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提高解决电磁场习题的能力

2018-07-10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

新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场线空间感物块

□ 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 曾 超

空间感是人对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事物的深度、层次的感知能力。有时候,学生不能解决高中物理的电磁场习题,不是物理知识没有掌握,而是缺乏空间感。空间感是人对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事物的深度、层次的感知能力。具有空间感的人,可以对视觉性或空间性的讯息感知,并把感知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在脑中形成心像以及转换心像。而电磁场习题,由于涉及运动粒子、电场线、磁感线、组合场、复合场,就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物理情景,学生需要对题意整体感知,能够从运动粒子的受力情况分析运动轨迹,或者从运动特点分析受力情况,形成一个解题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就是把运动粒子的运动轨迹等在脑中形成心像,并且进行分析求解。

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电磁场习题的能力。

一、空间想象,化隐性为显性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k,式中k是常数、I是导线中电流、r为点到导线的距离.一带正电的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出发沿连线运动到b点。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对桌面的压力一直在增大

例1.如图1所示,两根长直导线竖直插入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的M、N两小孔中,O为M、N连线中点,连线上a、b两点关于O点对称。导线均通有大小相等、方向向上的电流。已知长直导线在周围产生的

本题答案为BD。在讲解本题时,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空间表象。根据右手螺旋定制可知直线M处的磁场方向垂直于MN向里,直线N处的磁场方向垂直于MN向外,如图2。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带正电的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开始方向向上,过O得后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下,如图3。

由于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小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为磁场大小先减小过O点后反向增大,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关系可知,小球对桌面的压力一直在增大,故选BD。

学生在求解这道题的过程中,要能够感知电流的磁感线分布,从而分析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同时结合运动学和力学的关系来综合考虑。这道题目很小巧,但是涉及了立体的空间想象,学生需要在脑中形成题目中直线电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图像,教师通过绘制立体图、截面图帮助学生想象。之后,又应分别在水平面和竖直面上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把问题化隐性为显性。

二、发展观察能力,化抽象为形象

例2.孤立的点电荷如图4甲所示,如果在它的附近放一个导体,由于静电感应导体两端出现感应电荷,很快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感应电荷的出现会改变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某同学画了静电平衡情况下的电场线如图4乙,这位同学画的电场线是否有错误?

有错误。

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导体的左端带负的感应电荷,右端带正的感应电荷。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位同学画的电场线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有两条电场线是明显错误的。这两条电场线从导体的左端出发终止于导体的右端,如果真有这样的电场线,那么就说明导体的左端电势高于右端的电势,导体的内部就会产生从左到右的电流,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中的电荷是不会定向移动的。可见这两条电场线是不存在的。

通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去判断电场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另外,学生知道“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是否存在矛盾。经过这个过程,把抽象的感知化成形象的思维。

三、仔细作图,化静态为动态

例3.如图5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2L的绝缘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的右端固定一个带电荷量为+2q的物体A,小车的左端固定一个带电荷量为-q的物体B,A、B两物块质量不计,虚线区域长度为3L,内有场强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开始时,小车的右端恰位于电场区域边缘,其他部分位于电场区域之外。视带电物块为质点。试求:

(1)小车刚好完全进入电场区域时的速度;

(2)小车右端物块A刚好离开电场区域时的速度;

(3)小车从初始位置到完全离开电场区域所需的总时间。(结果用根式表示)

解:(1)设小车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1=

设物块B刚进入电场时,小车的速度为v1

根据 v12=2a1·2L 得

(2)设物体B进入电场后,小车的加速度为a2=

设物体A刚离开电场时的速度为v2

根据v22-v12=2a2L

解得

(3)物体B从静止到刚进入电场的时间为t1=

设从物体B进入电场到物块A离开电场经历的时间为

物体A离开电场后,小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设物块B运动到电场边缘速度为v3根据 v32-v22=2a3·2L

设从物块A离开电场到物块B离开电场所需时间为

代入数据,小车从初始位置到完全离开电场区域所需的总时间为:

本题中,学生只要明确小车上的物块A、B的受力情况,就能够顺藤摸瓜地求解出来。

我会规范地画出物块A、B在进出电场瞬间的受力分析,如图6,帮助学生理解小车受力的变化。

就像动画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本题教师只要把小车在电场中的关键位置画出来,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变化情境。

笔者认为,在板书或多媒体上仔细作图,看似一件小事,有些教师不够重视。假如作图粗糙,或许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能会意,但对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却帮助甚微。

在教学上,有时我们总是追求所谓的方法,往往方法只是外壳,核心应是态度。就像这道题目,教师把小车在电场中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位置范围绘制清楚,学生自是一目了然,难题迎刃而解。

在电磁场习题的讲解中,教师可描绘特殊时刻的图像,帮助学生感知位置和空间的变化,在脑中形成动态的情境,从而有效地求解习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可以化隐性为显性,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巧妙地突破学生解决电磁场习题的思维障碍,帮助那些对电磁场题目束手无策、缺乏分析能力的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此类习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图6

猜你喜欢

电场线空间感物块
冥想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空间感
范小青《城乡简史》叙事手法探析
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理解与应用
临界速度的得出及应用
浅议CAI中电场变化的模拟描述
理解电场线含义攻克静电场问题
基于EMD和4阶累积量的船舶轴频电场线谱提取
谈装潢设计中的版式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