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书法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实践探索

2018-06-28黄光明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策略

摘要: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四大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和文化。在小学高年级教育中,开展书法课堂教育既能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书法课是培养传授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小学高年级书法课堂教学策略做出有效性实践探索,希望提供可能的参考。

关键词:书法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 书法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在课堂教育中,开展任何一门课,上课老师不无带着目的性,期望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成达到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这也就是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老师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和交流,完成教学目标和大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取得学校、家庭和师生三方的一致认可。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概括:在信息技术时代接过传播中华传统书法的责任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传承下去,小学是学习书法的最佳阶段,书法课堂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二是书法教学要求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师艺不精何以言道”,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品德修养、书法艺术水平、教学水平;三是调整学生授课和学习方式,注重授课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发扬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

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悠久的书法文化长河里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书法家,有“书中仙手”的李邕,“颠张醉素”等等。然而随着网络和手机等移动媒介的流行,书法艺术似乎正在我们越来越远,逐渐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书法教学自古是儿童启蒙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书法教学不光只是培养锻炼了儿童写字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度,发掘艺术素养,最终从内心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书法教学包括习字和欣赏。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小学阶段儿童动手、模仿能力较强,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其次再提高书法水平。在书法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改进研究,激发学生对学习书法的热情,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享受乐趣,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三、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一) 优化教学理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个性得不到重视和发挥。为了能够真正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书法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书法教学的过程,重视书法教学过程的培养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欣赏是书法艺术学习的台阶,从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入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模仿学习前人的技巧再形成个人的风格。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兴趣是依靠教师慢慢地去培养的。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可以利用机会多讲一些书法名人的励志故事。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时代的红利,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书写前,作为教师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技巧、间架结构等,在精讲时结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做生动的讲解,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字的用笔有所了解后,再开始临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直接感触到书法的真实性,要写好字必须以练习“永”字当头,基本笔画需要反复多次练习才能打好学习书法的基础。教师要创建科学的书法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书法学习资源和环境,使学生主动投身于书法学习中。

(三) 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孩子持久学习的动力

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对学生的评价只从成绩论高低,而忽略了学生在过程当中的付出和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唯成绩是从的教学观念,长期下去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他们的进步。如果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如若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取代单纯的成绩评价。在学生刚接触书法的阶段,多给予些鼓励和肯定以便于提高要他们的自信心,带动他们继续学习下去。阶段性的比较后,可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提出表扬,从中收获喜悦和自豪感又能转化成他们学习的动力。通过班内展示个人书法作品,设立宣传栏进行公开展示等多种形式完成激励,

例如:每个月搞一次作业展示;搞几次班级书法比赛,评出“最佳写作奖”“写字小能手”“明日之星”项,给获奖的同学发放小红花,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就会增加喜悦,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信心和勇气坚持下去,收获一份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 注重写法指导、落实课堂课后练字时间

书法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需要课上认真学习,课后勤加练习。

写字之前做到“眼到”“心到”,教会学生不要急于下手,先静下心来识字、观察字形的特点和笔画的走势。识字阶段注意分析每個字的结构和偏旁。让学生自己在心里以默念的形式,数出笔画总数,分析结构和偏旁,再与老师讲解后的答案相比较纠正自己的错误。在书法课上,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田字格内进行一笔一画的范写演示,规范每个字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着重示范和讲解毛笔的握法,逐步加深学生对书法的印象和了解。当字写完后,还要告诉学生去整体认识汉字的结构美和笔画间的协调。如在写字的过程中,一些笔画的运用、间架结构的搭建等,注意偏旁与部首的概念和区分,合体字与独体字的区分等等,都是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发现去解决问题。每一位教师还要树立时间意识,每节书法课都要安排出10分钟时间用以写字练习。要将这“十分钟练字”的时间作为学生当堂课消化理解知识的绝佳时机,再辅以课后的作业加以练习。

四、 结束语

总之,书法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加快识字阶段的进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调整和完善书法教学的策略来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书法知识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洪伟.小学书法教学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17(11):58.

[2]韩珏.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7(21):50-51.

作者简介:黄光明,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