则关联方的界定中将国家排除在关联方外,将政府所提供的补助直接计入到企业一年的利润总额里。由于某些经济或政治因素,当企业经营不佳时,地方政府出于就业情况,经济指标或政治企图等方面的考虑,会主动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根据企业的亏损情况按照符合的颁发政府补助的条款对企业进行亏损补偿,避免企业st或退市。我国会计准则有关政府补助的条例应追加国家为关联方之一,真正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将收到政府补助的会计分录修正为计入资本公积权益科目而不是营业外收入损益类科目,这样能够避免通过政府补助实现的盈余管理行为。

第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政府补助进行了定义、分类及确认计量规则。准则中明确了政府补助无偿划拨类型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主要的政府补助形式有退税、政策贴息、研究开发补贴、中小企业拓展补贴、国家储备商品的差价补贴等方式。但是准则中并没有对各个具体补贴形式应发补贴数额进行明确的数量上或比例上的规定,这给予了会计上调增利润手段上更多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可以自由的以企业预估的亏损金额对应的发放补助实现扭亏。

第三,在我国股票市场ST制度里是以公司利润表中没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作为评判公司报告期内业绩经营是否亏损的指标。不少申请摘帽的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的扣非利润都是巨额亏损,但由于只看未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来评估业绩是否扭亏为盈,依然都成功摘帽了。要想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准则中不仅应当要求股东权益为正值,更要要求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作为业绩是否真正实现扭亏为盈的评判标准。

第四,证监会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在*ST企业提交第三年业绩报告申请撤销风险警示的时候认真审查公司的财务报表,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持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刘星宇.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51+180.

[2]杨攀,刘宇宁.递延所得税资产与盈余管理——基于*ST鞍钢扭亏的案例分析[J].财会月刊,2014,(06):93-95.

[3]杨文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基于福建南纸的案例分析[J]. 绿色财会,2015,(06):11-14.

[4] 陈伟军,邓博夫,张欢,卢建境,贾飞.识别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基于南京高科的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10,(36):54-57.

[5] 游洁.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6]王梦雨.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安徽財经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