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分析

2018-07-02张淑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利培酸钠

张淑英

目前,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环境、体质以及性格等方面是导致该类疾病的重要因素[1]。部分精神分裂症存在攻击行为,它主要指破坏自身或者他人身体、财物及心理等方面的行为,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变成暴力行为[2]。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具有起病骤然、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因此及时识别、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选择84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46.79±3.88)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62±0.34)年。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6.85±3.8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63±0.35)年。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者;(2)MOAS评分>4分,BPRS评分>30分;(3)近期未行抗精神病及镇静类等药物治疗者;(4)伴一定程度地阅读能力;(5)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有器质性精神疾病者;(2)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等症状者;(3)伴有其它大脑疾病者;(4)伴有依赖精神活性物质病史者;(5)妊娠、哺乳期妇女;(6)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生产单位:齐鲁制药;规格:1 mg/片;批准文号:H20041808)进行治疗,首发剂量为1 mg/次,每天两次,7 d后提高剂量至每天4 mg,然后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调节用药剂量至6 mg/d。(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 [生产单位:赛诺菲(杭州)制药;规格:200 mg/片;批准文号:H20010595]。首发剂量为每次0.2 g,每天两次,7 d后提高剂量至0.8 g/d,然后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调节用药剂量至1.2 g/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病情情况酌情使用普奈洛尔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1)MOAS评分:利用MOAS量表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对言语、体力、自身及财产等四项攻击,分数越高,提示攻击行为越危险;(2)BPRS评分:共包括焦虑忧郁、激活性以及思维障碍等五项,分数越高,提示病情程度越重;(3)总有效率:根据BRMS进行评估,痊愈:BRMS至少降低75%;显效:BRMS至少降低50%;有效:BRMS至少降低25%;无效:BRMS降低幅度不足25%;(4)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853,P<0.05)。见表1。

2.2 两组MOAS评分、BRM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观察组MOAS评分、BRM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4±0.23)分、(14.20±2.11)分、4.76%(2/42);对照组分别为(4.89±0.37)分、(24.52±2.81)分、16.67%(7/42);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青壮年人群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的高发人群,大部分学者认为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5]。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及行为等方面的不协调性[6]。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进展缓慢以及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再加上多数患者伴有攻击行为,这不仅极大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公共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7]。如今,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多种多样,但疗效不一[8]。所以选择何种药物有效治疗该类疾病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重点。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近年来,利培酮在临床中治疗精神分裂症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属于非典型精神病药物,其可有效抑制5-HT2A 以及D2 受体[8]。根据临床数据表明[9],利培酮服用1 h后,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且经肾脏排泄,因此适用于肝功能不全病例。但其用药期间会引起头痛、便秘以及月经紊乱等副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但单纯使用利培酮效果仍未达到人们的预期[10],人们较多将其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其属于心境稳定剂,能够有效抑制神经递质 GABA活性,并刺激谷氨脱羧酶,另外还有利于GABA突触传导,降低过度兴奋的DA功能,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丙戊酸钠缓解患者攻击行为的重要机制[11]。有关研究资料发现[12],丙戊酸钠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水平,减小神经元兴奋性,有利于改善肌张力障碍。总之,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理想,可显著缓解其攻击行为以及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1] 孙健.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60-61.

[2] 于福宽.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96-97,100.

[3] 潘继英,全传升.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3):20-22.

[4] 杨富菊,刘蕊.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0-22.

[5] 严峻,高作惠,龚传鹏,等.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伴有冲动与攻击行为患者兴奋躁动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4):567-571.

[6] 毛叶萌.我院840例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医嘱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2):3952-3957.

[7] 周景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9):91-92.

[8] 郑永泉,许红君.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20-721.

[9] 赵衍山,马文华,周之平,等.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5):7-9.

[10] 李莉.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251-252.

[11] 王桂丽,付培鑫,李新英,等.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4):200-202.

[12] 穆博羽.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98-99.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利培酸钠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聚丙烯酸钠/CMC复合糊料的制备及其印花性能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