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日经济分析

2018-07-10夏威夷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差距日本经济

夏威夷

【摘 要】中日是亚洲最强大的两个经济大国,二者之间有着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自二战结束以来,都有过落寞,也有过辉煌,道路相似,但命运大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国力决定的。本论文尝试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和考察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分析两国经济之间的发展差异。

【关键词】中日经济;对比

一、GDP对比

1950年代:日本GDP发展速度快于中国,但速度差距并不大,日本胜在速度稳定,中国经济起伏比较大。起点定在1952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第一次有了经济数据。1952年新中国刚成立不到三年,而日本已经发展了7年,但从GDP来看,日本仍与中国差距巨大。这并非说中国比日本发达,仅仅是人口和国家面积带来的先天性差距。1952年中国人口5.68亿人,GDP304亿美元,人均GDP54美元;日本人口8644万人,GDP172亿美元,人均GDP172美元。中国GDP总量是日本的1.76倍,但人均比日本少,发展水平与日本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算大。可以说195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有人说日本科技发达,人才多,其实当时中国也有很多来自欧美的顶尖科技人才,科技水平并不比日本差,某些方面甚至领先日本。

1960年代:日本GDP高速发展,从落后中国到领先中国一倍!1961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因为受到苏联制裁,中国GDP大幅下降,日本GDP总量第一次超过中国。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持续低迷,而日本却进入关键时期,此消彼涨,中国被踹落尘埃!由于内外部环境影响,中国错失良好发展机遇,成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令人叹息!

1980年代:中日差距继续扩大,日本国力即将迎来全盛时期经历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日本经济经过调整后进入第三个高速发展期,此时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蒸蒸日上,科技突飞猛进,日本一举扭转低劣产品印象,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中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还在试水阶段,小心翼翼前行,经济高速发展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还处在经济的摸索期。

1991年由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GDP达到34877亿美元,而中国只有4133亿美元,中日两国经济差距达到有史以来最大值,中国经济规模仅为日本一成!当时在强大的日本面前,中国经济弱小的就像风中的小花,一口气就能摇摇欲坠!但中国却迎来了黄金30年!

2010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在被日本GDP超越50年后,中国终于实现反超!这比预期时间提前了25年,也超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想象!由此可见,以美元计价的GDP,有时候就是一场数字游戏,准确性存疑。真正能够反映国家实力的仍然是工业生产总值、世界500强数量、科技发展水平等关键因素。

2015年中国GDP是日本的2.52倍,达到二战以来最大值,几乎又回到了1952年的起点!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超80万亿元同比增长6.9%,中日之间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改革开放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异同

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日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信息传递功能,可以指导生产者如何调整生产计划,市场还可以加快流通的速度,增加流通的效率等等,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导致了这样的市场功能被阻塞,这也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稍逊色于日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计划经济是高度强调政府权威的经济管理模式,而日本经济模式则是温和强政府模式。可以认为计划经济是严酷的强政府模式,与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温和强政府模式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上)。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温和强政府模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曾经在几十年时间内遥遥领先于所有的发达国家,得益于强政府模式部分是相当不少的。因为日本的温和强政府模式一方面发挥市场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决策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给企业以指引和协调,充分发挥出了政府的作用,从而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两国经济发展的异同

中日两国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預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具有相似性。在经济转型期,中日两国政府都积极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注重支持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主要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转化为出口和内需并重。1986年5月,日本政府发表了“面向21世纪产业社会长期设想”,提出以对外实现“国际水平分工”,对内实现“知识融合化”作为产业结构的新发展方向。为此推出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刺激国内需求,推进“内需扩大主导型”战略;二是鼓励对外投资;三是充实社会公共投资,提高国民福利水平。无独有偶,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在内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涉及到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纺织、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金属以及物流业,出台了上百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力求扩大国内消费、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在转型战略和举措方面,中日两国也颇为相似。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面临的外在压力和贸易顺差,强调扩大内需,缩小经常性收支不平衡等。1986年4月,为解决贸易和经常收支盈余扩大造成的对外摩擦,特别是为解决与美国的经济摩擦,日本政府采纳了著名智囊团提供的“前川报告书”,其基本思想是“制定国家全面的政策目标,缩小经常性收支不平衡(盈余),以求达到与国际及其他国家的协调,并表示实现此目标的决心”,提出并强调了“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转型”、“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导向。反观中国,中国的内需增长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经历金融危机后,为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扩大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将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中央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政策加以实施。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远远还没有达到一个经济强国的水平。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才能实现经济强国之梦,近年来的中国与日本当时所处的阶段多少有些类似,这些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对中日经济的对比分析,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独特的国情,充分分析,严谨对待,认真做好每一个战略决策,才能复兴中华之梦。

猜你喜欢

差距日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