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从古到今

2018-07-06陆振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顾景舟紫砂陶青铜器

陆振兴

摘要: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关键词:紫砂陶;供春壶;顾景舟;青铜器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后期紫砂大师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

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

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近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

2015年顾景舟的菱花套组以1932万成交,2015年顾景舟大石瓢以4256万成交,2015松鼠葡萄十头套组咖啡茶具更是以8960万成交,三件总价接近1.5亿元成交,真可谓是天价出售。

现代的紫砂大师吕尧臣、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顾绍培、鲍志强、何道洪、季益顺、范伟群、葛军等,他们在老一辈艺人的传统技艺上,加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制作出一把把不错的紫砂作品,在各大拍卖行拍出相当不错的价格,现代还有一些实力派的后起之秀,他们在不断的创新中延续了老一辈艺人们的足迹,佳作不断,在各大拍卖行经常拍出高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紫砂壶赝品泛滥,但并不影响收藏者和投资者参与,毕竟绝大多数赝品均属粗制滥造之列,识别也较为容易,而且这些东西一般售价较低,大量属于地摊商品,投资者可以抛弃这列紫砂壶,而选择那此“根正苗红”的商家或到拍卖行中竞拍。

总之,投资紫砂壶需要根据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名人效应和流行趋势等进行综合考虑,优中选佳不仅是收藏的真谛,也是市场投资最基本的着眼点。

猜你喜欢

顾景舟紫砂陶青铜器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成交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