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8-07-10李令宜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对策

李令宜

【摘 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问题切入,随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驱动的态势和不足,中央从2015年11月开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到效率驱动的转型,即主要通过生产供给层面效率的提高,来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所迫,也是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机遇,它将惠及现代服务业,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红利,或将彻底改变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一)旅游产业产能过剩 新型产业供给欠缺

常见的旅游产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观光、度假和特种旅游产品。近些年来在旅游需求的带动之下,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片面的追求速度和数量,对质量效益有所忽视,无论是内容、档次还是时空分布,都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极不匹配。这种不匹配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建设上,一味追求高大上的休闲度假项目,而对中小、经济实用型休闲度假项目有所忽视,这样无形中就限制了一些游客;二是知名景区和一般景区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人满为患,后者经营惨淡,这对旅游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三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四是在现代交通工具的影响之下,旅游消费在时空关系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旅游产品在组合布局以及线路设计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有的地区旅游业产能过剩,有的地区在供给上却存在短板,因为传统产品产能过剩,新型产品供给跟不上,直接导致了消费者需求外溢。

(二)旅游增长以投入驱动为主 缺乏效率驱动

从资本投入的角度看,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进行着大规模的投入,对于基础设施等都进行了高质量的建设,这从一个方面推动了旅游业向前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这加大了旅游产业投资泡沫化和其他潜在的风险,从长远角度看,不能仅仅靠旅游产业的大量投入,必须提高整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旅游增长从投入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此外,就建设整个旅游服务供应链而言,长期以来的侧重点都是景点,住宿以及餐饮,购物、娱乐以及康体等服务得不到重视,旅游产品结构明显失衡,综合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比方说旅游酒店就存在问题,其主要问题便是旅游饭店数量很多,但是其质量和效益都非常的差,整体的规划和布局结构也不合理;家庭度假、乡村旅舍、汽车营地、青年旅馆等大众休闲设施缺乏。

(三)高新人才缺失 旅游产业整体效率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创新,市场的细化,对旅游行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旅游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发现,旅游行业即便是给出很高的薪资,可供选择的人才资源也很少,特别是旅游产业相关的高档酒店和餐饮配套人才。我国虽然也有相对应的旅游院校,但高校与职业教育的层次没有拉开,受行业欢迎的品牌院校太少,品牌师资、科研项目、教材刊物都很少,尤其是现在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严重脱节,许多旅游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全才”“总经理的摇篮”上,过高过宽的培养目标,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不少旅游企业抱怨一些学生连一个旅游营销计划都做不出来。

(四)带动性和创新性企业缺乏

目前我国的旅行社以国旅和中旅等老牌企业为主,大批小型旅行社企业占据市场,由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造成旅行社目前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个行业管理松散。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游客对于旅游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企业势必向着专业化和创新化进行发展。目前我国旅游企业中介分工不明确,常常一个中介机构可以进行好几项业务,这势必造成业务的不专业现象,各个旅行社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常常几家旅行社所提供的旅游线路是一致的,没有个性化的选择,酒店预订专业化公司、票务预订专业化公司、餐饮预订专业化公司、旅游景点预订专业化跟服务公司、旅游咨询专业化服务公司等匮乏。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拓宽旅游业新视野

通过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旅游产业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各类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把旅游产业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区域一体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另一方面,应立足“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结构、大整合、大融合、大开发、大就业、大发展”的视角,重视改善和优化旅游业自身的各种结构,并应注重相关技术效率、技术创新、知识结构、人力队伍以及旅游企业运营结构的整体提升。

在拓宽旅游业新视野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业态与业态之间的融合。应探索旅游与林业、工业、农业、金融、体育、文化以及医药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二是借鉴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从区域旅游的发展,区域产品的创新方面,发展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区域内旅游产业的空间范围,丰富旅游产品,把旅游产业整体作为一个品牌来塑造,创造区域内旅游产业的集群开发,整体开发;三是利用大数据时代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开发拓展VR可穿戴装备、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使其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推动力。

(二)建设精品产业链条 形成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對此,首先,区域应该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等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区域内山地旅游、乡村旅游、自助旅游等旅游品牌形式,创建品牌景区。此外,还应该加大创建5A级景区建设力度,确保4A级景区新增一批,创建景区储备一批,推动实现全省新景区推出有梯度、有阶段,不断培育新的旅游业增长点。其次,还应该强化区域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接壤省的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的宣传。如,设置城市名片,推出跨省域精品旅游线路,将不同景区的路线图、简介等印制在城市名片上,并免费发放给前来观光的游客,同时也可以将做好的城市名片放在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当游客到达后,可以根据城市名片上的相关介绍来选择自己中意的旅游景点。此外,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对本地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涉旅的农、林、水和风景名胜区等部门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经营和管理,并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大,做活,做强旅游市场。通过量变引发质变,盘活景区利用率,起到去库存的作用。

(三)培养旅游人才 实现旅游业专业化管理

旅游产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专业人员,对此,首先,区域旅游行业应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开展包括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在内的旅游教育,来提高相关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在高校的相关专业中开设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的有关课程,改变现有旅游、旅游购物、旅游商品教材中将旅游商品还定位在旅游纪念品上的狭隘认识。为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人才后备力量。其次,旅游行业还应该加大对现有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除此以外,还应该让其深入到优质旅游服务区去观摩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最后,旅游行业还应该注重对旅游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转变相关人员的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做法,扭转现阶段旅游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当然,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是多样的,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绝非一日之功,既需要从顶层进行设计,在宏观上积极引导和调控,也要在微观层面积极探索实践。革新,改革才能布新。纵有艰难路程,唯有坚定推進。

(四)以体制创新 激活供给主体

旅游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产业主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这样供给侧改革才能产生内在动力。深化供给侧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具体来讲,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创新体制,积极构建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大旅游、大格局、大产业和大市场;第二是激活机制,借助资本、智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市场主体重组、要素配置优化,使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第三是激励政策,要在政策层面对传统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予以支持,同时融合新型旅游业态,重构市场主体,进而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这样,就能实现有效供给,促进提高生产效益,形成供给侧改革的不竭动力。

三、结束语

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产业联动效益,其对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因此全面发展旅游产业有助于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对各行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要求,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旅游产业的需求。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应该从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附加价值、强化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完善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等方面促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其整体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佳,应晓惠,石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6):2.

[2]朱涵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2):5-8.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