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苯三酚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痉挛的应用分析

2018-07-02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苯三酚痉挛性双歧

陈 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属于常见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又称为应激性肠道综合征、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肠痉挛等;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3类[1-3]。腹泻型IBS具有肠道痉挛性疼痛、腹胀、肠道菌群改变、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临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等药物虽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症状,但对患者肠道急性痉挛性疼痛改善效果欠佳[4-5]。间苯三酚为平滑肌解痉药物,不属于阿托品、罂粟碱类药物,故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在缓解胃肠道痉挛过程中,不会导致患者血压、心率等变化,不良反应小[6]。目前,临床上间苯三酚多用于肛肠科、泌尿科、妇科疾病的治疗,对胃肠道痉挛性腹痛有明显疗效,但有关治疗腹泻型IBS的报道少见[7]。本研究旨在探讨间苯三酚对腹泻型IBS患者肠道痉挛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泻型IBS患者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IBS诊断标准[8],确诊为腹泻型IBS;伴有急性痉挛性腹痛者;年龄≥18岁;近2周内未使用微生物制剂、解痉剂、缓泄剂治疗,近1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者。②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有腹部手术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肠道疾病和明显引起胃肠道症状疾病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系统性疾病者;不能按期随访者;对本研究用药有禁忌证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60例腹泻型IB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4~45(36.54±5.58)岁;病程2~8(4.68±1.38)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3~47(37.05±6.12)岁;病程3~9(4.85±1.8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腹泻型IBS的常规疗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饮水,服用谷维素调节内分泌等。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90)0.1 g口服,3/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2粒口服,2/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766)8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d,依据患者症状调整用药时间。两组均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3.1腹痛缓解时间和疼痛评分: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和用药后30 min的疼痛情况,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1.3.2症状积分:分析患者每周随访记录卡,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和腹胀的症状积分。①腹痛积分:包括疼痛程度、频率和1周累计腹痛时间3个维度,每个维度0~3分,总分0~9分;其中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分为轻度疼痛、2分为中度疼痛、3分为重度疼痛;疼痛频率:0分为疼痛0次/周,1分为0~2次/周,2分为3~4次/周,3分为≥5次/周;1周累计时间:0分为0 d,1分为<1 d,2分为1~2 d,3分为≥3 d。②腹泻积分:根据粪便性质、排便次数、排便感觉和泄泻情况评估,总分0~17分;其中粪便性质:0分为正常,2分为成形烂便,4分为不成型糊便,6分为黏液便,8分为水样便;排便次数:0分为1~2次/d,2分为3~4次/d,4分为5~6次/d,6分为>7次/d;排便感觉:0分无紧迫、坠胀感,1分有紧迫、坠胀感;排便泄泻:0分无泄泻,2分有泄泻;③腹胀积分:依据腹胀缓解程度、发作次数评定,总分0~6分;其中缓解程度:0分完全缓解,1分大部分缓解,2分有所缓解,3分无缓解;发作次数:0分发作0次/周,1分<3次/周,2分3~5次/周,3分>5次/周。腹痛、腹泻、腹胀积分之和为症状总积分。

1.3.3肠道菌群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取粪便0.5 g进行梯度稀释,不同种类微生物采用不同稀释度和培养基培养,培养完毕后,按照细菌三级鉴定法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后取菌落平均数计算每克标本中细菌含量,单位logCFU/g;其中双歧杆菌数目/肠杆菌数目(B/E值)表示肠道定植抗力,代表肠道内源厌氧菌对潜在致病菌群数量抑制的能力。

1.3.4临床疗效[8]: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其中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正常,排便次数完全恢复正常者,视为治愈;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基本消失,粪便有形,无排便困难症状,排便次数≥2次/周者,视为显效;腹部不适偶见发作,发作≤1次/周,视为有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5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腹痛缓解时间和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为(28.34±5.24)min,观察组为(18.35±4.24)min;对照组用药后30 min的VAS评分为(4.67±1.25)分,观察组为(2.15±0.94)分。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长于观察组,用药后30 min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

