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要将一生融入临沣寨”
——河南省郏县副镇长尹亮亮与临沣寨十八年的情结

2018-07-10陈生庚华敬友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年6期
关键词:院落原住民古村落

本刊记者 陈生庚/文 华敬友/图

十八年有多长?如果用孩子的成长来说,那就是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算起如今已是大小伙子了。

十八年有多长?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按八十岁算,那就等于过去了接近生命的四分之一。

河南省郏县临沣寨驻村副镇长尹亮亮,他在临沣寨一蹲就是十八年。这十八年里他只为一件事,那就是保护好临沣寨这座古村落。而且,他毫无怨言,永不后悔,誓将自己的一生融入临沣寨 。

源于一场洪水,结下不解之缘

据考证,临沣寨从汉朝就有了,到了明朝末万历六年,朱家第一代先祖朱正伦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到河南郏县水田村,就是现在的临沣寨。到了清朝道光年间,他们的第六代生了三个兄弟,其中老三朱子峰是盐运使,是个管盐的官员,两个哥哥都是盐商。三兄弟积累了大量财富,家族达到鼎盛时期建起了两百多个四合院,建造了周长1100米的红石城墙,包括城墙外面两道护城河。城墙至今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个地方实际上是块洼地,每到洪水期还要防洪。朱家所以选中这里,因为他们是通过风水先生看中了这里。这里是一个盆地,聚水聚财,盆地当中有一块高地,朱家就把院落建在了高地上,周围的水面可用来停船、生产生活用水、喂养牲口,还可以防盗、防土匪,还有一个用途就是防洪水。解放以后的1957年,当时郏县全县110多个寨子城墙都拆掉了,唯独临沣寨的城墙没拆,就因为一场大洪水临沣寨的城墙起到了防洪作用,洪水被城墙挡在了村外,寨内的老宅院、老建筑、老树得到了保护。由此,城墙再也无人提及拆除二字了。可以说城墙挡住了历年的洪水,洪水也使城墙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尹副镇长和临沣寨结缘那是因为2000年8月的一场大洪水。这场洪水来自凌峰寨上游37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降下来的雨水,全部往这个村汇集,情况十分危急。县政府组织了一百多名机关干部来要把这个村的群众迁到县城去避险,但是村里的老人就是不愿意走,说“我们这个村几百年了,再大的洪水也不会进这个村,有城墙挡住,就是发再大的水,寨门一关,用土一囤,咱这个寨子就不会淹,所以我们不走。”干部们一看那些老人不願走也不能强制人家走,只得提心吊胆地陪着老人在这个寨子里边蹲了一夜,到了天明的时候洪水果然退去了,真像老人说的洪水没有进村。陪同老人们过夜的干部当中尹亮亮就是其中一员。

到了当年十月,河南省做洪水水毁工程的普查,尹亮亮作为乡镇的一位普通干部,参加了临沣寨的调查,本来是想弄清楚临沣寨的城墙为何能挡住洪水的,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个村的前世今生全部考证明白了。原来这个村的朱姓村民就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到了明朝灭亡的时候,洛阳王的后代、开封王的后代等也逃到了这个村来,也就是说这个村就成了五支姓朱的,陆续建起了三路五重四合院,对应的就是一个子爵王府。也就是说临沣寨保留至今的都是明朝的建筑、明朝的院落、明朝的古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城墙、院落、王府、古树保存这么完好,实属罕见,被专家鉴定为国宝。省里、县里指示:必须切实保护好。镇党委决定派一名干部蹲到临沣寨,专门指导保护工作。“亮亮,你熟悉这里的情况,你就留那里吧。”镇领导点将,尹亮亮爽快地答应了。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蹲就是十八年,而且蹲出了与临沣寨的感情,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村中的一员,融入其中从未想过何时要离开这里。为了工作方便,他还动员做老师的妻子调到了朱洼小学任教。其实,尹亮亮的老家解庄离临沣寨不过五里地,父母在老家生活。虽近在咫尺,可他一忙起来十天半月回不了一次家。他父亲脑出血那年,他正忙于朱家西宅院的修缮工作,每一个图案、每一扇门怎么弄,他都要过问,离开工地一会儿他也不放心。因而,有两个月没有顾上回一趟家。待他腾出空回家时,父亲埋怨道:你还知道回家啊!

