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荆门市:“2+1”结对帮扶助推民族乡村同步小康

2018-06-28李荣彦

民族大家庭 2018年3期
关键词:荆门市荆门市政府

文 /李荣彦

湖北省荆门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1.63万人,辖民族乡、村各1个。2015年,荆门市政府印发《关于对钟祥九里回族乡、沙洋三峡土家族村实施“2+1”结对帮扶的通知》,要求从当年开始,对九里回族乡、三峡土家族村共“十村二场”实施“2+1”结对帮扶,即荆门1个市直部门与钟祥市、沙洋县对应部门结对联合帮扶1个村(场),每年为受援村(场)办成1件至2件实事,结对帮扶工作五年一轮换。2017年,荆门市政府将“2+1”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市政府114项重点工作进行督办考核。

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三年来,荆门市县两级部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200万元,支持受援村(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受援村(场)变化日新月异。

“2+1”结对帮扶工作带来的变化

乡容村貌大变样。九里乡在全市率先实现道路硬化、自来水、有线电视户户通;杨桥、边畈等2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黄庵、肖店等7个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三峡村以吊脚楼风格为主基调,对392户移民房屋及居住环境实行“五统一”(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及建沼气池)改造,获评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经济发展大提速。九里乡农业经济方面,建成了2万亩优质粮油生产、1万亩鲜果生产、1万亩花卉苗木种植、1万亩水产品养殖及10万头畜禽养殖等五大板块基地。工业经济方面,形成了以建材、化工、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四大支柱产业,全乡工业企业达95家。2017年,九里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1亿元、财政收入12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余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33.7%、11%。三峡村依托移民村、民族村、城郊村三大优势,先后建成500亩有机果蔬产业园、1000亩荆半夏科技产业园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多万元。

“2+1”结对帮扶体制机制已形成。三年的帮扶实践,形成了荆门市委市政府推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协调、11个部门共同参与,年初制定计划、年中检查通报、年终现场会交流的体制机制。

“2+1”结对帮扶工作经验做法

抓“对接”,主动服务打基础。借鉴湖北省“1+1”对口帮扶工程的成功经验,荆门市将“2+1”结对帮扶作为“1+1”对口帮扶的延伸和拓展。一是主动汇报进行对接。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为九里乡搭建桥梁,顺利对接了包括工农业发展、城镇规划、民族乡村旅游、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地区发展资金增加等一系列工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进行对接,带领受援村负责人带着问题到荆门11个市直部门开展对接。建立联络员QQ群、微信群,方便部门和村(场)间的工作联系。九里乡也将帮扶对接工作分解到包联乡镇干部,由包村负责人带队互相对接,确保了“2+1”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典型,以点带面扩效应。“2+1”结对帮扶涌现出如九里回族乡赵庙村、黄庵村等对接和帮扶的典型,主动对接效应调动了各村变“要我对接”为“我要对接”的积极性。此外,荆门市财政局每年帮扶赵庙村10万元,帮扶乡农发展项目300多万元,使该村抗灾农业设施得到全面改善。黄庵村在民政部门帮扶下,成功种植支柱产业——五彩稻,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荆门市国土资源局联络员常驻九里乡,将全乡土地纳入国土整治范畴,累计投入逾3000万元。荆门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主动要求对口帮扶水利设施基础薄弱的三峡村,帮建排涝泵站和渠系硬化工程,还将九里乡自来水管网改造纳入安全饮水范围,投资300多万元,实现九里乡自来水户户通。帮扶事迹被及时刊发在湖北省民宗委网站、《民族大家庭》杂志和《荆门日报》等网站和报刊上,相关负责人还做客荆门电视台“行风政风热线”,推介“2+1”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典型推介,将“2+1”结对帮扶工作向纵深推进。

抓“督办”,强化任务促落实。一是常规督查。驻九里乡王岭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组(督查组),按周、月、季、年对各单位帮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办,将相关情况及时反馈到村、乡和帮扶单位,监督有关单位紧绷帮扶之弦,不忘帮扶职责。二是大员督查。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荆门市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调研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现场督办“2+1”结对帮扶工作,提升帮扶单位的政治站位和工作积极性。三是会议督查。在每年4月、12月分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帮扶情况,市政府督查室印发年度帮扶情况通报,通报发至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推动“2+1”年度帮扶任务落实。

抓考评,较真碰硬促实效。一是接受领导考评。依照市政府2017年114项重点工程考评要求,按季度向市政府督查室上报工作完成情况,并以调研和现场会方式接受现场考评。二是接受群众考评。在“十村二场”随机抽选3名群众代表,交叉检查各村帮扶项目实施情况。三是接受第三方考评。此外,年终市考评办还组织第三方考评小组对 “2+1”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考评。

“2+1”结对帮扶工作体会

领导重视是基础。荆门市政府将 “2+1”结对帮扶纳入年度114项重点工程范畴,政府督查室按季度进行检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半年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并实地调研、解决问题,这些举措为“2+1”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体制机制是保证。荆门市委市政府挂帅、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协调、11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体制,以及年初制定计划、年中检查通报、年底现场会交流等督查方式的创新与实施,提升了帮扶部门对“2+1”结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搞好对接是关键。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在部门职责范围之内能解决什么问题与受援村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援助方和受援方均一清二楚。部门由单一地做问答题变成做选择题,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帮扶效率不高的问题。

项目建设是抓手。引导村(场)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把工业、农业、旅游、文化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以项目的精准落地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绩效考评是手段。绩效考核以目标为导向,部门负责人为责任主体。通过绩效考评方式对绩效目标的牵引和拉动,促使部门负责人和联络员与村场互动互融、共同参与,有效节约了时间,有力推动了工作。

增加群众获得感是目的。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帮扶民族乡村同步小康是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把党和政府交办的事和群众希望的事做好,得到群众认可,才是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最大肯定。

猜你喜欢

荆门市荆门市政府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16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文旅发展将聚焦这些工作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挂牌
飞行嘉年华 燃情不知秋 2018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紧张筹备中
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李白·渡荆门送别》
巧用门金穴治疗急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