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玫瑰色的巴黎地球上最艺术最优雅的旅程

2018-07-10

城市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埃菲尔铁塔巴黎建筑

左右页图:巴黎作为文化之都、时尚之都,都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得到了体现——无论是大品牌,还是特色小店,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

仿佛一支香颂把我带到这里。巴黎,北纬48°52′、东经2°25′。

灰蒙蒙的天气,埃菲尔铁塔映入眼帘,城市的地标,那让我足够兴奋。任何一个角度都适合时尚女郎自拍,配上她们俏皮的姿势和表情。或者,一地松软的玫瑰花瓣——洁白的婚纱以此为背景,让人联想到浪漫、爱情。

我看着这座城的人。

他们有着白皮肤,瘦削的轮廓,穿行在欧式建筑和马路间。我喜欢听他们街头交谈——虽然我不会法语,大多数法国人也不会世界通行的英语,常常被称作“骄傲的公鸡”,不难看出这含有贬义。但我想,旧时“巴黎名媛”小高跟、淡香水的优雅气质或许正由此而来。

1 从香榭丽舍大街开始的情怀“小猫钓鱼”胡同;能把蛋卷冰淇淋做成玫瑰花形状的小店。

第一天,我在香榭丽舍大街一家小店买了丝巾。这是巴黎最宽的街道,两旁开满了花:花在树上开得茂盛,也从阳台垂下。仔细端详,那其实并不是薰衣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空气中弥漫着紫色的香气,闭上眼,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普罗旺斯。

浅咖啡色的建筑不高,却修得精致。它采用围合式,由城市统一规划、修建而成。政府不允许居民对阳台、窗户擅自进行改造或者堆放杂物。美丽的街景,讲究的法国人,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我走过凯旋门,来到“小猫钓鱼”胡同。和香榭丽舍相反,这是巴黎最窄的小巷,几乎只容得下一人转身。通过窄窄的缝隙,狭长的小道里有许多小店。马卡龙和彩色糖果屋,像爱情的甜美;啤酒和烤鸡餐吧,展示着当地人泡吧、聊天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些杂货铺,陈列着许多小玩意儿,比如明信片、冰箱贴、小餐盘……

循着人流,我终于找到了那家冰淇淋店——唯一一家能把蛋卷冰淇淋做成玫瑰花形状的小店。用褐色的巧克力裹成花蕊,粉白色的酸奶樱桃和浅绿色的抹茶裹成花瓣。柔软的质地,恰如其分的形状,像极了花开。或许是“全球唯一”的头衔,使无数深度游的人来到这里,而每天不停地制作也使得店员的手艺越发纯熟。

小猫钓鱼,我喜欢这里。它的名字像个活泼的少女或笔记本封面的文字。它是文艺的,小众的,没被过度发掘的……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在这里租一处住宅,约两三个朋友,来一段慢生活。

旅行匆匆的脚步让我走出片刻遐想,接下来我要前往蒙帕纳斯大厦俯瞰巴黎。大厦有56层,在顶楼,房屋都小了。还能看见埃菲尔铁塔,一个尖形建筑矗立其间。在玻璃的笼罩下,一切显得朦胧、唯美、温馨。

天渐渐黑下来,晚上8∶00,埃菲尔铁塔会闪灯5分钟。听闻从前,埃菲尔铁塔在每个整点会闪灯,后来,欧洲经济萧条,政府便将时间缩短。瞭望台人头攒动,大多拿着望远镜或拍照、录像设备。那大概就像一夜的星星全部来到面前,勾勒出铁塔的形状,堆积不散。这难忘的5分钟,让一城的人共同凝视,也点亮了我的眼睛。

回到酒店,我拿出行李箱中的《小王子》。只有这里,才能孕育出如此浪漫的作品。只有在这里,你才会感受得如此真切。

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小王子,玫瑰花,还有一只小狐狸,他们一起,看一天里第四十四次日落。故事还没读完,我就安然睡去。我做了一个梦,在金色的悬崖边,我和长长的围巾一起吹风……那是来自河畔的风。

2 为什么热爱艺术的人都想去巴黎塞纳河边;圣母院前;红磨坊特制的酒的清甜。

第二天,我的行程有塞纳河、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红磨坊。

左右页图:在巴黎,在塞纳河畔,中国人最熟悉的景点莫过于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法国作家维克托·雨果的同名小说,以及小说中的那个敲钟人加西莫多,都让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因此它成为中国游客在巴黎必去的“打卡地”。

我穿戴薄风衣、小香风帽子,来到塞纳河的游船边。河把城市一分为二,左岸是诗、清谈、艺术;右岸是贸易、经济、理性。我在中央,看见天蓝水清,建筑和桥是那么清晰。河畔远远泛着金属光泽,有几个青年、孩童裸露着上半身,在岸礁上晒太阳。

