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隱私VS工作 當朋友圈和工作圈混在了一起,怎麼辦?

2018-07-06史瑩

台商 2018年4期
关键词:媒體內容小王

史瑩

自從微信開始風行,七大姑八大姨、老爸老媽甚至老闆都已經用上了它,這就讓原先用來吐槽生活吐槽工作的朋友圈變成了危險之地。抱怨生活立刻引來老爸老媽的深切關注,抱怨工作則分分鐘會把工作丟了。越來越多的人將工作帶到微信,當上級加上你的微信時,朋友圈開始淪為工作圈,這些讓單純想用這個平台來與親朋好友間互動的用戶們煩惱不已。

工作的入侵讓朋友圈變味了

這不,許多人對於接到一條老闆在微信申請通過的好友驗證資訊顯得心驚膽戰,斗膽一點的當作沒看到,可是與老闆見面後就會遭到詢問,「小張啊,為何沒通過我的微信驗證啊」,老闆心裏則在罵你不給面子。通過的話,你的朋友圈就成了禁地,從此就不敢再在朋友圈發牢騷了。還有一次,小張為了看一場球賽而裝作生病請假,結果看球的時候一感動就發了朋友圈,結果老闆的電話隨之而來。

小王在看到了老闆的微信好友邀請後,很快的翻看之前的發帖,刪掉了所有參加聚會的照片,對工作的牢騷話也清除乾淨。自從接受了老闆的加好友邀請之後,小王很長時間不再發這種朋友圈了。

許多人最怕的就是生活與工作糾結在一起,微信這種本應是屬於私人的領地,卻因為老闆、同事的加入而變成了工作圈子,讓你難以在微信朋友圈暢所欲言。

上面小王和小張面臨的問題,很多人也都遇到過。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如何管理,一直是個難題。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這個邊界愈加模糊。個人分享是否該有個限度?你去哪兒度假、旅伴是誰、吐槽對象,這些都不介意讓同事知道嗎?你的資訊披露是否會在你的工作環境中產生影響?

個人生活領域與職業領域的融合,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公司同事之間分享個人資訊有助於彼此找到共同點,增進同事關係,從而提高團隊活力和工作效力。還有,如果你的個人生活分享讓人覺得你符合團隊文化,具備團隊合作精神,那麼你求職和晉升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但是,個人生活分享得過多,或者某些類型個人資訊的披露,也可能帶來風險。當我們更新個人資訊時,一般只想到5到10個目標受眾,而忘了還有大量的隱形觀眾也看到了這項更新,這些隱形觀眾包括我們工作上的聯繫人。

管理好個人生活與職場生活之間的邊界需要一定的技巧,謀定而後動很重要。建議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1.診斷自己當前的線上行為

作者將社交媒體策略分為四類——全開放型、受眾分組型、內容管控型、定制型,每種類型都各有利弊。

全開放型

上文中提到的小王在老闆要求加她好友前,一直遵循的是全開放型策略,職業領域和個人生活合在一起,發佈的內容也不加控制。隨意發表觀點、表達感受,從不考慮看到的人是否會覺得不合適。這種策略的好處是其他人會認為此人更真誠,而壞處是完全開放透明容易冒犯一部分觀眾。

受眾分組型

人們可以將個人好友與工作聯繫人做區分。比如,小王可以同時使用兩個微信帳戶,一個只用於非常密切的朋友,另一個則對所有人開放。或者她可以調整隱私設置,部分發佈內容就只分享給某些特定的朋友。

內容管控型

認真斟酌發佈內容,對於維護個人形象有好處。只因為發佈正面內容,所以會給人不真誠的印象。這種策略不需要花大量精力對受眾進行分類管理,但要對發佈內容仔細斟酌。

定制型

因為針對朋友和工作聯繫人有不同的交流平臺,因此個人表達相對安全。缺點是需要時間和精力來維護不同的個人網上介紹,以及管理定制化的隱私設置。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想要同時安撫好老闆,又讓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內容更新保持個性和活力,小王和小張還可以選擇定制策略,同時對受眾和發佈內容進行管理。

2.明確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目的

在選擇社交媒體策略時,需要考慮兩個關鍵因素:首先是希望真實地表達自我,還是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更重要;其次,還要考慮是需要把自己的社交關係做區別處理,還是在網上混在一起。如果追求的是自由表達,可採用全開放策略或受眾分組策略;如果追求的是給人留個好印象,則採用內容管控或定制策略。

3.評估社交媒體策略與職業環境的適配度

在某些工作環境中,比如矽谷的初創企業,或創意產業,人們普遍接受甚至希望員工分享個人資訊。小公司的客戶也會希望公司老闆有一定的透明度。而在政府、軍事部門、情報機構、醫院等職業領域,不適合採取全開放策略。

猜你喜欢

媒體內容小王
25-26-27-28合刊
1-2期合刊
减肥
泡沫之後,誰主沉浮
7—8合刊
麻辣烫
借钱
前進兩岸香港:新媒體浪潮:變革還是挑戰?
前進兩岸香港:媒體變革——運用與思考
聚焦新媒體,社會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