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同义:山沟里飞起脱贫致富“领头雁”

2018-06-29

今日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领头雁同义农民

□记者 辛 霞

引 言

他们心怀理想、奋发图强,在专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不畏艰辛、乐观向上,为了梦想而大胆创新,成为了身边无数人学习的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

《今日农业》全力出击,多方联系,经专家推荐,全力寻找,发现了一群出类拔萃,影响大众的榜样人物,揭开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旨在树立模范,激励更多的人扬帆起航追逐梦想。从这些鲜活的例子里,我们寻找真谛: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学习榜样什么?……一位榜样,一种收获。请持续关注我们全力打造的栏目《榜样的力量》!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热情;他是一个不会服输的汉子,坚韧、挺拔;睿智、不畏前难。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到一个地方骄傲拥有36名员工的企业掌门人;从一个与土地相伴三十年已过半百的中年男人,到一个敢于拼搏、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他用几十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他就是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尤同义。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原向阳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是国家一直以来提倡的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有利于脱贫致富、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地域品牌特色、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是政府和百姓共同推崇和期待的。尤同义带领娄烦县当地农民,自力更生寻找农业出路,把当地的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成为娄烦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让山药蛋变“金蛋”,成为了娄烦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引擎”。

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娄烦县当地优秀的农业企业之一。据了解,近年来企业从多元化、多品种农产品种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合作社规模、转变观念,脚踏实地转型发展养殖业。如今,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当地360多户农民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农民精准脱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记者来到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娄烦县同福种养协会理事长尤同义,他质朴的外表,憨厚的笑容,笃定的目光……谈起自己的合作社和创业历程,尤同义感慨道:“贫穷不是农民的象征,富有才是农民的形象。”让记者不由得觉得这个农民不简单。

自力更生找出路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尤同义出生在60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值特大灾难之期,饥寒交迫扎根在他的记忆里。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尤同义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邯郸一家矿务局工作,两年来死板教条的上下班,千篇一律的工作内容让他看不到任何发展的希望,他毅然选择返回自己的家乡,做了一名地道的农民。在那样的年月,如同广大的农民一样,天生依恋着给不了人们温饱的土地,又顽强地不甘于生于兹却不能养于兹的土地。他开始犹豫徘徊,尝试当民工,下煤窑、做兽医、做生意。一切都尝试过后,尤同义发现自己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自己发展的需要,于是他开始给自己充电学习。创业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尤同义也不例外。用他的话说:“人生的价值观会随着阅历不断地改变,这一路走过来所有选择我都不曾后悔,一直不希望别人在左右自己的人生,于是自己需要多一些勇气去坚定自己的选择。”

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尤同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从一亩到六亩再到七十亩,把自家的地和邻家的地连片;从桃树、梨树、苹果树、再到核桃树;从调换到承包,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从2010年承包全村24公顷耕地起开始规模种植,到2018年合计种马铃薯40.2公顷,谷子23.45公顷。如今,带动全乡20个行政村300多农户种植马铃薯近134公顷。

与此同时,尤同义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展养殖业。1996年,在娄烦县畜牧中心扶持下,他开始尝试养殖。经常到河南、山东、辽宁、内蒙等地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以牛羊为主的养殖方向,并带动村民、辐射全乡共同养殖。为降低农户风险,尤同义引进优良品种交配,在自家院搞配种试验,成功后再推广给养殖户。为了牲畜冬天草料的足量供应,他不断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种草技术。同时,为农户配备专业技术员、加工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回收并销售,让养殖户全无后顾之忧。

技术创新谋发展 资源循环再利用

“创业容易守业难”。为了更便于向种养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致富的道路上来,尤同义2009年创办了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12户入社,2010年他又成立了娄烦县同福种养协会,村民36户入会。尤同义的种养民营企业同民营企业家的名声从这个小小的山沟飞起,翻越了万水千山,传向了四面八方。

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同义结合娄烦县的坏境气候和地理特点,最终选择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在品种选择上,他不断试验、引进、推广,精选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最优品种,达到适种、质优、量高的效果。在种植技术上,他实现了马铃薯种植垄作及全程机械化,为娄烦打嬴农业翻身仗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在销售手段上,他从最初的集中销售到网订,再到娄烦县第一个邮农合作社的成立,把农技指导、农业信息、市场服务集于一掌,随求拔付、任需挥洒。

与此同时,养殖业的发展也在齐头并进。尤同义发现:“农业发展了,于是秸秆就多起来;养殖发展了,于是粪便就多起来。”这一现象,让他动起了如何循环利用资源造福农民。经过考察试验,尤同义建起了近百个沼气池,推行了节能吊炕,煤电省了,整盘炕都热乎乎的,农民都笑了!

尤同义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迹受到了政府单位的认可,“农村拔尖实用人才”、“科技优秀工作者”、“创先争优先进个人”、“个人一等功”等等省市县荣誉称号相继取得。他的产品也被国家工商总局审定授予的“同福田润”产品商标。产品荣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发的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发的“娄烦山药蛋”地理标志产品、山西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等等。

创新管理建队伍 饮水思源勇担当

尤同义自担任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以来,深知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现代化企业管理新局面。

合作社承秉“创造一番事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理念,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将原土地属于40户村民的部分耕地的农事管理活动,以每年100元每0.067公顷的价格承包给以上农户管理。合作社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就地解决核心基地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将合作社部分核心耕地的农事管理活动承包给300多个村民,基地每年用工人数3500人次,人均日工资80元。对基地周边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种植并与其签订了收购价格协议,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质量标准,专业户自主经营,合作社采取保护价和市场价灵活变动的方式回购其初级农产品,并按章程规定执行盈余返还政策。逐步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促进社员和基地周边农户持续增收,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更快更好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与此同时,围绕“娄烦山药蛋”地标产业,合作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娄烦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优势,打造生态马铃薯产业循环经济经营模式,提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生态农业的永续发展。

事业越做越大的同时,尤同义铭记饮水思源的人生理念。用他的话说:“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尤同义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解决了村里留守儿童的问题。同时,有效解决青年就业,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在十里八乡的口碑很好。在尤同义的创业字典里永远有个坚定地信念,那就是“梦想”。他说:“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就应该想清楚为什么要创业,因为创业动机意味着你倾注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资源,创业者切记不可盲目地创业。”

猜你喜欢

领头雁同义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回乡创业的“领头雁”
网吧监督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