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跨学科能力培养与实践
——基于现象的主题教学

2018-07-02樊香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现象学科

苑 璞 樊香麟

(东北石油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1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

2017年秋季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了学生对问题进行跨学科式的认知、分析和解决,着力提升及发展核心素养,重点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育,以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及节奏飞快的复杂世界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令学生从生活、社会及自然的接触中发现具有学习意义的基于现象的主题,并通过多学科视角来解读主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达成自我认知的同时,构建基于现象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联系及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完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仍旧以分科教学为主,各种严苛的测验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虽能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让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深度的理解,却忽略了数门学科之间的广度,学生虽能对单科目进行精准的理解,但对于由数门科目支撑和构造的某一现象却不能进行良好的把握。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符合新时代的国情及世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 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内涵及实践

2.1 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内涵

跨学科其本质含义在于通过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模糊学科边界以及遵循各学科之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将学科之间进行合理化整合,从而进行多学科的融合式教学。其基本要求主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之间的学科整合要在遵循一定逻辑的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其学科之间的理论内容在于通过主题、现象等将其重新构建再融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现象的关联学科的教学达成跨学科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对现象的发现、分析、探究、沟通和交流中培养能够面对未来复杂世界各种挑战的能力,即核心素养的构建。如今,世界各国对于能力的要求与培养已不单单局限于学习的能力,更着重体现在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对现象的发掘及探索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够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能达成对于21世纪全世界所需的核心素养的构建。

2.2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跨学科课程改革的分析及总结不难发现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是与时俱进且符合国际教育潮流的。在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有包含多种教学方式,其最具代表力的是基于生活现象的主题教学。目前芬兰等国家已纷纷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了主题教学的试点,并获得了积极的响应与反馈 。实际上,进行基于现象的主题教学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通过基于生活现象的主题教学让学生架构与主题相关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分科教学与主题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案,才能在渗透知识体系的同时达成核心素养的构建。

2.3 主题教学的内涵及价值取向

主题教学不同于以往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它将抽象化、碎片化的知识通过现象整合起来,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同时,现象教学也将教学的目的从理论的学习转化为能力的培养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传授知识时效率高、节奏快、但学生的学习大多数都是被动的、低效的、毫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而主题教学强调的是基于沟通、合作、探索、整合能力的培养。主题教学从主题的选定到课程的设计、具体实施到评价反馈,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真正的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现象教学中所习得的经验转化为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对问题的不断探究、论证中掌握经验;充分发掘其潜能,做到轻松、快乐、自在的学习。

3 如何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教学课程改革

3.1 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在进行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时应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具体体现在进行主题的开发与选择时要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及选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切身体验各项活动,包括参与主题的选择、探究、假设、设计、创作、交流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主题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从学生的视角来看,现象教学的具体过程为: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学习与研究→展示成果与发展交流→评价。以地震自救为例,我国虽不是地震高发国,但历史上却因几次重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无法挽救的人员伤亡,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基于地震自救的主题教学。在以地震自救为主题的现象教学中,整个课程的设计方案可在多学科视角的解构为:地震形成的原因、高发地带、应急措施、伤口处理、过滤水源、震后自我调节和心理干预等涉及多门学科的融合式教学,(如图一)。

图一 地震自救主题教学模型

3.2 教师团队的塑造

我国大部分的教师都来自各大师范高校,而师范大学对于教师的培养是按照学科来培养教师,所以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而言进行跨学科式的综合教学仍具有一定难度。要想培养综合科目教学型的老师就要从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始,以适应对于综合科目教学型教师的需要。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师之间的配合对于跨学科的教学也尤为重要,只有教师教育观的转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中国特色的跨学科改革,是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制的改革。不盲从,在摸索中前进,勇于突破却不冒进,我国的跨学科课程改革才会稳中求进。我国应当在深刻解读跨学科课程本质的条件下,设计出具有中国韵味的课程改革,让每一次的突破与前进都饱含时代特色。

[1] 陈式华.现象教学——芬兰2016教改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1):102-117.

[2] 段素芬.芬兰国家核心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及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2017(01):17-21.

猜你喜欢

跨学科现象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