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头足类人工养殖产业浅析

2018-07-09崔春辉王兴强曹梅陈百尧伏光辉孙苗苗李永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苗种养殖环境

崔春辉 王兴强 曹梅 陈百尧 伏光辉 孙苗苗 李永

摘 要:海洋头足类人工养殖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但也面临着诸多瓶颈。该文回顾了海洋头足类养殖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头足类养殖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发现有限的头足类亲体和苗种来源和日益恶化的养殖环境是制约头足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强海洋头足类人工养殖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建立遗传育种场所,稳步发展头足类育苗业,集中攻关培育抗逆、适应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头足类优良品种,加强头足类养殖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和推广;综合水源、水质和底质等因素,提高池塘抗病相关设施标准,做好头足类疾病防治,加强产业的科学管理,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程;同时,建立头足类交易平台,促进头足类加工与贸易,延伸头足类产品加工产业链,带动海水头足类养殖业整体发展。

关键词:头足类;养殖;苗种;环境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104-03

Abstract:Marine cephalopod has potential promotion value and economic benefit,but it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marine cephalopod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summed up the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y of cephalopods breed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limited origin of cephalopods parents and seedings and th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a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ephalopod breeding. At present,the urgent task is to strengthen the macro-control of marine cephalopod farming industry,invest a lot of money and manpower to build genetic and breeding sites,develop the cephalopod seedling industry,concentrate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technique to adapt to the high density good cephalopod species of factory farming,strengthen the cephalopod introduction,domest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new varieties. Comprehensive factors such as water,water quality and bottom sediment,pond disease-resistant facilities standards will contribute the cephalopod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industry,promote the scale,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a cephalopod trading platform is to establish to promote the processing and trade of cephalopod,and to expand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chain of cephalopod,which will promote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cephalopod breeding industry.

Key words:Cephalopod;Culture;Seedings;Environment

近年來,学者们和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利用野生或人工繁育的头足类苗种,在海水网箱、废旧的对虾养殖土池和室内工厂化养殖设施进行头足类人工养殖试验[1-2]。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前5次海水养殖浪潮已过,头足类养殖业无疑是海洋经济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具有掀起第6次海水养殖浪潮的潜质[3]。但由于头足类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的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滞后,以及伴随的一系列的技术瓶颈问题,海洋头足类人工养殖业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突破。

1 发展现状

本世纪初,随着曼氏无针乌贼、金乌贼和虎斑乌贼等头足类育苗和养成技术取得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头足类养殖业得到一定发展,养殖模式包括鱼虾贝混养、高位池养殖、土池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室内暂养和土池粗养2种模式占绝大多数,室内暂养周期较短,而土池粗养比较粗放,不配备增氧设备,主要靠换水来改善水质。由于粗放式养殖所用土池的换水成本较高,养殖后期水质往往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加上土池布局不合理、渔药滥用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头足类养殖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2-5]。我国头足类养殖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使头足类养殖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养殖的方向发展,是水产科技工作者、渔业管理推广部门应该首要考虑的战略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海洋头足类亲体和苗种的来源、质量是其养殖成功和推广的基础,关系到能否开展大规模养殖,确保养殖中后期头足类较快的生长速度、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较高的产品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头足类养殖品种的苗种繁育主要依赖野生亲体,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地选育或改良,野生的遗传特性占主导地位,致使苗种的生产不够稳定,丰欠不均,苗种规模化培育已成为制约头足类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譬如,短蛸亲体的怀卵量较低,只有400粒左右,而且,苗种对低温、高温、低盐、低溶解氧和台风等极端自然条件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喷墨,在头足类苗种培育、室内工厂化养殖、土池和网箱高密度养殖、亲体越冬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可能爆发疾病[6-9]。可以预测,在头足类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走向成熟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头足类抗逆抗病苗种选育和病害防控仍是头足类科研工作人员的攻关重心。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严重威胁着头足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头足类配合饲料尚处于开发阶段,饵料质量不稳定,头足类不愿摄食,养殖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较慢,许多养殖场宁愿使用鲜活饵料。

3 发展趋势浅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优质动物蛋白源的需求逐年上升。由于陆生动物蛋白源的来源有限,学者们把目光转向广袤的海洋,海水养殖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创新将会带动头足类苗种繁育和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头足类产业变革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淮海工学院、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和岭南师范学院等在海洋头足类的养殖育种和增殖放流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受养殖周期和亲体来源的限制,至今尚未建立起系统的亲体驯化和选育体系。而且,不科学的人工放流和人工放流过程中的监督缺失造成头足类种群变动、资源衰退和品质退化等问题[2,9-10]。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培育优质、抗逆性强的头足类养殖品种是重中之重。“科研单位+公司+农户”,以品牌、品质和服务为着眼点,互助互利,是头足类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方向,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养殖产生的高额利润将会推动头足类养殖业不断前进。

4 对策建议

面对头足类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业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学者们和养殖技术人员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摸索和探讨。由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养殖环境因子的多变性和不可控性,头足类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养殖学、生态学和渔业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养殖水域环境是头足类养殖赖以生存的载体,而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不可忽视。

4.1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头足类养殖的容纳量问题,可从放养密度、养殖池布局、渔业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和渔业水域生态学的视角来评估。渔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倡导健康养殖模式,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实现头足类养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倡导生物安全,推广养殖水体的“零”排放理念和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头足类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指数降到最低水平。积极提倡和推广高密度精养,头足类高密度精养可以提高单位土地资料的利用率、单位水体资源的产出率,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和成功概率。头足类高密度精养可以综合人工充氧、蓄水池遮阳沉淀、各种水质净化、水质改良剂和益生菌泼洒、单细胞藻类移植和优质高效配合饲料使用等多方面的先進研究成果,确保稳定的水质条件,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概率。同时,可以充分发展头足类、贝类、鱼类、甲壳类和大型藻类等多品种、立体式的综合型生态养殖模式,使头足类从传统的耗水、高污染的资源消耗性渔业养殖模式向高效、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生态型渔业养殖模式转变。另外,加快工厂化养殖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头足类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养殖污染,提高生态效益。

