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2018-07-03刘俊华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物流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生产率物流业

刘俊华,刘 颖 (内蒙古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0 引言

近年来,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支撑双重作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降低物流业的成本,提升物流业的效率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物流业效率及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恰当的统计指标体系是研究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首要前提。从目前物流业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基础统计数据比较匮乏,相关统计指标体系的指标还不完善,制约了学者和相关人员对物流业多种宏观统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需求。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对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分析,对于提高供给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扩大产出指导作用显著,而合理的、有应用价值的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是最基础的环节,恰当的指标选取和准确的调查统计是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1 物流业统计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入了物流业的概念,定义物流业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1]。在引入初期,无论理论界和实业界均未引起重视,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很不健全,分散在各个产业部门。直到2002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才对物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物流业统计方法进行研究。2004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经过专家的审查核定,于200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 (发改运行 [2004]2409号),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此制度转为正式制度。200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物流业前期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归纳和完善,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考虑到国际对接等问题,印发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9月发布的《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GB/T24361-2009),2009年12月实施。我国的物流业统计工作又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该体系规范了我国社会宏观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和企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并且详细阐述了指标内涵和计算方法。

我国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不规范,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罗春芳[2](2008)研究了交通行业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归纳推理,调查分析,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物流统计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制定统计调查报表来满足统计需求。刘韵芳[3](2010)构建了航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对每个评价指标做出了具体阐释并给出计算方法,设置了航空物流统计调查报表,应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所选的10个航空公司进行综合排名。李克[4](2010)运用综合评价、多元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对物流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徐娟[5](2011)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然后构建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从需求规模、经济效益、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具体阐释。曹文娟[6](2015)从快递业务运输量的角度出发,对一段时间内顺丰快递业务的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全国快递业务量进行预测,认为统计结果具有较大的商业应用价值。魏新军[7](2015)结合动因分析,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统计工作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中,第五项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8]。

从以上梳理可见,在实践层面,我国物流业的统计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在2009年以国标的形式确定了下来,但是该标准称为《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包含了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两个部分,并未明确物流业的指标,也不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的;在理论研究层面,由于物流业是复合产业,标准并未统一,大多学者分别从各子行业如铁路、航空、快递等构建其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或者依据统计年鉴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选取物流业的指标,对于物流业也并未从全面的、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其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业统计的实践和理论现状对于研究我国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的不足。

2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虽然物流业已经成为了重要产业之一,但是对于物流业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一些机构和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例如:物流业即后勤服务业,是指从事生产和营销服务保障的所有服务单位的总称[9];专门为市场提供物流管理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的集成就是物流业[10]。物流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除生产过程以外的其它过程都可以包含在物流活动中[1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物流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12]。本文认为,物流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是所有物流企业的集合。而社会物流是指我国全部常住单位因采购、销售、回收及废弃而发生的物流经济活动。其中不仅仅包含了物流企业,还包含了企业物流部分。因此,物流业是社会物流的一部分。本文针对物流业即所有物流企业聚合的复合产业进行研究,排除了企业的物流业务。全要素主要是指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综合我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和相关学者对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根据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的需要,构建了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见表1。

3 物流业调查统计投入产出指标释义

3.1 投入指标(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投入主要从人力和财力两个方面进行统计,主要分为年末从业人数和物流人员报酬。①年末从业人数:指在所管辖范围内,在物流企业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年末实有人员数。可以通过统计年鉴查询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年末从业人数代表物流业年末从业人数。

②物流人员劳动报酬:指报告期内,在所管辖范围内,从事物流工作的劳动者从本单位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以及劳动者所享受的社会保险和交通补贴等。可以通过统计年鉴查询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工资总额代表物流人员劳动报酬。

(2)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在所管辖范围内,能够投入运营的主要物流设施的实际数量。包括铁路运营里程、公路运营里程、内河航道运营里程、航空运营里程、管道运营里程以及民用货运汽车拥有量、仓储设施、装卸设备、包装设备等物流业其他环节的设施和装备。

本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各个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结合的实际情况,选取前五项指标来反映物流业基础设施情况,将它定义为综合运输里程。以各种运输方式货运周转量占总货运周转量的比重为权重,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里程为基数,来计算这一指标。

表1 物流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其中:综合运输里程;Ti:第i种运输方式的运营里程;Ui:第i种运输方式的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的比重;n表示各种运输方式的总数量,这里n=5。

(3)主营业务成本:报告期内,在所管辖范围内,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可对重点物流企业的会计“利润表”中指标进行统计,主要包括配送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信息及相关服务成本、货代业务成本、一体化物流业务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等。重点物流企业的选择可通过实地调查筛选,也可通过中国物通网对辖区物流公司进行筛选,然后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主营业务成本整体进行推算,从而反映物流业的整体情况。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所管辖范围内,物流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获取较准确的值或统计年鉴查询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工资总额获取物流人员劳动报酬的近似值。

3.2 产出指标

(1)货运周转量:在所管辖范围内,代表各种运输方式实际完成的货运量和路程的乘积,相关数据可通过实地调研或统计年鉴查询。

(2)主营业务收入:指在报告期内,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业务活动而得到的所有的收入。对重点物流企业的会计“利润表”进行调查统计,对应于会计“利润表”中指标计算。主要包括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入、流通加工收入、货代业务收入、仓储收入、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运输收入、包装收入、装卸搬运收入等。数据获取同主营业务成本。

(3)价值增量:价值增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统计,即主营业务利润额和物流业增加值。

①主营业务利润额:指在报告期内,物流企业所完成的所有的物流业务而获得的利润额。对重点物流企业的会计“利润表”进行调查统计,对应于会计“利润表”中指标计算。

②物流业增加值:通过分析我国历年的统计数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对物流业增加值的贡献达85%以上,可以选取辖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增加值间接反映物流业的增加值。

4 结束语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物流业投入指标体系有助于分析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节约物流资源,增加有效物流产出。本文界定了物流业的范围,结合我国物流统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构建了合理可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解释和统计说明,对于能够获取全部一手统计资料以及部分一手统计资料的研究人员,可以接着通过建立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区域物流业的效率进行分析,把握区域物流业效率实际水平,结合区域物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物流业效率提升的可行路径。

[1]王国华.中国现代物流大全: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罗春芳.交通行业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韵芳.航空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克.新疆物流业发展的统计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徐娟.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1,34(9):55-56.

[6]曹文娟.快递业运输量调查统计分析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魏新军.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5(20):36-38.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Z].2009.

[9]王佐.论物流产业研究——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C]//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3.

[10]王佐.物流热点争鸣系列谈之二物流到底是不是产业——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3):16-21.

[11]田青,郑力,缪立新.物流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王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1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Z].2010.

[1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4361-2009: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生产率物流业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物 流 业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物流业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