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泉县村镇景观建设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8-07-09徐旸偶春骆美栾俊飞郑常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临泉县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徐旸 偶春 骆美 栾俊飞 郑常飞

摘 要:该文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临泉县“美好乡村”建设的相关数据与材料,以乡村道路景观建设和绿化景观建设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临泉县“美好乡村”建设的实地状况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些许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为发展美好乡村景观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景观建设;临泉县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01-06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Linquan Coun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Improving Strategy

Xu Yang et al.

(School of Bictechn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236037,China)

Abstract:Through field research, we collected data and 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Linquan County, and further understood the situation of Linquan County's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and some deficienci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greening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e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beautiful rural landscape.

Key words:Countryside development;Beautiful villages 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 town landscape construction;Linquan County

早在上世纪,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进行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美国的“新城建设”、日本的造乡运动、德国的村镇更新,是村镇景观环境建设实践的重要范例,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近年来,为了推荐城镇化进程,建设美丽中国,我国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高乡村景观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发展潜力的村镇可以进一步建设成特色小镇,带动区域发展,传承地域文化。

临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村镇环境景观建设有利于塑造优质村镇景观空间,一方面能够提升村镇生活品质,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保持并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为将来的特色小镇建设打下基础。

故此,临泉县在2014年底提出,把“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作为临泉县村庄布点规划的总体建设目标。2015年,完成全县33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研究临泉县村镇景观环境建设的成果,分析其中的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优化策略,能够为阜阳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1 研究地区的概况

临泉县地处安徽西北部,位于豫皖交界区,周边与9个县市区相接壤,下辖31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黄淮海流域平原地形,县界北部一淮河支流横穿,汇入颖河,南、西、东三面为北方旱地作物区、总面积18.39万hm2,人口230万。

1.1 研究内容 临泉县在编制的中心村有33个,查找图书论文、阅读规划局资料和检索地图以了解当地地理位置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乡村景观环境或产业类型,将33个在规划编制的中心村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沿城乡干道型、沿河滨水型、古寨文化型(见表1),选取了5个具有相对代表型的景观建设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见表2。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少数村镇虽然在地理上沿河滨水、或者村内村镇池塘沟渠,但其村镇规划建设受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并未归入沿河滨水型村镇。如鲁阁村,虽然靠近临鮦河,但其东邻三黄路,北于省S102线相连,在进行村镇规划时,主要考虑要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因此被归入沿城乡干道型村镇中。

2 沿城乡干道型村镇景观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从临泉县沿城乡干道的13个村镇中,选取鲁阁村和大张庄村作为典型代表,对其进行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和景观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2.1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通过调查收集了大张庄村和鲁阁村两地的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如表3,可以看出2个村镇当前的建筑密度都较为稀疏。根据2014年临泉县规划局出台的《美好乡村规划编制》关于景观建设的要求,园田、沟渠和干道等用地绿化率要达到90%,基本民居建筑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60%,两村绿地率均未达到要求,见表4,其中鲁阁村相对较好。两个村镇的绿化建设水平,尚需进一步的提高。

2.2 景观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景观环境规划体系是由景观区域、景观界面、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等诸多几何类要素构成,通过对临泉村镇景观规划布局图的观察分析,可将当村镇各布局要素分为园田景观界面、民居景观界面、绿地景观轴线、干道景观节点4大类。

2.2.1 鲁阁庄 鲁阁村园田景观界面由大面积块状北方作物种植区构成,民居主要为2排1~4层的乡民自建现代平顶房,一户一宅。鲁阁村气候适宜、花草丰盛,民居间空闲地带自然生长的草皮花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绿地景观轴线和片状自然绿化景观区。主干道设计5m宽,胡同道路设计3m宽,4横12纵,分布均匀(图2)。交叉处即是村民活动的聚集地,建设有设施完善的健身活动中心,为鲁阁村文化生活景观建设曾添色彩。

鲁阁中心村整体民居建筑被均匀得布置在约200hm2的面积上,村中间是小型河道,水面澄清,沿河岸层叠种植芦苇、杨柳青等湿地灌木,与周围民居建筑景观自然协调。

村西南500m以外是大面积范围的园田作物区,阡陌纵横并配有全自动水源智能灌溉系统设施,定期定时浇灌园田。相比村内而言,村外绿地面积覆盖广,绿化程度高,紧邻102省道线,依托便利的资源、交通条件及政府政策扶值,发展为成熟的农业生产片区(图3)。

2.2.2 大张庄村 大张庄村主干道路东西方向穿过村镇,乡间小路南北布置,形成路网,各级道路两侧种植了行道树。公共建筑主要分布在村镇的中部。保留的原有建筑与新建住宅,沿着道路被均匀成排地布置在各地块内,村中以户为单位的个体住宅占地面积较小,房前房后土地作为菜地使用,池塘内种植了少量水生植物。大张庄环境景观建设的模式相对单一,有待进一步的丰富。

