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生物学期刊发文及《生态科学》出版数据简析

2018-07-02蔡卓平段舜山骆育敏蓝郁赵旻

生态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发文生物学论文

蔡卓平, 段舜山, 骆育敏, 蓝郁, 赵旻

生态科学杂志社, 广州 510642

1 前言

《生态科学》创刊于1982年, 是由广东省生态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 生态科学杂志社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目前刊物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检索工具和数据库收录, 主要刊登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原创性论文。《生态科学》一直秉承“弘扬生态学术精华、服务生态学者精英”的办刊宗旨, 坚持“优质为先、创新为快”的录稿原则, 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论文。期刊主要设置有研究论文和综述栏目, 适合从事生态学领域科研、设计、经营、教学和管理等人员阅读参考[1]。从创刊至今30余年, 《生态科学》期刊都能较好地体现出了它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价值,发挥起科技成果的载录和传播的作用, 打造成一个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的平台[2-3]。在期刊的发展过程中, 能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 稳步提高自身学术质量, 形成了鲜明的办刊特色。论文以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的有关网络数据为基础, 统计分析近年生物学期刊发文, 重点分析《生态科学》出版数据情况, 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近年期刊的发展状况; 同时通过总结办刊经验, 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探索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以使期刊更好地起到繁荣学术研究、引导学术研究的导向作用, 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服务。

2 研究方法

相关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等。主要统计分析2011—2016年生物学领域期刊主要学科发文量及生物学领域期刊的主要发文机构; 同时进一步统计分析2011年—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变化, 包括可被引文献量、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序、复合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互引指数、WEB下载量/万次; 统计分析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的载文量, 主要学科发文情况及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机构分布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近年生物学领域期刊主要学科发文量

2011—2016年生物学领域期刊主要学科发文量如表 1所示。生物学领域期刊的学科类别较多, 统计分析近年主要学科发文量, 发现比较集中在生物学125032篇、基础医学11980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11430篇、畜牧与动物医学9571篇、高等教育4731篇、农业基础科学3236篇, 地质学2074篇, 农作物1583篇, 农艺学 1451篇, 轻工业手工业1143篇, 植物保护1121篇, 园艺829篇。

3.2 近年生物学领域期刊主要发文机构

表1 2011—2016年生物学领域期刊主要学科发文量Tab. 1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 in biological journals during 2011-2016

表2 2011—2016年生物学领域期刊主要发文机构Tab.2 Major organizations published papers in biological journals during 2011-2016

对 2011—2016年生物学领域期刊主要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339篇, 南京农业大学 1170篇, 华南农业大学1128篇,东北林业大学 1085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028篇。生物学领域期刊发文超过800篇的其他机构还有浙江大学(972篇)、吉林农业大学(964篇)、东北农业大学(964篇)、北京林业大学(950篇)、西南大学(949篇)、中国农业大学(925篇)、吉林大学(883篇)、北京大学(858篇)、中国海洋大学(854篇)和四川农业大学(836篇)。

3.3 近年《生态科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变化

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变化情况如表 3。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近年有明显提高, 2011—2013年, 每年的可被引文献量约120篇,而 2014—2016年, 每年的可被引文献量提高到约190篇。期刊影响因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011年的期刊影响因子为0.215, 而到了2016年, 期刊影响因子达到0.507, 提升了一倍多。复合影响因子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2011—2013年, 复合影响因子在0.3左右, 而 2014—2016年, 复合影响因子提高到 0.6左右。期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序也有所提升, 2011—2013年, 期刊基本维持在80位, 而近两年提高到50位的次序。即年指标也有显著提高, 2011年期刊的即年指标为0.009, 而2016年即年指标提高到0.055。同样地, 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互引指数、WEB下载量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值得指出的是, 总被引频次从2011年的1806提高到2016年的2230; WEB下载量/万次从2011年的3.91提高到2016年的7.17, 都有较明显的上升。

3.4 近年《生态科学》期刊的载文量变化

表4反映的是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的载文量情况。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 5年和2016年的载文量分别为120、123、134、211、197和186篇, 较之前明显有所提高, 目前每年基本维持在200篇。

3.5 近年《生态科学》期刊主要学科发文情况

从《生态科学》期刊主要学科发文情况(含学科复分)来看, 累计发文量最多的学科是生物学(432篇), 其次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90篇)、林业(100篇)。累计发文量 14篇以上的主要学科还包括农业基础科学(72篇)、水产和渔业(63篇)、农艺学(44篇)、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29篇)、植物保护(28篇)、海洋学(27篇)、农业经济(25篇)、园艺(20篇)、农作物(20篇)、建筑科学与工程(16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4篇)和旅游(14篇)。

