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命运研究文献综述

2018-07-09张格青

关键词:文献综述全球化

张格青

摘 要:本文研究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和命运问题。本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包括苏东剧变后的相关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相关研究,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规律研究,马克思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就新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苏东剧变;全球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41-03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受到威胁,一些曾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纷纷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转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行不通,马克思的命运就要到此终结了。其中原因有三,第一,由于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并没有尝试任何改革,因此没有对这一制度存在的弊端予以革除,而这些弊端成为东欧国家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证据”。第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曲解。第三,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与各国的历史与现实基础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命运问题,很多学者都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肯定马克思主义历史贡献,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这次研究搜集到的资料包括专著28本,学术期刊论文64篇。本文就这些资料展开具体分析。

一、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研究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陷入低潮。斯大林、赫鲁晓夫的错误、戈尔巴乔改革失败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东欧国家没有进行客观深入的摸索,总结失败的经验,就轻率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的解体,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散,震惊了世界。于是,许多人都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从此终结了。与此不同的是,我国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显著。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力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目前学界就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代表人物是陈学明、马拥。其中陈学明在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中提及了在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面的临严峻挑战。苏联的解体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非常强烈的质疑,在这一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的代表观点是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而是没有正确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非比寻常,在当今时代仍不可忽视。同时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能保持生命力的几个重要的原因,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性、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的指导价值。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前,全球化的势头锐不可当,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曾对此有所关涉?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展愈来愈壮大,对各国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在这一状况下,很多国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将要受到严峻的挑战。”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将会何去何从?从这一角度研究的学者斗量筲计,主要代表人物有孙凤蕾、衣俊卿等。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首先,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危机可能会使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关注,并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社会顽疾的办法。其次,就关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还是多样性全球化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这也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的讨论,最后得出三大结论:第一,全球化必将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创造了社会条件;第二,给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提高,从而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为共产主义培育了主体力量。

三、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规律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命运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的哲学相比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践的观点,阐明了人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问题的研究逐渐集中到人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这个层面,代表人物是俞可平、岳丽艳。其代表性观点是,哲学家总是用各种观点来解释世界,并注重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露了人的社会性以及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依然具有强劲的活力和无穷魅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围绕着“人”这一重要的大前提而展开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上。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少了很多,但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其最重要的理论支撑,比如越南。古巴、中国等。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预测,这对解决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是有借鉴意义的。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诞生的一门哲学理论,有着自己的科学内核和理论逻辑。由此说来,历史上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特定的道理,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也应该由历史的进程来回答。《马克思的幽灵》为德里达所著,该书认为,不管是从现实性还是可能性的角度,马克思的灵魂都活在当下,并紧紧缠绕着在资本主义的缺陷上。论著还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并着重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所在。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和社會发展的批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增添了动力。

五、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是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在摸索中成长,在曲折中前进,最后得以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结合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的道路与中国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它的主旨上。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学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主要代表人物是林进平、李金。他们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应该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學等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提炼出来,必须与实践结合,同时,它作为方法论又指导人们的实践。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正是因为这一批判性质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批判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价值所在。最后,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第一,要避免陷入教条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就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这一观点今天仍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国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避免教条主义。第二,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符合本国的发展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而探索符合本国的发展途径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综上,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显著,从不同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具有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伦理问题上,有一些学者的观点还需要商榷,比如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从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史学而不是理论,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有待商榷的。另外还有从命运的范畴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命运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厘清。总之,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当前的改革也具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季正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前沿学术对话[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10.

〔2〕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郭淑兰,曹富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命运论——基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05).

〔5〕陈学明.苏东剧变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J].党政干部学刊,2012,(12).

〔6〕施秀莉,张士海.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历史命运及其启示[J].兰州学刊,2009,(08).

〔7〕王让新,吴满意,宋歌.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和实现方式[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06).

〔8〕蒋姣艳.浅析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J].学理论,2010,(01).

〔9〕陆剑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新创造——研究毛泽东关于“命运”问题的论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4).

〔10〕胡蕊.评科拉科夫斯基的马克思哲学“三大动机”说[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11〕孙凤蕾.从全球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命运[J].山东社会科学,2007,(01).

〔12〕王健飞.对大学生命运观教育的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