尹亮亮的儿子这些年来都是妻子照顾的,懂事的儿子知道爸爸忙,既不埋怨,又很争气,考上了大学。提起这些事,尹亮亮一点怨言也没有,反而十分感激地说:“临沣寨的村民待我太好了,从不把我当外人看。组织上对我也很关心,不仅把我家迁到了这里,还把我爱人提拔为小学校长,这都是为我做好工作创造的条件,我还能有不满意吗!”

他把一片深情都倾注在了临沣寨。

他成就了临沣寨也成就了自己

尹亮亮1991年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学的是工业管理专业,与文物、古建筑沾不上一点边。对于保护古村落这行他一点都不懂。然而保护临沣寨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他以饱满的热情,一点一滴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他首先带领群众修复了古城墙、疏通了护城河,然后集中精力搞调查,挨户串门走访老人,顶酷暑冒严寒搞文物普查,将古桥、古树、河流、古墓、碑文石刻等等一一登记造册。然后查阅《郏县志》、《汝州志》,最早查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介绍临沣寨当时叫水田村,又从周边古墓葬发现的汉画中确定汉代这里就有村落。经考证,这个村庄就是临沣寨,是建在洼地的高岗上的,是洼地里一只“乌龟”,头在东北尾在西南,古人叫“金龟探水”,寓意长寿、旺财。现在村里有十几位90多岁的老人,他们都说临沣寨鼎盛时出过皇帝封的大盐商朱紫贵,这就进一步佐证这里的确是个宜居之地。

寨里的每一座宅子、每一户人家他不止去过十趟八趟,村史、家族史、个人史,他都烂熟于心。三座城门各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这么建?每所老房子的房檩上记载的建房人是什么身份?那些石雕、木雕、砖雕的图案传递着什么文化信息?那些门柱匾额上的诗词楹联又有什么样的文化传承?他都要打破砂问(纹)到底。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馆、北大、清华、南开、郑大、河大那些大专家、大教授都成了尹亮亮的朋友。在他们的指教下,尹亮亮也真的成了专家,2015年,进入了平顶山市旅游人才专家库。

为了引起各级政府充分认识临沣寨的文物保护价值,尹亮亮用了很大的心血四处奔走呼喊,终于使临沣寨上了多个国家级名录榜: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博物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五批特色旅游名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科研基地(古村落保护);2003年3月被联合国列入战时文物保护公约保护范围。

“保护临沣寨绝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你对群众说,这是古村落,是文物,是国家的宝贝,不能再拆房子了,不能再建新房子了,要住房子就得到寨子外边去建,开始群众对这些就是不理解,工作非常难做。”尹亮亮在临沣寨十八年有甜也有苦,也可以说是先苦后甜。想当初,有的人家想拆老房盖新房,尹亮亮肯定不会允许的,对方就以“我的房子我作主”为由,和你没完没了的吵闹。有的开发商想介入进来建房子开商舖,尹亮亮不批,开发商竟然能花钱顾人来用砖头砸他住的房子玻璃,以此相威胁。困难面前尹亮亮一点不退缩,他一方面耐下性来做群众的工作,一方面趁着新农村建设的机会建设新社区,通过一定经济补偿,动员他们搬进去住。群众一旦住进去了,他就会深切感到还是新房子住得舒服,条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这样,群众终于慢慢地理解支持尹亮亮的工作了,自觉自愿地往新社区搬了。

