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国美育回溯与发展

2018-07-06

中华儿女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儿童艺术

从对于儿童的发现,到对于儿童艺术培育的重视,世界范围自十四世纪起,在一场场进步思潮运动中由探索到逐步成熟。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亚里士多德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张“教育遵循自然”。16世纪后,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897年,一位奥地利艺术教育家创办了少年美术学习班,这一实践活动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正式确立的标志,是开创以尊重儿童本体发展为宗旨的人文性教育的重要体现。

那么在推动儿童教育,尤其儿童美术教育等领域,其他国家都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文字获得一些启示。

美国:重视创造思维的多样性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厅悬起这样一块横匾——“一个国家的根基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一书出版,引起了全美国的重视。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开始从深层改变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状况。

1993年,美国《高教纪事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像候鸟一样》的文章,介绍美国大批自然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艺术家,纷纷走出研究室,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飞往中小学,去那里研究儿童认识的规律,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学习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鲜的见解,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诞生。标准提出:“我们的儿童教育成功与否,有赖于能否形成一个文明的、富于想象的、有竞争力和富于创造性的社会。这个目标又有赖于是否能够向儿童提供有力的工具,使他们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并能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方式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如果没有艺术来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感知和想像,我们的儿童就极有可能带着文化上的残疾步入成人社会。我们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列入对幼儿园到四年级的视觉艺术教学要求的几条标准,其中的两条要求如下:

(1)教孩子们懂得不同材料的质感的差别(比如竹木材料和金属材料之间的差别),懂得不同的材料各可以用来表现什么,适合用来表现什么,并且会安全地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来进行创作(比如安全使用剪刀),同时,也能够理解别人用不同的材料创作的作品。

(2)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让孩子们知道,视觉艺术的创造有多种不同的目的,知道一个人的经验会影响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一个艺术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以美术课为例,如今,在美国的大多数学校可以做到不把美术课简单地当作一门纯技能的课来教,而是注重通過观察、触摸、实践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孩子们的作品,也能够看到他们对于周遭环境的观察。

此外,许多幼儿园还会定期邀请艺术家加入到课堂教学里来,让孩子直接从艺术家那里感受创造思维的多样性,从而将艺术教育的内容从音乐、美术,扩展到舞蹈、戏剧,以及其他的视觉艺术。

法国:逐步引导 重师资力量

在法国,幼儿园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引导儿童观察和触摸各种形状、物体和材料,引导儿童进行视觉和色彩的探索,并适当培养印制、绘制、着色和拼贴能力。通过展示和讲解不同的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从自然的角度,引导孩子学习空气、土地、水、火、树木、房屋等概念。

到小学阶段,则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联想和实践体验,学习在卡纸、粗帆布、石膏模型上用铅笔、炭铅笔、粉笔、色粉笔等各种工具,来进行绘画、雕塑、拼贴、塑造、组合等艺术实践,从而展示各种探索和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丰富的博物馆文化,也为孩子们提供充沛的了解世界著名艺术作品的条件。而当地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注重馆藏研究与美术经典的展示,这些美术馆的公共服务意识也很强,并且注重与学校的外联工作。

此外,法国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和要求也较为严格。法国有17个大学区,每个学区各设一所大学师范学院。不论是培养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大学师范学院都只招收受过三年高等教育者。而法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持有艺术学院的毕业证书,然后接受为期两年的教育职业训练。有些法国的学校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给孩子展示各种静态的图像以及动态影像,使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动觉信号,非常直接地观察和感受,经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过程,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各种物件和图像,并说明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空间与时间、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

日本:强调美育的价值

日本的艺术教育与作为学校教育正式体系的“学制”一起,诞生于1872年。正是在这一年,德国也引进了相似的教育体系。从德川时代晚期起,一直到明治时代,西化的种子逐渐在日本扎下了根。

在明治前期,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实用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开始影响到日本。他主张应该让儿童从书本记忆中解放出来,认为儿童处在社会生活中会增长阅历和经验,从而提高生活能力,以实现圆满的教育。1899年,嗵口勘治郎出版的《综合主义新教授法》强调音乐科是情感教育的学科,绝不亚于其他学科的学科。1913年,日本成立了“日本音乐教育协会”,开始介绍外国的艺术教育思潮。日本产生了注重欣赏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以及强调艺术本身,艺术至上的思想倾向。对于儿童“快乐纯美”的心情的重视在当时是一个进步。1959年,“孩童绘画革新协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组织成立,它强调应该关注孩童真正的生活, 引导孩童去发现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日本的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被放到非常高的地位,可谓“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艺术教育尤其美术教育名列世界前茅。关于美术教育,他们的基本理念是用艺术教育来加强国民素养和审美情趣。另外,也通过美术教育来促进当下和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良,以及优化人们的精神生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夫在演讲中就提到,“在日本,他们很重视强调美术教育的价值。关于这个价值有一个基本的共识:美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美术和教育这两个词语密不可分。他们普遍认为缺失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绝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教育”,足见日本重视艺术教育。

具体来讲,日本的少儿美术教育做得很细致,且人性化。比如,美术教育强调分年龄段,并且分得特别细——三岁学什么、四岁学什么、十岁学什么,课程设置及学习的侧重点也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强调美术与生活、自然的联系,注重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周边环境,并尝试描绘出来。甚至连各年龄段课程班的命名都与自然及生活有所联系,比如有些学校里,三岁小孩读的是樱花班,五岁是鸽子班。

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培养,当地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之后,可以表述十二色;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孩子可以绘制周边生活的生态环境地图,在画面中已经可以涵盖大街小巷、河流农地、公民馆、警察局、商店,等等。

猜你喜欢

美术儿童艺术
美术篇
纸的艺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六·一”——我们过年啦!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