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校园内的德育途径

2018-07-07冯阳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途径德育小学生

冯阳阳

【摘 要】小学阶段形成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对学生的一生都至关重要。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极其重要。学校德育不仅有对学生的育德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育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学校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感受德育、领悟德育,是小学德育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学校;德育;途径;小学生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塑造和培养的过程。教师需要针对这一特性,选择有效的德育途径。

一、树立榜样、在生活中感受德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言传身教,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最喜欢模仿的,而老师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学习的榜样。老师看到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他们也会选择捡起来;老师遇到学生主动问好,下次他们也会主动问好。在班杜拉研究“观察学习论”时,进行了这样一系列实验。班杜拉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 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后来他们对上述实验做了进一步的延伸,试图了解榜样攻击行为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实验中,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既不受奖也不受罚 。然后,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 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性最少,控制组居中。

班杜拉认为,实验中的儿童是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学习,另一种是间接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的形式。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表征和经验教训,并可引导观察者今后的行为。

可见,榜样的力量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要将正确的政治思想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要自律。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教育者和引路人。

二、寓教于乐、在实践中渗透教育

德育要以生活为基础,要寓于经常的活动与交往。德育的理论学习要见诸行动,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课外活动、文艺表演、生活交往、志愿活动、社会工作等各方面的活动。通过解决活动过程中不断涌现的矛盾、问题,才能使学生与同学、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上的碰撞、沟通与自我反思,才能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在实践活动中受到锻炼与提高,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则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的态度。”可见,如果我们把活动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道德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组织观看关于爱国教育的影片,评选“努力之星”、“勇敢之星”、“互助之星”等活动。因为青少年学生只有在经常的社会活动和道德实践中,在养成诸如不乱扔垃圾、认真听课、见到老师就问好等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态度和深厚情感,才能使他们获得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形成高尚的品德。

三、聚焦课堂,在课堂中领悟德育

我们知道,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也要引导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例如语文课本中就有太多的赞美祖国强大富饶的,颂扬中华优秀儿女的,弘扬中华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文。如西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热爱祖国。再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用华罗庚刻苦努力、坚持自学数学的故事;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goodness(善良的)、politeness(礼貌的)、brave(勇敢的)等单词的学习,增加深层次的讲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还领悟到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好的文学作品和一些社会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道德价值观,能使学生既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又感受到道德无穷的力量。

总之,在校园内,教师应通过正确的途径引导学生,引导他们辨别善与恶、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并做出明确的选择。确立对社会、对历史的态度,正确评價种种思想观念,讲伦理、守规范,促进学生实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向行为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社,1990年;

[2]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3]黄全愈著: 《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4]蔡克勇著:《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5]易连云著: 《重建学校精神家园》,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途径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