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

2018-07-09涂汉坤奉光举周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下肢骨硬膜外麻醉

涂汉坤,奉光举,周伟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深入人心,外科医师在进行手术时大多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因局部神经阻滞不仅可有效阻断伤害性信号传入机体,减小疼痛应激反应,也能减少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1-2]。该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90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以患者均无泌尿系统疾病。研究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14~88 岁,平均年龄(66.53±23.12)岁;体重 42~80 kg,平均体重(55.21±5.92)kg。 对照组(41 例)男 24 例,女17 例;年龄 15~89 岁,平均年龄(66.92±23.85)岁;体重43~81 kg,平均体重(55.41±6.12)kg。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主要措施为:静脉留置针连接镇痛泵,采用 100 μg舒芬太尼(规格:1 mL:50 μg,批号:国药准字 H20054171)加入 98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2 mL/h。研究组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方法为:硬膜外阻滞导管连接镇痛泵,采用15 mL,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规格10 mL:100 mg)加入85 mL生理盐水中硬膜外腔泵入,给药速度2 mL/h。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镇痛泵2 d。两种泵均为2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术后2 h研究组(n=49)对照组(n=41)(1.63±0.18)a 3.57±1.29术后4 h(1.72±0.56)a 3.09±1.16术后8 h(1.69±0.53)a 2.6±1.05术后12 h(1.62±0.64)a 2.42±1.03术后24 h 术后48 h(1.39±0.49)a 2.01±1.16(1.3±0.87)a 1.75±1.28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3-4]观察患者察术后2、4、8、12、24 h 及 48 h 疼痛评分情况,满分 10 分,分数越高,镇痛效果越低;排尿方式包括自行排尿和留置导尿。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麻醉后,研究组术后各时段的镇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方式比较

研究组自主排尿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方式比较[n(%)]

3 讨论

骨科医师常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全身麻醉可以有效控制麻醉力度,稳定患者的循环状态,给予患者充足的供氧,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循环系统不稳定,易受气管插管和拔管等影响,引发心肌缺血和高血压等症状。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防止患者受血液、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减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较难操作。因此,骨科主治医师需了解不同麻醉方式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运用。

通过研究该院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静脉泵注舒芬太尼和硬膜外阻滞麻醉后硬膜外泵注罗哌卡因两种镇痛方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麻醉后,研究组术后 2、4、8、12、24、48 h VAS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术后研究组镇痛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物,具有不良反应小、阻滞时间长等特点,可有效抑制细胞膜表层钠离子传输通道,预防神经兴奋,而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药物,药物超短的半衰期会造成快速耐受的现象,降低镇痛效果。②麻醉后,研究组术后自行排尿率73.47%,留置导尿26.53%;对照组自行排尿率46.34%,留置导尿53.66%,由此可知研究组术后自行排尿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全身麻醉以及舒芬太尼对排尿中枢神经影响较大,不仅使患者的自行排尿率降低,也造成患者导尿管留置率增高,从而引发尿潴留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反之,硬膜外麻醉仅局部麻醉神经,造成局部神经阻滞,同时,罗哌卡因属于局麻药物,对排尿中枢神经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自主排尿,促进患者术后恢复[5]。

综上所述,骨科医师在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镇痛,提升患者自行排尿率。

[1] 张云霞.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4):2107-2108.

[2] 阙纤沣,徐秀群.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9):1772-1773.

[3] 闫鑫,汪慧娟.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1179-1180.

[4] 杨建超.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排尿方式影响的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2016,9(8C):1179-180.

[5] 蒲小俊.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排尿方式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18):148-149.

猜你喜欢

下肢骨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