2个村镇在继续景观环境建设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空间资源、物候资源丰盛的特征,培养村民建设生态乡村、文明乡村的意识,加大乡村规划政策宣讲,以户为最小基本单位,动员村民将空闲余地,私划乱占用地集中整合,还林还草,重返自然。二是把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坚持乡村生态规划建设与生产建设相结合,调动乡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推广果林,木林(用作家具原料,如松柏杨),草莓、番茄等作物种植,实现季节交替性全年高水平绿化率的景观建设目标。

3 沿河滨水型村镇景观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从临泉县沿河滨水的8个村镇中,选取牛庄村和刘大村作为典型代表,对其进行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和景观规划建设现状分析。

3.1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刘大中心村、牛庄中心村植被茂盛,绿化率均达60%以上,超出同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覆盖平均水平,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相对较低。主要景观植物中,落叶乔木种类较为丰富,而落叶灌木、水生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少,具体指标见表4和表5。

3.2 景观规划建设分析 鲁阁村与大张庄村,作为沿河型村镇,牛庄村和刘大村的景观规划建设受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3.2.1 牛庄村 牛庄村东西跨地800m,南北约1200m,总面积范围接近4200hm2,东南部园田景观区占据了总用地面积的大部分。村内的绿地系统建设主要利用了民居住宅周边的空闲余地,以乡间小路为景观界面划定轴线,以湖泊,坑洼等沿水绿地为景观建设的点缀,从局部绿地建设出发,形成综合完善的整体绿化系统,统筹全局,具体见图6。

牛庄村景观建设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乡村北面横跨一条小河道,水文资源丰富。古村旧时便是依托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发展起来的,村内小湖泊、坑洼湿地零星散布,土壤肥沃,空气潮湿,光照充足,草木作物生长繁盛,绿地面积覆盖率较高,村中小道走向崎岖,两旁种有小白杨,富有原自然生态的特点。坡顶片院、青瓦白墙是本地民居建筑的特点,整洁优美的建筑景观界面与园田绿地景观界面完美地融合对接,再以干道景观线穿插、分割、包围,形成了具有皖北乡镇特色的代表性景观风貌,具體见图7。

3.2.2 刘大村 与牛庄村的社会人文环境条件不同,刘大村地处临泉县较偏远的杨桥镇,景观环境与建筑的建设缺少科学的规划与指导(见图8)。村中绿地系统主要包括沿河、民居和乡村小路沿线绿地带的自然草皮植被,规划建设水平、资源环境利用程度和公共设施完善比率均比较低。但反之,由于缺少规模性、整体性的建设开发,乡间绿化保存程度却比较高,果木、草甸覆盖种植面积广大,作物生态多样性特色鲜明,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刘大村整体村域面积较大,民居建筑风貌塑造和田园绿地系统美化,尚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出村口有条小河,沿河两岸为自然景观植被,整体规划结构单一,但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村内村间空闲余地作物种植品种繁多,桃树、白杨、番茄、油菜、竹林等,依河分部灌溉,具有很大的景观潜力价值(见图9)。

4 古寨文化型的1个中心村

在临泉县古寨文化型的4个村镇中,选取了马寨村作为研究案例。

4.1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马寨村是老集镇总用地面积最大的中心村,全村5754口人,耕地347hm2,柏油路、水泥路交叉通往村落各处,以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经济。最新的规划解决了人居房屋与牲畜紧挨的问题,一方面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另一方面提升了人居环境。同时,田园景观也通过种植业进一步得到加强建设。从上表5可以看出马寨村景观建设容积率、绿地率较低,建筑密度高,总建筑面积约占整体用地面积的3/5左右,主要景观植物中,落叶乔木种类较为丰富,落叶灌木和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见表6)。

4.2 景观规划建设分析 马寨村的景观规划呈“一带一脉一园,四轴四片”的结构。“一带”是围绕 “S”型街道所形成服务带,目前已经建成,是该村主要的商业设施带。“四轴”指的是规划的“一横三纵”发展轴线,贯穿了整个村子的各个居住组团。“一脉”是对原有水系进行适当梳理和整治后,形成的生态景观脉络,既是马寨村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亦是组织串联各功能区的纽带。“一园”,指的是围绕现状水系形成的滨水公园。“四组团”是指4个居住组团,它们围绕“S”型发展带和滨水脉络空间展开。“三轴”架构起各组团区域间的有机联系。“四组团”包括东北新村组团、东南新村组团、西南整治组团和西北新村组团,具体见图10、11。

马寨村的整体建设空间呈团状分布。围绕“S”型的商业带,布置了农贸超市、村委会、卫生所和农资店等。各居住组团依托公建或滨水空间建设公共中心,保障公共活动需求,提升环境品质。

