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文本,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2018-07-03吴玉琨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听说训练故事情节鉴赏能力

吴玉琨

[摘 要]阅读鉴赏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语言、情感和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听说训练、进行文义分析、理解故事情节,使学生受到文本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审美的愉悦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鉴赏能力;听说训练;故事情节;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25-01

语文既是规范语言文字的实用工具,也是积累精神财富的学问。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典范之作,具有阅读鉴赏的价值。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往往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忽视对学生基本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其实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

一、听说训练,理解语言美

(一)视听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有些文本内容由于历史性较强,因此学生往往无法完全理解、感悟。这时候,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多媒体所营造的氛围中,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各种适合文本内容的朗读录音、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科教片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影视剧《三国演义》以及相关的广播剧资源,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加深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感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

(二)朗读吟诵,表达阅读情悟

朗讀是学生需要练就的一项阅读基本功。在语文学习中,它是阅读的起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由于语文基础不同、阅历个性不同、情感体验不同,因此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同。但是,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普通话标准、流利,在抑扬顿挫中感受语文之美,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文章分析,感知文本特点

(一)学习写法,认识文章布局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文章体裁不同,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小说由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散文则讲究“形散神聚”,结构灵活自由,不拘一格。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技巧,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比较文风,陶冶审美情操

在语文教材中,文本的内容丰富多样,写法各异,各有千秋,或抒情,或豪迈,或委婉,或深沉。如,《牧童》这首古典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文风欢快清新;《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整首诗语言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强;《示儿》这首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不加雕饰,直抒胸臆。教师在讲解这几首诗时,可以进行风格上的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故事理解,情景交融达到共鸣

(一)赏人物形象,加深阅读印象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通过字词句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技巧,还通过故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教育。因此,如何在学习文本故事的同时对主人公的形象进行赏析,这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故事,总结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宽容忍让、顾全大局的思想品质,理解廉颇的知错能改、不拘小节的性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物,加深他们对故事所蕴含内容的理解。

(二)品思想感情,感受故事氛围

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教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所感染。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激活他们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在低沉悲伤的音乐中含泪朗读了课文,极力渲染气氛,使学生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一个“情”字,以声传情,以情动人,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鉴赏评价能力属于高品位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品味、感悟,从而产生一种惊奇、兴奋、愉悦之感,获得更高的精神审美享受。这样,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听说训练故事情节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思路构建方法研究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