十八年里,尹亮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临沣寨修路修桥、疏通寨河、修补寨墙洞、整治环境卫生。临沣寨虽然整体保留的比较好,但是村子里面破败不堪,千疮百孔,很多地方被群众给改动了,许多院落围墙一拆,被分成两家三家了,朱家大院改成了民居,功能完全不一样了。村里的社会治安也不好,经常出现恶性案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不少孩子生出来就有毛病。现如今,临沣寨不仅渐渐地在恢复着本来面貌,而且社会秩序、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根本改变,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十八年来,临沣寨再也没有生过残疾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恶性案件。事实教育了群众,他们对尹亮亮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尹主任呀,你是一个大好人,当时我们都恨你恨得不得了,不让拆房子,结婚不让建新房,认为你就是一个大坏蛋,是来破坏我们村的风水的。现在我们承认你是好人啊,我们都错了。”老百姓这种发自内心的话语,尹亮亮觉得是对自己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是最高的奖赏,是无尽的动力。

在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中寻找出路

临沣寨的每一座古宅、每一棵古树、每一口古井、每一条古街,统统印在尹亮亮的脑海,装在尹亮亮的心中。他现在感到最为难的是,不但要保护好临沣寨这座固态文物,更要将其的文化符号激活起来,让临沣寨厚重的历史透出中华民族质朴善良、勤劳持家的优秀传统,把中原文化的基因传承下去。这就涉及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问题,如何破解?这是尹亮亮颇伤脑筋的事。

在土地改革的时候这些老房子都分给每一户了,产权都是各家各户的,现在国家文物局拨了一部分钱,眼下修好了是准许群众住的。但群众住进去以后为了方便,这个地方开个门,那个地方要开个窗,怎么办?他很为难。所以到现在他不敢引导群众做商业,一旦做商业就麻烦了,他到处给你开墙打洞,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尹亮亮说:我们全村共有134所古建筑都是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国家文物局通过两期工程来修这些古建筑,那么还有省级文物、市级文物和县级文物,还有传统建筑和十几座现代建筑近200处传统建筑谁来维修?群众肯定不维修,你要让他维修他就把它推掉,重新建,建一个水泥板房子,而政府又没明确修不修,这又怎么办?

临沣寨现在还有145户原住民、600口人,根据国家文物局的保护规划,将来只能留下原住民150人,要迁出去450人,留下150人的原住民,就是要显示这个村是活态村落,是有原住民的。

这150口原住民大概是40户人家,尹亮亮考虑将这40户原住民分布在不同地方,每一户看守六个院落,40户正好看守240个院落,你自己住一个院,再去管理周围五个院的卫生、游客接待。

尹亮亮第二个想法是将三个盐商的五十个院落做成博物馆,让大家免费参观。第三个是拿出150个传统院落修完以后做成民宿,让游客住进来,体验这个村的生活,给他提供一个保护与传承的场所,如吹糖人的、打铁的、磨豆腐的、做小磨香油的,每一个院拿出一个项目来、你在这儿住、在这儿生产、在这儿表演、在这儿传承,就是把这个村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和本省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结合起来,这就显示出了临沣寨就是一个活态古村落。

尹亮亮认为,临沣寨的保护利用千万要防止走商业化道路,他反对走门票经济,主张免费开放。想挣钱到临沣寨周围去,寨子里不能有铜臭味。他说: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自然风光是自然留下的,你不能用这个去赚钱,我们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家来受教育为什么还要花钱?这个是说不通的。留 下的40户人家第一厚道、第二善良、第三好客。把充满正能量的四十户挑出来留在这个村,千万不要奸诈的、刁滑的、充满负能量的,院落很干净很整齐,菜种的非常好,柴草垛整整齐齐,这个菜做的非常好,要向国内外展示活态文物,让游客来这里放松心灵、净化心灵。

在尹亮亮的脑海里,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临沣寨的保护、发展、利用的蓝图,并充满着定能成功的必胜信心。

猜你喜欢

院落原住民古村落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八一作品
原住民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