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 “三位一体”决胜脱贫攻坚
——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民宗局驻晓关侗族乡黄草坝村“尖刀班”扶贫纪实

2018-06-28廖平川

民族大家庭 2018年3期
关键词:宣恩县全村三位一体

文 /廖平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扶贫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浇水浇在根上,扶贫扶在点上,贫困户的“钱袋子”才能真正鼓起来。

支部引领开方子、党员参与有法子、群众腰包有票子。这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民宗局驻黄草坝村“尖刀班”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以党建引领,攻打产业脱贫攻坚战役所带来的新变化。

专项扶贫发力 黄草坝整村推进

成立党员义工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初夏时节,走进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黄草坝村,一幅富庶文明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放眼望去,阡陌交通,一条条平坦整洁的道路延伸到每户家门口。道路两旁,正在建设中的太阳能路灯、一颗颗景观树整齐排列,百合、烟叶、油茶、油牡丹等点缀着一幢幢现代化的民居别墅,呈现出房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景象。

“曾经的黄草坝村,封闭、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村支书田世群表示,该村虽然坐落在恩黔高速旁,有河水从坝子中间经过,但历年就有“无涝不成年”的说法。再加上山大人稀,农业基础设施差,“望河兴叹,靠天吃饭,广种薄收”是这里村民以前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基础设施大提升、特色产业大发展、生态环境大改善、村容村貌大变化、民生民利大提高、基层组织大夯实,围绕这一定位,宣恩县民宗局“尖刀班”科学谋划、大力宣传、积极组织、实干苦干,带领全村群众开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神脱贫的快车道。

围绕产业发展,全村种植油茶300亩、烟叶800亩、黄豆250亩、辣椒150亩、马铃薯350亩、玉米350亩,养殖生猪430头、鸡鸭3400羽,按照“长短结合”,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基础设施提升,着力解决水、电、路、网等民生问题,修建水池500立方米,解决了7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台变2座,改造低电压线路1500米,为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保障,新修道路2.5公里、硬化道路7.8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计划新建基站1座,覆盖全村12个村民小组,打通信息高速“最后一公里”。

“贫困村脱贫致富,最终要依靠自身发展来解决,也只有自身发展了,贫困群众才能有尊严地脱贫。黄草坝要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造血式’发展来支撑,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宣恩县民宗局驻村“尖刀班”班长肖赋生表示。

为此,宣恩县民宗局“尖刀班”充分发挥资金、项目、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为黄草坝村争项目、争资金、传技术、解实困。先后争取各类项目10个,投入水、电、路、通讯、危房改造等资金800余万元,开展各类种养加工等致富技术培训5期,提供各类务工、产品销售信息80余条。如今,黄草坝村烟叶、辣椒、土豆等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1500余亩,村集体经济每年可达到5万元以上。

行业扶贫聚力 贫困户精准脱贫

黄草坝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该村生态脆弱区、高寒边远区等,除自然环境恶劣外,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少数人还渐渐养成了等、靠、要的惰性和依赖思想,也是群众难脱贫的因素之一。驻村“尖刀班”通过实地调研摸底,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工作。

扶贫产业发展得如何,关系到贫困户能否持续增收,也关系到能否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扶贫产业只有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才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才能管得了长远,也才能帮助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因此,驻村“尖刀班”通过教育扶贫斩穷根,大力开设群众创业培训班、技能培训班等助推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请了烟叶种植专家来培训我们。学成之后,我今年发展了40亩烟叶,预计会增收10万余元。”参加精准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的村民文彬这样说。

在决战全县脱贫摘帽的伟大征程上,宣恩县民宗局全体干部紧盯时间节点、铆足干劲,聚焦全村12个贫困小组和235名贫困人口这两个重点,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综合运用订单式扶贫、造血式扶贫、整合式扶贫等多元化扶贫方式,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最终使黄草坝村在全县脱贫摘帽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逐步实现“小康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重在扶“智”和扶“志”,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杀手锏”。

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教育和健康的起跑线上,驻村“尖刀班”依据《扶贫助学资金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家庭在读高中、职中、中专、大专、本科学生实施扶贫助学,为每生每年申请1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补助。2017年以来,全村享受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雨露计划”等相应的国家政策资助共有14人次,享受各类助学金达到3万余元,并为在校大学生申请生源地助爱贷款2.4元。实行政府兜底,“零负担”就学,从根本上解决因学致贫的焦点问题。

