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锚杆强度深度优化的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

2018-07-06

机械管理开发 2018年6期
关键词:应力场锚索预应力

王 涛

(白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大同 037000)

引言

在煤炭开采中,回采工作面设备外形不断变大,其产量及强度显著提升。这就需要更大的巷道端面,方可确保内部通风、行人及物资运输。现阶段,回采巷道宽度大约为5~6 m,断面积为15~20 m2,开切眼跨度为10 m,断面积为40 m2[1]。使巷道断面持续变大,支护难度大增。在开采煤层厚度较大的综采放顶煤时,通常会增加工作面的过风断面,获得良好的放煤效果,并提升开采量,使井内通风及瓦斯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大采高综放开采趋势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要加大采高,这肯定会提升回采巷道煤帮高度,由此出现一类高煤帮、大断面巷道。随着巷道高度的上升,煤帮稳定性会下降,并且其形状也会发生变化,对巷道围岩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煤巷支护存在的各类问题,得益于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支护材料的应用及有效解决,使其获得显著的经济价值[2]。尽管如此,高煤帮、大断面巷道关系到大采高综放开采,要求必须有更全面、更先进的支护技术。在这总难度较大的巷道中,如果锚杆支护不够强硬,不会有效支护,围岩外形有巨大变化,支护件受到强大压力而受损,都无法确保巷道的安全。

支护超高煤帮、特大断面煤巷,面临巨大难度,当下进行课题研究,其重心是深入研究大断面高强锚杆支护技术。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前期推广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锚杆直径小、强度不够、无法匹配钻孔直径等,有效巷道外形变化明显。面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全面研究大断面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研制出新型锚杆支护材料有较大强度,已成功实现应用,从而使大断面条件下的巷道支护得以实现和推广[3]。

1 锚杆支护技术与锚杆材料

1.1 锚杆支支护理论分析

锚杆在支护领域一经面世,不少专业人士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机理。迄今为止,他们创建了关于锚杆支护的各种理论,主要有悬吊理论和组合梁理论等[4]其在具体应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尽管如此,他们的适用环境各不相同,并存在其缺陷。近几年,全球专家深入研究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通过研究发现,在锚杆支护中,预紧力发挥巨大作用,锚杆能提升围岩强度,并且能有效约束围岩结构面离层、滑动、节理裂隙张开等,还能确保围岩是一个整体。所形成的理论成果能有效增强锚杆支护作用,尤其是提升了大断面复杂困难巷道的支护效果。

1.2 高强锚杆支护材料的研发

增强锚杆杆体的强度,有以下两类方法:第一,研制具有极高强度的专用钢材;第二,有效处理一般性建筑的螺纹钢,加大杆体强度。研制新型高强度锚杆支护材料时,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来实施:在炼钢阶段,设计有较高强度的锚杆杆体材料,运用专业配方,将V、Nb、Ti等元素添加其中,引起钢材力学性能的改变。提升炼钢及轧制技术,引进并应用最新技术,从而确保生产的锚杆杆体有极大强度和良好的延伸率。SMG600型锚杆是新近研制的,其屈服强度超过600 MPa,抗拉强度大概为800 MPa,延伸率基本上都高于20%。SMG600型锚杆的力学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5]。

表1 SMG600号锚杆钢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2 高强度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

研制出高强度锚杆支护技术后,通过白洞煤业公司C5煤层8112工作面实施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由此实施推广。下文主要介绍了在掘进及回采受强烈动压影响期间的支护情况[6]。

2.1 大断面巷道高强度锚杆支护

2.1.1 地质与生产条件

工作面主采煤层属于石炭二叠系5号煤层,其厚度最小为10.11 m,最大为13.04 m,其平均值为9.75 m。该区域的煤层在结构上极为复杂,其倾角介于2~6之间,均值为3°,属于井田内可采煤层的主要形式[7]。煤层中的层夹石基本为3~8,夹石的厚度介于0.10~0.30 m之间,有的甚至厚达0.70 m,稳定性非常差且不连续。煤层的顶板通常是砂砾岩和泥岩,而底板由泥岩、细砂岩构成。白洞煤业公司C5煤层5112回风巷,煤矿巷道在掘进过程中主要沿底板进行。因其受到火成岩的侵入,这一煤层的顶煤极不稳定,经常出现断裂,巷道周边的围岩极整体性较差,煤层、岩层不具备连续性,两者经常发生脱离,巷道围岩有比较大的破坏性。5112巷的断面,设计成矩形,其宽度和高度分别为4.5 m、2.6 m。煤体单轴所能承受的压强大约为12~14 MPa。巷道顶板所能承受的应力,其上限是12.90 MPa,垂直方向上承受的应力是11.44 MPa[8]。

2.1.2 巷道支护设计

1)进行数值模拟后的结果分析。将各种方案分别进行模拟,运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最终明确应用于白洞煤业公司C5煤层5112巷的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对比各种方案:一是设锚杆的长度和直径不变,当锚杆预紧力不同时,对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状况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锚杆预紧力矩由小到大,分别为 150 N·m、350 N·m以及 450 N·m,锚杆所受的预紧力对应分别为70 kN、85 kN和105 kN。二是假定预应力和锚索直径不变,锚杆长度按照大小排雷分别为1.6 m、2.1 m和2.5 m时,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影响(如图1-1所示)。三是设预应力和锚杆长度固定,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所受的各种锚杆直径的影响(如图1-3所示)。四是设预应力、锚杆直径及锚杆长度固定,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所受的各种顶板角锚杆布置角度的影响(如图1-4所示)