3.6 近年《生态科学》期刊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机构分布

表3 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变化Tab. 3 Changes of main evaluation indexes of Ecological Science during 2011-2016

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机构包括暨南大学(122篇)、华南农业大学(43篇)、宁波大学(33篇)、北京林业大学(26篇)、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3篇)、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23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1篇)、中山大学(20篇)、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9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8篇)、上海海洋大学(16篇)、贵州师范大学(16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5篇)。

表4 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的载文量Tab.4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 in Ecological Science during 2011-2016

表5 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主要学科发文情况(含学科复分)Tab. 5 Subjects of published papers in Ecological Science during 2011-2016

4 总结和建议

4.1 总结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成果, 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4-5]。《生态科学》近年能积极担负起报道国内外生态学科理论和实践最新成果的责任, 发挥了应有的培养生态学科人才,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作用。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近年《生态科学》的各项指标都有所上升, 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有较明显的提高。通过对 2011年—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变化, 包括可被引文献量、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序、复合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互引指数、WEB下载量/万次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发现各项指标都呈现稳步递增的趋势, 表明刊载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学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期刊的被关注度持续增加。分析近年《生态科学》期刊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机构分布情况, 发现基本是一些国内较著名的高校和研究所, 表明期刊稿件来源较广泛, 质量有保证。

表6 2011—2016年《生态科学》期刊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机构分布Tab.6 Distribution of author organizations published papers in Ecological Science during 2011-2016

4.2 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科学》的质量, 促进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后应该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期刊的对外交流宣传工作[6]。虽然近年《生态科学》期刊的论文质量有所提高, 但是投稿作者单位多数是省内的高校和研究所, 省外的著名高校的来稿相对较少, 说明《生态科学》在广东省内的知名度尚可, 但是在省外的知名度不高, 这个可能跟期刊的宣传力度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今后可以考虑利用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去交流宣传期刊, 争取更多优秀稿源, 让更多的省外专家学者了解并关注《生态科学》。

第二是需要进一步发动编委会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7]。《生态科学》期刊编委会成员的学科领域性广, 他们都在相应学科研究中取得有较多的科研成果, 若能邀请到编委会成员每人投稿一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论文, 对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引用《生态科学》的论文将起到很大作用。通过及时补充更新年轻有热情、有精力、有责任心的编委会成员, 提高他们对期刊工作的参与力度, 可以进一步推动期刊全面发展。

第三是需要做好储备培养年轻编辑的准备, 进一步提高编辑队伍的出版编辑技能。编辑成员是维持期刊运行, 推动期刊进步的重要基石, 一个好的学术期刊离不开一个好的编辑团体[8-9]。培养一个掌握编校技巧, 熟悉出版流程, 能独立开展期刊编辑工作的成员需要好几年时间, 及时补充扩大编辑队伍显得尤为紧迫。需要创造良好的编辑队伍发展环境, 进一步发挥青年编辑在科技期刊中的主导作用,致力于提升《生态科学》期刊的影响力。

致谢: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知网等相关部门的同行的支持配合, 在此表示感谢。

[1] 生态科学期刊简介[EB/OL]. http://www.ecolsci.com[2018-06-06].

[2] 肖宏, 马彪.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10): 1046-1053.

[3] 刘天星, 孔红梅, 段靖. 中国生态学期刊现状分析[J].生态学报, 2011, 31(10): 2924-2931.

[4] 金碧辉, 汪寿阳, 任胜利, 等. 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0, 11(4) : 202-205.

[5] 钱澄. 影响因子与期刊评价[J].科技与出版, 2015, 11:111-113.

[6] 甘可建, 刘清海, 李扬杵.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实施效果调查与对策建议[J]. 编辑学报, 2018,30(2): 116-121.

[7] 易基圣.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期刊编委遴选方法[J]. 编辑学报, 2017, 29(1): 55-58.

[8] 郑琰燚, 吴祝华, 李燕文, 等. 优秀编辑团队的“德能勤绩”观[J]. 编辑学报, 2018, 30(2): 209-211.

[9] 王海蓉, 张冰, 张楚民. 论新时期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 编辑学报, 2018, 30(1): 80-82.

猜你喜欢

发文生物学论文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