由表5、6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马寨村整体规划结构严整,乡村被“十”字街道分割,村内功能性服务区建设完善,从北向南排列分布了超市、健身活动场地、学校等。水景和植物景观的配置也比较合理,不足的是庭院空闲的地方没有被充分利用,在还可以进一步增添绿化设施,如2楼楼顶可以配植一些花草,做成屋顶花园的形式,既生态环保,又有较好的景观视线。

6 临泉县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对临泉县乡镇景观规划资料的分析以及对上述5个村镇的调研,发现临泉县村镇景观建设水平在近些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下文就此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6.1 村镇入口 入口是村镇的门户,既能够标识村镇的位置,又能决定外来者对村镇的第一印象,因此入口的景观设计在村镇整体景观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

6.1.1 不足之处 马寨村在入口建造了符合本村特色的牌楼门,但临泉县其他大部分村镇,在入村口处标识不明显或不具有本村特色,一方面,缺乏景观效果,不利于整体村镇景观环境的提升,另一方面无法彰显本村特色,提升居民自豪感与归属感,没有达到美好乡村实质性的目的。

6.1.2 優化策略 村口景观的营造要自然、宜人,在建筑小品设计、植物造景、场地布置与路线规划等方面进行空间塑造,将其变成村外到村内的过渡性空间,常用手法有:场地下沉或抬高、设置柱廊柱列或植物列植、运用材料图案和色彩进行装饰等。入口营造需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本土特色。

6.2 水体景观 不少村镇靠临河道、湖泊,或者在村镇内部存在池塘沟渠,适宜建成水体景观,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自然资源,丰富村镇环境景观效果。

6.2.1 不足之处 部分中心村在发展畜牧养殖业、园田种植时,缺少发展生态农业观念。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动物粪便,化肥垃圾,生活垃圾,秸秆等垃圾未能及时妥善处理,也未能合理地回收再利用;民居建筑废料处理不当,导致水体环境的污染破坏,影响了水体景观的整体质量。

6.2.2 优化策略 整治河道,疏通水系,改善水质环境。首先是解决污染水体的源头,组织村民采取垃圾分类,定点倾倒,联系专业垃圾处理公司进行定期回收,或者引入新型垃圾梳理手段,将垃圾转变为有机肥或沼气等新能源。其次,加强水面防护措施,防止垃圾落入水中,组织居民定期的清洁水面,打捞漂浮垃圾及绿藻。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明显的地方树立保护环境的标识,让人们自觉维护水体的清洁度。

6.3 绿化景观维护 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以及其他的小品景观都需要定期的维护和管理,但居民还在适应阶段,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景观建设的整体性规划带来困难。

6.3.1 不足之处 目前临泉县许多村镇虽然进行了绿地整体规划,但是绿化景观的后期维护不够,植物生长杂乱,部分地方出现死树缺株、枯枝残叶,甚至少数树木出现病虫害,却未能及时处理。

6.3.2 优化策略 将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围以及一些不宜进行建筑建设的地段划为绿化重点。道路两侧以种植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宅院周围绿化景观应该品种适宜、尺度适宜。主要利用植物的自然形态进行绿化造景,尽量避免需要特定造型的复杂植物造景。绿化景观以本地树种、乡土树种为主,不宜种植维护成本高的树种,注重保护古树名木。

6.4 景观特色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兴起造乡运动时已经意识到,要在村镇建设中寻求文化根源,以“一村一品”为宗旨,而不是进行推倒重来式、千篇一律的工程建设。

6.4.1 不足之处 当前临泉县许多村镇的景观环境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各村镇之间的景观面貌大同小异,识别性不强,缺乏本土特色,环境景观建设缺失文化内涵。因此不利于激发本地人的荣誉感,无法使村民从来自传统的和身边的文化中获得精神上的依托与享受。

6.4.2 优化策略 每一地区乃至每一村镇,其位置与地理环境不同,其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别,其聚居人群的民族构成和宗族构成存在不同。因此,不同村镇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性。

一方面应深入挖掘本土特质,塑造具有特色的村镇景观;另一方面宜对对本地本村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习俗或手工艺品生产开展调研及开发利用,将其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融合起来,赋予环境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其三,我们也吸收世界各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准确。

7 结语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将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重点在“特色”二字。城镇建设如果失去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就无法展现地方特色,很容易沦为纯商业化的房地产开发,最终泯然于众。因此,临泉县在进行村镇景观建设时,应该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为将来特色小镇建设做铺垫。

参考文献

[1]余压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景观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2]刘黎明,李振鹏,马俊伟.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76-81.

[3]谢磊.怀宁县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4]尹潘.城乡一体化模型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5]刘乐,杨冰清,偶春.风景名胜区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探析——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白行村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03):54-57.

[6]骆美,偶春,徐旸,等.皖北农村社区景观环境优化策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7(06):55-59.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临泉县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蛀虫和蛀牙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人口净流出严重地区小城镇规划路径探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皖西北河网化运动研究——以临泉县为例的初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