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者李白

2018-06-30张红花

文教资料 2018年6期
关键词:将进酒李白

张红花

摘 要: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诗人余光中曾用“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形容李白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李白的人物形象是文学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以《将进酒》一诗为切入点,对诗中所反映出的李白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诗性形象

诗词歌赋是人们展示自我形象,宣传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载体。在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诗和酒在我国文学史上表现出了相辅相成的关系。酒是诗人忘却世间忧愁的工具,也为诗人提供了放飞自我的空间。一些诗人借酒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酒也成就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传世佳作。例如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就拥有“诗仙”的雅号。《将进酒》一诗是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诗中展示了一种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并存的情怀,也展示了李白豪纵狂放的个性。

一、心胸开阔的落魄文人

根据《将进酒》一诗的创作背景,唐天宝初年,李白在吴人筠的推荐下,得到唐玄宗赏识,被任命为供奉翰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为权贵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以后的李白游走于江淮地区,思想极为烦闷。史书典籍中的李白给人们留下的是狂放不羁的印象。例如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叹,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喟叹[1]。一些野史资料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的商人之家,受唐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李白并没有获取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的准确性还有待考证。在对其创作的《将进酒》一诗进行分析以后,笔者认为,尽管李白创作时已经离开长安,但是诗中仍然表现出诗人对功名的眷恋之情。例如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中就包含着对功名的向往。根据笔者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人生得意的时候就应当纵情享乐,而不是让金杯无酒空对明月。在古人眼中,人生四大喜包含“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和“金榜题名时”。可见科考和仕途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在被唐玄宗征召,赐封“翰林学士”以后,李白展现出了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一面。或许在当时的李白看来,获得皇帝赐予的“翰林学士”的称号,意味着自己已经步入仕途,可以在官场上大战宏图,但是踌躇满志的他却被皇帝看作是词学之臣。根据笔者的理解,当时唐王朝经历了开元盛世,正处于全盛时期。“词学之臣”意味着自己已经成了皇帝的“御用文人”,需要为皇帝的统治歌功颂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李白在官场上处于不被重用的夹缝之中,在生活之中他会表现出一种郁郁寡欢的态度,酒在这个时候成了他忠实的伴侣。可以说,这一时期李白虽然创作有一些气势磅礴的诗,但是其内心深处却仍然具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唐代诗人杜甫曾经用“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句形容李白。根据杜甫在诗中所描绘的意象,我们也会认为李白过着一种洒脱、舒适的生活。但是在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李白自身的境遇進行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李白醉卧长安酒市或命令高力士为其脱靴,杨贵妃为其研墨的行为都是其化解自身落魄的方式[2]。在《将进酒》一诗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诗人所塑造的落魄形象。

《将进酒》这一题目与饮酒放歌之事有关,李白借助这一乐府歌曲题目展示了自身的激愤情绪。《将进酒》一诗的开篇部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带给了人们时光飞速流逝的感觉。在笔者看来,黄河奔腾的景象是李白的幻想。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此时创作于李白游览颍阳山期间,对黄河水势不可挡的启示的描绘和对大河入海以后势不可回的场面的描绘,构成了一种舒卷往复的咏叹一味。奔涌的黄河水如同逝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将进酒》的第一句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蕴含着光阴易逝的感慨。诗人在这里采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根据前文论述,李白始终怀有着对功名、对仕途的眷恋,然而自进入仕途以后,自己在官场屡屡碰壁,多年以来功业未显,自己又垂垂老矣,难免会产生一丝伤感与落魄。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依据即展现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也是对自己的安慰。

二、重情重义的酒仙

李白在中小学历史课本上留下的是诗人的形象。但是根据唐代历史还原出来的李白似乎难以用“诗人”这一个称号来形容。曾经游历过国内多地的李白更像是一个旅行家。《将进酒》一诗即创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的漫游时期,当时李白应友人岑勋的邀请,前往元丹丘家做客。如前文所言,“他乡遇故知”为人生的乐事。在有人面前,李白似乎不忍让自己的伤感与落魄影响到友人的雅兴,故而将自己的伤感与落魄藏在心底。“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展示出了友人盛情款待自己的场景。在不忍心破坏友人雅兴的情况下,酒就成了掩饰自己的落魄与伤感的工具。这句诗的后半句仍然使用的是夸张的描写方式,在这句诗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李白的狂放,但是狂放的背后,反映着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也可以让人看到一个重情重义的李白。

李白所表现出来的重情重义的形象,不仅仅表现在本诗之中。如李白与好友汪伦相见以后,创作了《赠汪伦》这一千古名篇,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表明了李白本人注重自己与汪伦之间的情谊。相传李白曾与好友吴指南共同出游,不料吴指南途中死于洞庭湖畔。为保全友人的尸体,李白甚至单枪匹马与猛虎展开较量,并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成功杀死猛虎。在《将进酒》一诗中,读者仍然可以感受到李白所释放出来的重情重义的情怀[3]。

