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018-06-30胡丹

学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直观教学实际操作形象思维

胡丹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认知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及时抽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直观教学;实际操作;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5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即使过渡到了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与他们的感性经验相联系,借助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如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周长”,学生掌握起来没有问题,但当学习了下册的“面积”之后,学生的认识一下就混淆起来。可适时增加一课时帮助学生理清这种混淆。首先,让学生明确概念,周长是围成一个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接着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在第一个长方形上找出它的周长,并带领学生用笔描出它的周长;紧接着让学生在第二个长方形上找出它的面积,学生都用手摸着这个长方形四条边里面围成的面,随后带领学生用笔在长方形的里面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面积;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长方形,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一样。此时追问学生:你能再看一看,想一想,長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哪一点不一样吗?教师借助肢体语言又演示了一遍描周长和涂面积的过程后,有些学生迅速悟出了区别,举手回答:周长是平面图形外面的边线的长度,而面积是边线里面的东西。虽然说法并不规范,但这是学生自己的话,与其让他们记住干瘪的概念,不如让他们记住自己的话来得更直接、更深刻。

完成了对周长和面积具体形象上的区别后,教师可在黑板上打乱顺序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周长公式。学生马上找到了(长+宽)×2和边长×4。问其原因,学生回答:周长就是边线的长,长方形有两个长和两个宽,合在一起就是(长+宽)×2,而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所以合在一起就是边长×4。区分开了周长公式,那剩下的就是面积公式。这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和面积能否比较。有的学生说能比,有的学生说不能,双方争执不下。教师接着在黑板上把第一个长方形擦去三条边,只剩一条边,而把围成第二个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擦掉,只剩下里面的一个涂色面(如下图)。指着一条边问:这是什么?学生答:一条线。那它就是周长对吗?又指着涂色面问:这是什么?学生答:一个长方形面。那它就是面积。教师问:这条线和这个涂色面能比较大小吗?学生一下顿悟,哦!不能比。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出示了几道判断题:(1)长方形的周长比长方形的面积小。(2)正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周长大。(3)1m<1m2

二、及时抽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探索新知。但绝不能总是停留在直观的层面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它本身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是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按要求摆完学具后,思考并回答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多摆几次,在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之后,必须马上抽象出数字之间的比较,不能总问学生△比○多几个,或□比☆少几个,而应从问题中找到△和○的个数,再问学生△和○比,也就是几和几比。要算8比5多几个,请你看看学具,想想该怎样算出这多出的3个,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学生一下就知道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5=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几比几少几个”的问题,最后总结:8是一个大数,5是一个小数,要算8比5多几个应用减法计算;反过来要算5比8少几个也要用减法计算。所以,只要是两个数进行比较,不管是要算多出来几个还是少了几个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结语

物质操作活动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当学生借助它了解了算理或弄清了数量关系后,应当及时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儿童认知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及时抽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胥艳芬.处理好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直观性与抽象性的关系[J].西部素质教育,2016(9).

猜你喜欢

直观教学实际操作形象思维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项目后评价的模型构建与实际操作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语文生本课堂中字词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