2.2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腹痛积分、腹泻积分、腹胀积分和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3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 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各肠道菌群和B/E值比较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B/E值为双歧杆菌数目/肠杆菌数目;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4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有关IBS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胃肠道动力紊乱、菌群失调、敏感性增高、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胃肠道平滑肌运动紊乱,引起急性痉挛性腹痛和肠道功能变化。故缓解腹泻型IBS患者的症状,一方面需控制患者腹泻情况,调节肠道菌群;另一方面则需尽快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9]。本研究对腹泻型IB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治疗,发现在缓解肠道痉挛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功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更短,用药后30 min的VAS评分更低,说明间苯三酚缓解肠道痉挛功效显著。马来酸曲美布汀属于胃肠道运动节律性药物,可经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降低钙离子内流,进而减缓细胞兴奋作用;还可以抑制乙酰胆碱分泌,抑制肠道平滑肌运动,改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10]。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整有益菌和致病菌比例,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菌群失调症状[11]。故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间苯三酚多用于急性痉挛性腹痛治疗,可直接对胃肠道发挥解痉作用,改善平滑肌痉挛症状;此外,因其不对乙酰胆碱发挥抑制作用,故较其他平滑肌解痉类药物更加安全可靠[6]。卢林森[12]使用间苯三酚辅助治疗急性胃肠炎,发现解除患者痉挛性腹痛效果显著,且未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范泽潮和俞秋荔[13]使用间苯三酚辅助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取得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小。郭聪芳[14]将间苯三酚用于急性痉挛性腹痛治疗,也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观察组痉挛性腹痛缓解时间和疼痛程度均短于或轻于对照组,腹痛、腹泻、腹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间苯三酚的临床有效性,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值显著上升,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显著下降,说明两组肠道菌群失衡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正常情况下,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等有益微生物占98%以上,而条件致病菌和有害菌比例为2%,并维持生理平衡状态。而当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占优势后,可诱发一系列炎性反应和肠道疾病,引起腹泻、腹痛、排便改变等症状[1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主要包含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3类,可定植于肠道发挥调节作用,抑制条件致病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源毒素分泌[16]。故经治疗后,两组肠道菌群比例得以恢复。两组治疗后肠道菌群差异不显著,说明间苯三酚对肠道菌群不具有调节作用。但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间苯三酚可经其他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间苯三酚安全有效,疗效可靠。

综上所述,间苯三酚对腹泻型IBS患者的肠道痉挛疼痛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缓解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曾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女性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2136-2139.

[2] 董媛,师贞宗,赵宇,等.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IL-18、IL-23和TNF-α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4):62-64.

[3] 姚欣,王倩,孙蓉,等.陆军某部官兵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2):24-28.

[4] 华梦婷,史维.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4,26(3):394-396,封3.

[5] 郭耀晨,董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13,31(2):131-134.

[6] 陈海平,刘玉峰,张瑜,等.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3):308-310.

[7] 崔淑红,李雁凌,田倩,等.间苯三酚在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122-123.

[8] Talley N J.肠易激综合征应对指南[M].余保平,董卫国,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 郑洁,党彤.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5,20(9):571-573.

[10] 陈卓,刘胜楠,吴克俭.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40):75-77.

[11] 万橱根.曲美布汀分散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IL-6水平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4):637-638.

[12] 卢林森.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3,24(36):3421-3422.

[13] 范泽潮,俞秋荔.联合使用硫酸镁与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49-50.

[14] 郭聪芳.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13,41(6):390-393.

[15] 陈洁.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95-98.

[16] 吴银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4):438-440.

猜你喜欢

苯三酚痉挛性双歧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亲和人体与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之间的生理特征差异
间苯三酚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治疗晚期流产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