巴黎圣母院就在旁边并不远,上岸后,我便前往游览。

雨果笔下的流浪人、敲钟人、诗人,灵感的源泉。那是一座天主教堂,有着欧式庄严外形: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排排长凳,古老的灯和圆顶,镂空的窗……没有人在唱诗,几个游客坐在长凳上休息。有两个修女,一个佝偻着腰打扫,一个在一排蜡烛前点灯。我没有去打扰上帝收容的人。白天,外面熙熙攘攘,里面却依然肃穆。

圣母院面积不大,不多时间便能游完。漫长的是,发生在里面的故事和留给人的念想。那关乎信仰,关乎爱。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站,卢浮宫。在亲临前多年就已传到我的耳朵。有一些传说,或丑闻,在我心中勾勒出神圣的艺术殿堂的模样。

透明金字塔式建筑在广场中显得很别致,它的底端是一个透明倒金字塔,深入博物馆内部。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里面有大量珍贵的绘画和雕刻。这里,人潮拥挤,在售票窗口排起了长队。我耐心等候,不远万里而来,想观瞻《蒙娜丽莎》油画、维纳斯雕像和胜利女神雕像。

宫殿很大气、宽敞。我先看到一墙油画,大多以深黑为背景,用黄色和肉色画头发和皮肤,用红色、绿色画衣裙。图中人物神态各异,又都栩栩如生,像在讲一个个故事。雕像大多为人像,有残缺之美,精细而生动。很难想象,在坚硬的石膏上是如何凿出柔软的褶皱。最后,我看到《蒙娜丽莎》。那幅高高悬挂在墙上的画,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我在人群中,她对我微笑。那是一个神秘的微笑,引起多少猜想。我联想起那部《达芬奇密码》,也不知是不是妄谈。但我知道,在这里的,是永恒的艺术品。

难怪热爱艺术的人都想来巴黎。有太多的养分,每一栋建筑都可能给人灵感,变成下一个文化景观。这里浪漫而繁华,古老而时尚,是否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国?

这是充满艺术气息的一天。建筑、小说、油画、或雕像,是凝固的艺术。夜晚,在红磨坊的演出将是灵动的。不知不觉,傍晚将近。

红磨坊派来接我的专车到了,司机是个华人,很绅士地为我开车门。他告诉我,红磨坊一带是巴黎有名的红灯区,附近有很多酒吧、成人用品店。演出非常值得看,以前的夜上海就是模仿红磨坊演出。

我到达的时候还有些早。红磨坊,像一个红风车,充满了暧昧、灯红酒绿的气息。旁边建筑外观大抵和其他街区相同,浅咖啡色房子。街道牵着些电线杆,有的店半掩着门帘,有的店则直接将一些内衣放在橱窗。我走了一圈,就回到了演出厅。

左右页图:巴黎的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处处都有杰作: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的凯旋门,作为法国文化象征的埃菲尔铁塔,艺术圣殿卢浮宫,夜夜笙歌的红磨坊,都会让人感受到别样风情。

我落座。美丽的夜晚,周围坐满了肤色不同的人。隔着一桌的男人吹起了口哨,我望过去:原来是三个中国小伙子,看到家乡姑娘打招呼。表演开始,夸张的服装夺人眼球——舞台上满是灯光、羽毛、金粉。欢快的音乐,扭动的肢体,露齿嬉笑,像一团团火焰,带着巴黎独有的热情。燃烧的一晚,足以让人忘记一切。

台下叫好。在音乐间隙,我隐约听到清脆的干杯声。人们笑着,或挑逗地看着——微醉的舞厅,台上的白种女人裸露着肚皮;矮个子和蟒蛇在水下拥吻;还有魔术和旋转的彩裙……

夜色已晚,我记得那香槟酒很好喝。红磨坊特制的酒,入口便有一种介于起泡葡萄酒和冰酒之间的清甜。留住这个夜晚,就要在唇齿间储藏不被代谢的酒精。

我醉了,却不仅仅为这杯酒。

3 后记:带回巴黎的气息

第三天,也是我在巴黎的最后一天。

我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巴黎的气息。

我从罗马,经威尼斯,来到这里旅行。没有经历过这座城的前世,只是匆匆一瞥。但我想把这一切记在心底。

一套彩陶首饰,有着春天明媚的紫色。那是我随身穿戴的浪漫,它告诉我:只要用心呵护情怀,那就会变成生活。

猜你喜欢

埃菲尔铁塔巴黎建筑
锈迹斑斑 埃菲尔铁塔要“整容”
巴黎之爱
巴黎的每一个Moment都值得盛装
征战巴黎之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巴黎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阿丽亚娜5火箭模型和埃菲尔铁塔比肩而立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