“三年前,我们大山里的侗族孩子能在现代化的美丽校园里读书是不敢想的事,现在则变成了现实。孩子在学校有营养餐,还享受了多种补助,孩子乐了,家长也安心了。”黄草坝村村民陈忠权说。走在校园里,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文化墙彰显特色,多功能教室宽敞明亮,处处散发出现代化的气息。

截至目前,全村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真正打开了孩子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青壮年通过培训就业改变命运的阳光通道。

在全面脱贫的道路上,“因病致贫”是一只“拦路虎”。宣恩县民宗局对此十分重视,全力推进医疗扶贫,为全村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五保户、6户低保户发放了《宣恩县健康扶贫医疗救助证》,确保三类人员在县内办理门诊及住院结算时享受“一站式”服务,一次性结清各项补助。杜绝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7年以来,黄草坝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100%,确保健康扶贫对象合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90%,年度个人住院自付合规费用不超过5000元,农村五保户及孤儿住院自付合规费用实行全额兜底保障;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员(1级、2级)年度个人自付合规费用报销不超过2000元,对于享受以上政策,部分大病重病患者仍难以承担自付部分费用的深度贫困家庭,进行精准资助,确保其看得起病。

社会扶贫给力 爱在阳光下播撒

根据宣恩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县民宗局驻村“尖刀班”充分利用社会扶贫网网络优势,紧紧围绕“用好社会扶贫网、加快宣恩脱贫攻坚步伐”核心目标,向全社会发出 “社会扶贫社会办”的号召,指定“尖刀班”专人专抓,全员参与,逐步建立了中国社会扶贫网工作体系全覆盖、宣传体系全覆盖、帮扶体系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模式,打造了一张社会扶贫立体网。

2018年4月19日,宣恩县义工协会会长张琼来到黄草坝村看望长期帮扶的贫困家庭学生曾晖。

“谢谢宣恩县义工协会,谢谢张会长的帮助,让我们全家有了新的希望,让我对新生活又有了信心!”曾晖的母亲田春艳紧紧拉着张会长的手激动地说。

曾晖的母亲患有脑膜炎后遗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父亲眼睛高度近视。父母都是农民,没固定经济来源,收入主要来自于社会兜底和发展生产,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2017年“六一”儿童节,宣恩县义工协会组织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让爱传递”的大型结对帮扶活动,驻村工作队根据全村实际情况及时和主办方对接,先后促成了8对帮扶对子,由社会爱心人士在孩子在校期间每月给予家庭困难学生200元至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从而保障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解决其后顾之忧。

黄草坝村像曾晖这样享受社会爱心人士带来的实惠和帮助的人还有许多。

“尖刀班”通过与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沟通对接,让很多贫困户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帮助,激发了他们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对脱贫奔小康的信心;爱心人士通过“尖刀班”收集的帮扶需求信息把自己的爱心传递到了贫困群众的手中。这份幸福感和信心,不断促进社会扶贫的良性循环,不断构建起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公信力、认可度,最终实现社会扶贫社会办目标。

驻村尖刀班还结合当地群众的需求,积极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对接,邀请移动公司上门服务,推出了惠民通信套餐,开展免费赠予号卡、话费及礼品等活动,积极推进全面4G网络,提升全村信息化水平,让便民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全村群众,真正发挥信息利民、便民、惠民的作用,助推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尖刀班”还充分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优势,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发布农户土特产销售信息,为群众促销增收,走出了一条“互联网+”的新型扶贫道路,实现扶贫村4G网络与家庭宽带的逐步全覆盖,同时在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展开信息化深度应用,推动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增收致富。

“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确保黄草坝村与全县同步脱贫。”这是宣恩县民宗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庄严承诺。他们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又将目标定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上,立足黄草坝村实际,以产业兴旺为基础,勇于创新,全民创业,农民干劲倍增,乡村活力四射,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态势,探索出一条“边远乡村”加快发展、富裕农民的崭新路径。

猜你喜欢

宣恩县全村三位一体
全村唯一收件人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宣恩县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