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真亟待保护

2018-07-06聂昌硕

中华儿女 2018年11期
关键词:儿童画童真成人

聂昌硕

美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是孩子们的问题,也是成人的问题;不只是学点书画、礼乐,以至文史哲即可解决的,还需要环境支撑;它似乎是個体培育的问题,其实是营造社会人文氛围的大问题。人是适应环境的动物,社会文明,人亦文明;环境恶化,人文教育随之失效。

教儿童学点书法、绘画,学点音乐、舞蹈,学点衣着打扮,学点待人接物,养成审美、处事的好习惯,就是普及美育,不少幼稚园都在做这项工作,都是好的美育环境。

中小学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都应该保持这种美育氛围,减少死记硬背的课目,多一些时间在美育熏陶中玩耍。音乐美术课的成绩从来不影响中考、高考,艺术院校有自己专业考核。只要重视中小学生的音、体、美课程就是最好的美育。

重视美育是非常明智之举,它应该在现有教育体制内调整,增加音、体、美的娱乐性、展示和比赛活动。孩子死记硬背的课目多了,思维会被过度规范,活跃度和创造性会降低,而增加娱乐性,能调节孩子大脑功能,激发天性,活跃思维。在校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工作后成为模范员工的很多,他们之中产生创造性人物的极为罕见;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其少年时代常常是个贪玩,调皮捣蛋的孩子。贪玩与调皮捣蛋与创造性直接关联,从人类发展史与儿童成长史来看,创造性活动经常在游戏与娱乐中演化生成的。美育与创造性密不可分,或者说美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性,它们都是当代极其重要的人文素质!

美育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重要又特殊的位置,它在美的氛围中悄无声息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纯真”的儿童画是11岁之前幼儿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人类原始本能,它不是复制生活图像,而是留在幼儿心中的“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源于生活,不少是原古集体潜意识的存留,从中可以窥见原始人类创造岩画、象形文字的印痕!这种原始创造力极为珍贵,它们概括、稚拙、简洁、趋于几何化,符号的标识性清晰,既是研究人类造型起源的素材,又具有现代感,是当代艺术家创造个性风格的重要的参考素材。

毕加索一生都在学习儿童画

人类造型之初趋于几何形,现代制造、现代设计也用几何型,区别在于机械化替代了手工。据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人群进行的图形测试,在各种各样的图形中大多数人喜欢趋于几何化的简洁图像。这个结果没人进行更深入的心理研究,当我看到生物微观细胞图像时它们都是几何体,推测,原始图像与儿童画中趋于几何化是否源于人的生理结构的外化反应?

儿童造型在“笨拙稚嫩”的笔触中没有机械性刻板,显现出现代感的同时又保留了珍贵的人性印痕,难怪毕加索说他一生都在学习儿童画。

毕加索很聪明,他的晚年陶器作品中有从中国学来的用笔,有儿童画的稚拙气息,使作品画意十足,特别生动、现代,散发着灵性。毕加索用自行车把当牛犄角之类一系列半抽象雕塑也不是首创,是他从儿童造型活动中“偷来的”。儿童将适合的树干当玩具枪,将胡萝卜当雪人的鼻子才是首创。毕加索只是将儿童“创造性思维”用转移经验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再创造。

毕加索的成功,西方画坛后继有人,中国却后继乏人!经西方大师之手使用中式毛笔、中式笔法,又具有童真稚气的典范式创新,这么好的创作方法却被中国人忽略了,不可思议!

儿童造型很象语言标识,他们画画不是塑造“美”,而是用象形符号标识人与物。幼儿画中男人、女人、大人、孩子没有体态性别差异,只有高矮、裙裤、头发的区别,人脸多数是正面的,两臂展开,少有手臂、腿脚的动作。儿童画脚多数侧向,与正立不符。有位壁画家评论埃及壁画,说:古人天才,正面站立,脚却侧向,以清晰脚的主要特征,有趣味。其实这是原始画工的符号化本能,图形符号需要概括和特征鲜明。

不染世俗尘埃是儿童画最可贵之处

性发育之前儿童没有逻辑思维,主客体不分,会将自己的生命感受投射到一切物体中,赋于风、云、草、木以生命,喜自己所爱,嬉自己所戏,典型的“以己度人”。这是儿童画最珍贵也是最感人之处。许多画家一味沉浸在复制对象中,根本没有意识在画中赋于一切形象以自己的生命。就此,作品缺乏人味、人性与人气,像科技复制的标本,远不及生机勃发的儿童画。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重演了人类的认识发展史。他对儿童进行了分年龄段的系统研究,皮亚杰认为二至七岁的幼儿期心理表现出“泛灵论”和“魔术式”的倾向,他们没有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他们会向成人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也会画出令成人匪夷所思的画作。鱼可以没有水在空气中游动;人的眼睛可以长在烟囱上了望……原始人对变化万千的大自然有着莫名的恐惧与崇敬,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精灵主宰下有目的的“行为”,儿童与原始人的画作相似。

现代艺术家面对工业化大规模异化人性时就特别关注儿童画中的人性表露,儿童会将自身的生命感受无逻辑、无约束地赋于各种物体!这种思维方式与创作方式是艺术生命的“根”。高等院校从招生到教学都应该为童真式的想象与创造留有足够的空间,因为时代需要它们。

