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五花八门的护照

2018-07-04佚名

意林·少年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虎符春秋战国通行证

佚名

护照是现代人出国旅行必须具备的东西,在现代护照出现之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各式各样的护照。那时候,凡有关卡,就有护照。它们或以青铜制成,或以竹木制造,形态各异、名目纷呈。

夏、商、西周时期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圭璋”。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护照称为“封传”和“符节”。宋代护照又演变为“关引”“符牌”,元代护照则以“公验”“腰牌”为主,明代护照又出现了“文牒”“关照”“符牌”和“堪合”等形式。这里重点介绍“符节”和“过所”。

“节”与“符”

“节”是古代中国早期臣下受君主的委托或特殊的任命,居关守职的一种象征和凭证。后来,“节”演变成为过关跨境的“通行证”。这种通行证后来突破了“节”这种单一形式,逐渐发展成中国独特的“通行证”系统。

用来通行过关的节有时也可以用来指挥千军万马,而原本用于调兵遣将的兵符,实际上也是一种通行证。传令兵要传达军令,首先就要出城、过关。我国古代的兵符通常都做成老虎的形状。兵贵神速,這是希望军令能像疾驰的猛虎一样尽快传达,所以兵符又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上面往往刻有铭文,一分两半,底部做凹凸状,可以相合。右为尊,所以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则存于地方,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齿齿相对,“符合”方能过关,军令才能生效。

“过所”

在汉唐两个鼎盛时期,还产生过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过所。所谓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也就是在经过关卡的时候,展示给守关人看的文件。过所初为竹简,后为锦帛或纸本,上面必须注明持证人的姓名、经过的地方,颁发机关要署名、钤印、落日期,并把旅行目的写得清清楚楚。跟现代护照的性质几近相同。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税收,通行证的使用更加普遍。过所制度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发展到唐代更加完善。

唐代正式过所一般为一式两份,一份正本,由官方加盖官印发给申请人;另一份是副本,与正本相同,也要经过主管官员与协管官员签名,作为档案留存。申请人领到过所后,须妥善保管,万一丢失,就要被拘押扣留,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被查获就要治罪。

历史上玄奘通西域,身上没有通行证件,一路混迹于商客队伍中,有数次几乎被中国守关的士兵射伤。

张朝元摘自《高中时代》

猜你喜欢

虎符春秋战国通行证
虎符:古代军事权力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萌芽期|春秋战国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虎符的下落
古代持虎符者真能号令全军吗
历史喵第二部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