为了我国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头足类人工养殖业对近海水域的污染,建议头足类养殖场向深海发展,研发深海网箱,构建头足类深海养殖新模式。未来的头足类深海养殖新模式将包含20~40m水深高强度网箱材料的研发、网箱更高的抗风浪能力的探索、优良的适应深海养殖头足类养殖新品系的选育等方面,同时加强头足类离岸养殖工程技术的研究[11]。综合权衡头足类深海养殖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深海网箱养殖出无公害的头足类优质产品,提高头足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创建头足类拳头品牌产品,扩大销售市场,推动头足类养殖结构走向多元化。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为头足类生态立体增养殖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除了养殖模式,还应加强头足类养殖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和推广,做好病害防治和养殖新技术开发,提高产量和效益。科研管理部门应主抓头足类养殖项目的联合攻关与示范,加快建设头足类原良种场和头足类高密度养殖示范区,通过项目运作,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渔技推广部门的联系,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广培训体系的建构[12]。建立示范推广样板基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4.2 抓好新品种培育工作 头足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种苗,稳步发展头足类育苗业,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培育新品种。众多的研究人员和科技管理部门认为,优良抗逆品种的选育是限制我国头足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家畜家禽的选种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贝类育种技术也已取得重大突破,基因工程的应用在不久的将来有望给头足类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和革命性的变化[13],科技管理部门应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来建立遗传育种场所,集中攻关培育抗逆、适应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头足类优良品种。

4.3 规范养殖技术和管理 头足类苗种繁育业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诸多因素的调控,譬如完善的渔业政策法规,优越的渔业生态水域环境,优良的抗逆品种、一系列的配套技术和安全的保障措施等。规范头足类苗种繁育和养殖操作,建立头足类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综合权衡利润、环境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在新建头足类养殖场的规划和设计中,渔业管理部门应对养殖池合理布局进行把关,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14]。在开挖池塘之前,渔业管理部门应协助环保部门进行环境论证评估,在养殖容量允许的情况下,综合水源、水质和底质等因素,提高池塘抗病相关设施投入预算,尽量提高施工建设标准,优化各种配套设备。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程,鼓励成立基层头足类养殖合作社,制定社规,实现头足类养殖产业自律,加强产业的科学管理。

4.4 做强加工与贸易 在做大做强头足类生态立体养殖基础上,建立头足类交易平台,延伸头足类加工产业链,扩大精深加工规模。渔业管理部门应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和整合龙头企业和头足类养殖企业,逐渐形成较完整的头足类产业链,提高头足类产品附加值。完善头足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渔业检测部门应逐步完善头足类质量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加快引进先进仪器设备,专门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规范,从苗种繁育、生产和加工各个环节,定期抽检头足类产品,实施对头足类产品质量安全的全方位监测和有效监督。龙头企业要明确定位,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建设标准化的头足类养殖和加工基地,带动当地渔民致富。重点龙头企业尽快建立头足类水产品可追溯操作规范,通过“互联网+”,标明头足类产品产地、质量和等级标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快品牌的宣传力度,促进资产、资源和优势企业的整合力度,利用品牌效应,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运作。市场监督部门应规范头足类产品市场的规则,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头足类产品,加大鱼药、饲料、水质和产品质量监督、监测、许可和认证,确保头足类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15]。以扩大头足类加工规模为龙头,积极发展头足类产品加工与贸易,推进头足类加工业向精深方向发展;积极培植和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通过优选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水平,加快成果转化,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海水头足类养殖业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威,王元卓,徐承旭.宁波人工养殖虎斑乌贼首获成功[J].水产科技情报,2017,44(06):340-341.

[2]虎斑乌贼实现全人工培育 浙江宁波养殖乌贼有望7月批量销售[J].水产养殖,2017,38(07):27.

[3]傅秀梅.中国近海生物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青島:中国海洋大学,2008.

[4]黄伟卿,周绍锋,单秀娟,等.海捕野生曼氏无针乌贼选育F1的生长[J].水产科学,2017,36(06):799-803.

[5]王湖清,高晓兰,王之康,等.宁波大学攻克乌贼育种国际难题[J].水产科技情报,2017,44(05):283-284.

[6]朱文博.日照市首次开展人工繁育短蛸增殖放流试验[J].水产养殖,2016,37(09):28.

[7]周爽男,吕腾腾,陈奇成,等.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对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J/OL].应用生态学报:1-12[2018-04-18].https://doi.org/10.13287/j.1001-9332.201806.033.

[8]胡飞飞,陈芃,陈新军,等.南海北部陆架区短蛸生物学特性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7,26(03):458-464.

[9]马迪.东黄海短蛸生物学特性研究与比较[A]. 中国水产学会、四川省水产学会.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水产学会、四川省水产学会:中国水产学会,2016:1.

[10]张晨光,王兴强,曹梅,等.金乌贼人工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6(11):21-23,28.

[11]詹世平.近海海域三维水动力学与水质模拟及其可视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12]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D].沈阳:东北农业大学,2003.

[13]李艳.贝类遗传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14]王靖陶.中日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15]冯鲁宁,冯斌.广西水产加工业与产品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广西农学报,2014(04):51-55.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苗种养殖环境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