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数学问题串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8-06-28黄志清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有效性

摘要: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任务与压力都是非常大的,课堂教学多为知识复习巩固与查漏补缺,讲练性学习占主要地位,这也导致教学普遍没有新意,勾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都不太高。如何探索一套更适合九年级特征与学习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更高的数学素养是所有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问题串式教学;有效性

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整合并设置一些问题串,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中学会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探究并得出结论,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非常明显的,

一、 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践经历的问题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实际应用问题十分关注,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设置的问题串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符,这些因素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拉近与数学的距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问题串式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福建省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港口也迅速发展着,且由于地理位置等条件经常遭受台风的破坏影响。据此现象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串:

案例1福建省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福建的正西方向400km的地方,正以每小时10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km的范围将会受到台风影响。

问题:福建省会否受到台风的影响?福建将会在什么时候受到台风的影响?福建省会受台风影响多长时间?若此时福建省某一个海港正有一货轮正在卸货,请问这艘货轮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卸完货避免遭遇台风?

学生在初步学习了三角函数的一些相关知识后,由于三角函数需要大量的计算与代入,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频繁使用三角函数来进行代入、计算、求得结果,学生难免会对这么乏味复杂的过程感到厌烦。教师设计一些与现实实例相结合的练习问题,可以使学生降低对数学练习题的抵触心理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度与课堂问题研究参与的积极性。

二、 设计梯度分明、循序渐进的问题串,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进入九年级后,很多学生会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即使是分数相同的同学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同学善于做选择题,而有的同学善于研究应用题给自己加分不少,都或多或少的有所偏倚。教师若教学设计前不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按照自己的个人教学意愿去设计问题串,却未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能否真正起到问题串式教学的作用?同一水平的问题串不能将有些同学的特长完全发挥出来,或者问题设计太过简单,学生看不上眼等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接受程度以及学习特长、思维活跃度等方面出发,因材施教。设计梯度分明同时又循序渐进的问题串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使学生在问题串的研究中得到发展,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与发展。比如在复习时,与学生一起梳理完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后,设计如下有关二次函数知识应用的问题串:

案例2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如图(图略)所示。

问题:①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②求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M;③如果将该抛物线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在向左平移2个单位,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④若点O(x1,y1)与点P(x2,y2)两点都在抛物线上,其中x1>x2>1,请比较y1与y2的大小关系;⑤利用图象解方程:

-x2+bx+c=0;⑥利用图象解不等式:-x2+bx+c<0,-x2+bx+c>0.

二次函数知识中考所要考察的初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在中考必考内容地位十分稳固,常常会在选择题或者填空题中出现,也经常会以解答题的形式结合其他内容出现在最后一道压轴大题上,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时又能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解题应用能力。

三、 设计变式训练的问题串,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变式训练是中考教学复习的一项很常见的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数学分析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研讨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九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添加一些整合了几乎囊括所有初中教材内容的知识的变式训练的问题串,使学生能够拓宽复习的面,同时提高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圆》这一课时的复习题时,整合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与归纳圆中常见构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作相应变式训练如下:

案例3如图(图略),⊙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ACO=30°

问题:(1)求∠B的度数。(2)若sinB=35,且OC=10cm,求弦AC的长。

通过整合知识进行变式训练可以让教学复习的知识内涵更加丰富,使学生打开思维,结合以前所学综合运用解决现实问题。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使学生理解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设计开放式的问题串,锻炼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一些求解开放式的数学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开放式问题串的设计可以把课堂讨论推向高潮,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譬如在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时,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如下:

案例4如图(图略),在△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与∠BAC的外角的平分线,BE⊥AE。

问题:

(1)试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并证明结论。(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B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历年的中考题目设计都遵循着开放包容的大原则,大力吸纳一些新题型,近年来,开放性数学问题逐渐成为中高考的热点题型。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有研究意义的问题串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并能在潛移默化的训练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相信通过努力,九年级数学问题串式教学模式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秋月.九年级数学问题串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青年时代,2017.

作者简介:黄志清,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龙文区郭坑中学。

猜你喜欢

九年级数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巧用变式,减负增效
巧用变式,减负增效
九年级学生二次函数学习困难原因研究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