如今展示的儿童画多数是7岁之后孩子的作品,他们正在萌生成人意识,某些作品还有成人参与的痕迹,画中的五官、眼睛的处理表现最明显,有的比例相当准确,姿态多样,甚至有散点透视出现。这是儿童画伪作。伪作盛行说明美术界与家长对儿童画有误解,用成人画标准要求儿童画,并将童真当成错误。

儿童画有其自己的标准:毫无羁绊的自由,毫无忌惮的想象,充满纯真与谬误,稚嫩与反常。由此产生独特的“无厘头”表达,令人忍俊不禁,被童真中的人性之“纯”所感动。

不染世俗尘埃是儿童画最可贵之处,儿童没有成人的“成熟”只是阶段性的,大约11岁左右随性成熟会逐渐消逝。性成熟了,孩子才会在意识中建立异性关系和自我约束的概念,理性思维随之萌生。

保护儿童画作真迹,保护童真扩展至成人艺术创作中,应该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如今是个急需创新的时代,艺术创造需要毫无羁绊的自由,毫无忌惮的想象,这些珍贵的元素在幼儿时代就扼殺了,到成年后还可能拾回吗?

儿童时期不应该画成人画,也画不了成人画,如同儿童爱看动画片,看不懂成人电视剧一样。

对儿童画没有正确认识,给美术考级留下缝隙,被商业谋利钻了空子。儿童美术考级是用美育与中考为现实压力,用成人理念扼杀童真、童趣的行为,应该禁止。

11岁之前的儿童生理心理尚不成熟,不适合学习素描水彩之类的成人绘画,为什么?素描需要理性参与,脸宽五个眼睛,脸长三个鼻子,这种比较与局部形体之间的比例极其复杂,既便在最简单的石膏几何体的塑造中也都如此;一幅素描要区分黑白灰三大层次,需要概括,分辨出灰的级差,在深入塑造时还需保持灰度比例,这些都需要在理性辅助下的感觉才能准确把控。

测试儿童对色彩的反应时会发现,将纯色、灰色、含灰色色块放在一起,由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他们选纯色。给他们各种含灰色挑选,他们选色艳度高的,不选低的!

儿童的想象力是宝贵的

观察儿童是否有绘画天赋有三个方面:想象力、构成节奏和塑造能力。主要是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出题:大树上有什么?由着孩子想象,可以提示去动物园看到什么?孩子若能将小鸟、猴子,甚至蝉虫都画上树,并如家庭一般和谐相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好;能将树的枝干与动物位置组织出节奏,那么孩子的天赋相当高;画得不准,只要不严重破坏节奏就不要当成错误;若对节奏有益,形“错”了还是天赋,要大大褒奖。若启发半天也不知画什么,脑中空白,告诉他画鸟也不知将鸟画在什么位置,这样的孩子不适合学画。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两组不会走路的幼儿,一组教授爬台阶,一组不学,结果两组幼儿几乎同时学会爬台阶了,这样九牛二虎之力的超前教育白费了。儿童的智力与能力许多与生理有关,不少本能到年龄自然就会,一些能力未到年龄是学不会的,违反规律超前教育常常无效,儿童白白吃苦,得不到收益。

为了中考,小学生学素描色彩是违反儿童成长规律的,几乎是无效的。素描色彩初中生开始学比较有效。

儿童思维模式向成人化过渡会反映在绘画中。儿童画依靠想象自由涂抹,写实素描是如实写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天才小画家“局限”于儿童画,告别幼童期,不适应用理性辅助感觉的“成人”化绘画。

原始稚拙派在世界画坛上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中国的学院派是否应该丰富一点,包容稚拙派于院内生存。

当下电脑动漫人材需求激增,动画片、动漫插画、动漫游戏,浓郁童趣的吉祥物,儿童服装、儿童玩具、儿童日用品。这些造型设计都需要艺术家保留住儿时的童真童趣。从高等院校招生时就应该为培养原始稚拙派设计人材留出适当名额!

院校是否应该调整考核标准,社会如何营造美育环境,一系列问题才提出,尚需深入讨论时,大张旗鼓打着美育旗号开展少儿美术考级活动是极不恰当的,应该喊停才是!

审美,贯穿一生的学习

学校美育 是指根据学校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其任务是传授美学知识,培养审美观念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实施途径有音乐、美术、美学、文学(包括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文学作品)等学科的教学及相应的课外活动,其他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工作中指导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教师为人师表的榜样,好的校风,美的校园等。渗透于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中。

家庭美育 是指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所受到的艺术审美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在人的一生中,生活在家庭的时间最长,因此,家庭艺术美育是整个艺术美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家庭艺术美育的对象,主要是婴幼儿童,当然也包括青少年以及成人的艺术美育。

社会美育 是指对全社会成员普遍实施的审美教育活动。社会美育具有广阔性。家庭、学校本质上讲都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是人的大家庭,是人受教育的大课堂,因而社会美育比家庭美育、学校美育都更加广阔。社会美育的方式丰富多样,以自我教育为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并在美化自身的同时不断美化环境和社会。

猜你喜欢

儿童画童真成人
养大成人
华丽追梦者
儿童画作品展
萌趣圣诞
神奇的太阳
回归童真季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童心童乐童真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
儿童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