图1 不同特性锚索产生的应力场分布

在锚杆支护系统中,预应力发挥决定性作用。当预应力等于20 kN时,巷道围岩中,锚杆支护形成的附加应力最大值为0.25 MPa,产生的压应力区区间较小,有效压应力区的分布不连续,为形成统一体,在加大预应力时,由锚杆支护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应力值一直在变大,产生的压应力区范围也在扩大。当锚杆预应力达到60 kN时,巷道围岩中,锚杆支护形成的附加应力最大值是0.55 MPa,所有的顶板基本上都存在有效压应力区,并构成统一体,使其支护效果全面体现出来。

当锚杆变长时,压应力区范围变大,厚度变厚,其有更大的应用范围。此时锚杆的中上部受到的应压力下降,两锚杆中间的围岩承受较小的压应力。当预应力固定时,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会削弱预应力效果,使其主动支护性下降。因此,当锚杆长度增加时,要施加更大的预应力。在巷道围岩中,锚杆预应力会不断扩散,锚杆直径对此会有一定影响。当其值等于18 mm时,在不同锚杆中间的围岩附加应力比较小。当他变大时,其扩散范围更广。在确定锚杆直径时,必须充分分析当地的地质力学因素。要是其中的地应力较大、围岩的完整性不足、采动应力对其有明显影响,则锚杆尺寸必须增大。顶板角锚杆的角度会对巷道围岩附加应力场分布状况有明显的影响。若属于垂直布置,此时的角锚杆与中部锚杆形成的有效压应力连在一起并进行叠加。因此,煤层巷道为水平时,则顶板角锚杆布置要在垂直方向上。

2)支护方案。此前,已经把数值模拟形成的结果有效结合,积累的经验比较多,所以确定白洞煤矿5112工作面时,采用的支护系统应用了高强度锚杆、锚索。设计锚杆的螺纹钢筋直径为20 mm,长度为2.5 m,利用树脂来加长锚固,锚杆所受预紧力矩超过500 N·m。其护顶等所用的是W型钢带,厚度为5 mm,并配合使用菱形金属网。不同的顶板锚杆相距1000 mm,各排相距1000mm。固定锚杆所用的是一支K2335以及两支Z2360低黏度树脂药卷,锚固长1500 mm。在两排锚杆上穿三根锚索,各排相距1500 mm,间距为1800 mm,所有都垂直于顶板岩层,锚索所受的预紧力介于100~120 kN之间[9]。

2.2 支护效果分析

掘进5112回风巷和支护时,有效监测巷道围岩外形的变化状况。如图2所示为巷道表面位移监测曲线,进行巷道掘进作业时,两帮的移近总量为25mm;顶底板移近量为16.6 mm。整体分析可知,这一阶段巷道外形变化不大,有较好的支护作用。

图2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曲线

回采5112工作面后,工作面产生松动,这必然会使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发生改变,工作面前方的煤岩体和巷道围岩,应力发生聚集,会影响到巷道围岩的形状。在5112回采工作面之前100 m内,监测巷道的表面位移,所得结果表示如图2-2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当超出工作面79 m,巷道表面位移没有明显改变,从79 m处开始,巷道外形会受到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的影响。在距离65~79 m的位置,巷道两帮和顶底板的形状在相同时间内会出现明显的变动。和监测站相距5m时,两帮移近量总计为250mm,顶底板移近量等于200 mm。就总体而言,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并未收到严重破坏,巷道外形变化较小,不回影响到巷道运输和通风[10]。

3 结语

在围岩中,施加预应力形成压应力区,从而使巷道受到锚杆的支护。锚杆和别的支护构件组成预应力承载结构,有效强化巷道围岩,从而有效约束围岩结构面离层、滑动、节理裂隙张开等扩容变形,使巷道围岩有较高的完整度,确保其稳定。

[1]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许帮贵.大断面巷道综掘一次成巷锚杆支护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3):370-373.

[3]王金华.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新发展 [J].煤炭学报,2007,32(2):113-118.

[4]马念杰,吴联君.煤巷锚杆支护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5):77-79.

[5]王金华,康红普.锚索支护传力机制与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8,33(1):1-6.

[6]李海波,蒋会军.动荷载作用下岩体工程安个的几个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1):1887-1891.

[7]窦林名,陆菜平.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2005,30(5):690-694.

[8]颜峰,姜福兴.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实验[J].爆炸与冲击,2009,29(3):275-280.

[9]鞠文君.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机理与监测[J].煤炭学报,2000,25(S):58-61.

[10]陈士海,乔卫国.大兴煤矿软岩巷道锚索带网支护技术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S):902-904.

猜你喜欢

应力场锚索预应力
采用UHPC实现无预应力的简支变连续设计分析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中强震对地壳应力场的影响
——以盈江地区5次中强震为例
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钛合金薄板激光焊接的温度场与应力场模拟
深埋特长隧道初始地应力场数值反演分析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及其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