三、快意人生的潇洒酒仙

《将进酒》诗中有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在笔者看来,该诗表明李白试图借助美酒化解自身的悲愤之情。杜甫诗中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一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李白对酒的喜爱之情。在对李白的诗歌作品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酒可以被看作是诗歌中的一大重要在意,也在其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觥筹交错的时刻酝酿诗篇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到了快意人生的诗仙形象。根据前文的论述,酒似乎是李白与友人相距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句展现出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饮酒时的快乐是李白在享用“钟鼓馔玉”的过程中所无法感受的。“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句表现出了一种逃离现实的渴望,如同山野隐士一样,做一个逍遥快活的酒仙,似乎也是李白在仕途失意的时刻的一种向往。或许对逍遥快活的酒仙生活的追求与前文中提到的对功名的向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笔者看来,两种不同的追求反映出来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畅达。在行将步入仕途的时刻表现出对功名的向往,表明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化的官场是以心系天下黎民苍生的官场。在仕途失意的时刻,诗人感受到的是政治的黑暗。自己空有一身抱负,国家在宦官外戚专权的境况下似乎已经呈现出了江河日下的现象,此时诗人展示出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忧国忧家的情绪的累积,会让他倍感失意,此时摇摇快活的酒仙生活可以让其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将进酒》一诗中的李白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洒脱。如前文所言,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洒脱实则展示的是一种快意人生的洒脱。如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意蕴。

四、傲岸不屈、敢于鄙视权贵的饮者

酒是李白诗文中的一种常见意象。根据前文的论述,李白在《将进酒》一詩中展示出了一种心胸开阔的落魄文人的形象。在笔者看来,李白身上所带有的傲然不屈的性格是让自己成为“落魄文人”的形象。根据笔者的理解,在前往长安的路上,李白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在《侠客行》一诗中,诗人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表现出了自己对侠客的敬仰[4]。并在诗中借助信陵君和侯赢等人的典故对侠客的壮举进行了进一步的歌颂,也展示出了自己的抱负。“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表明侠客在遇到明主以后,明主会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成就一番事业,进而让侠客功成名就。或许李白也将自己看成了如同信陵君等人一样的侠客,期盼着明主如识马的伯乐一样发现自身的才华。根据前文论述,当时唐王朝处于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环境下,对杨家势力的不屑,也让其为当时的权贵所痛恨。《将进酒》中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展示了诗人想要脱离现实的苦闷。诗人对现实的愤恨主要集中于以下因素:一是自己对达官显贵的所作所为的不满,二是对统治者和权贵的鄙弃的态度。在《将进酒》一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愤懑。

李白的狂放也和自身的仕途际遇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对唐代天宝年间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忽视杨贵妃的存在。杨玉环当时为唐玄宗的宠妃。在杨贵妃的影响下,杨家势力近乎于遍布官场,如白居易《长恨歌》一诗中的“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一句就形象地展示了杨玉环得到皇帝宠幸以后,杨家上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场面。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诗人表现出对朝廷、对皇帝的不满,儒家思想在唐代仍然是正统思想。忠君孝亲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性的地位,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情也是当时的官员少有的。在《将进酒》一诗之中,“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句寓示着诗人自身的境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让酒成了诗人化解自身愁绪的工具。

五、壮志未酬借酒浇愁的爱国义士

忧国忧民是文人墨客的共性特征。根据前文论述,诗人长期以来都拥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年轻时他希望自己平步青云,一举成为国之栋梁。但是在进入官场以后,或许李白已经对杨玉环一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表现出了不满。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诗人本人并不会让当时的社会发生转变,因而对国家前景的隐忧,又让他加深了对当朝权贵的不满。人们只知道他在官场上的豪放,却不知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终于,天宝十五年,边疆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以诛杀杨国忠为借口发动了叛乱(安史之乱)。唐王朝自开元以来繁华景象灰飞烟灭。

《将进酒》一诗是人们了解李白的历史形象的重要载体。这首诗展示着李白所展现出来的自信乐观的精神,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其不畏权贵的铮铮傲骨。酒可以被看作是诗歌中的一大重要在意,也在其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觥筹交错的时刻酝酿诗篇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到了快意人生的诗仙形象。李白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其自身的生活底气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狂放不羁、快意人生的潇洒酒仙的形象和心胸开阔的落魄文人形象共同展现着他的生活风度。傲然不屈的铮铮傲骨展示他的生活气概。对逍遥快活的酒仙生活的追求与其功名的向往,反映出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畅达。在行将步入仕途的时刻表现出对功名的向往,表明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化的官场是以心系天下黎民苍生的官场。在仕途失意的时刻,诗人感受到的是政治的黑暗。一首《将进酒》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立体化的诗仙形象。诗人所表现出来的洒脱实则展示的是一种快意人生的洒脱。如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冯立华.落魄文人·知音至交·潇洒酒仙——《将进酒》中李白形象解读[J].新课程(下),2016(12):249-250.

[2]李晓玲.浅析《将进酒》中李白的人格魅力[J].语文天地,2015(16):22-23.

[3]李新凤.痛饮杯中物 狂歌意气雄——《将进酒》中李白形象初探[J].中学语文,2013(15):100-101.

[4]高培存.问君能有几多愁——《将进酒》李白形象诗性分析[J].语文知识,2012(03):71-72.

猜你喜欢

将进酒李白
将进酒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蓬莱文章建安骨
——赵彦国书法篆刻赏评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