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鼠会

2018-06-27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耳根家燕花衣

春季最佳代言鸟

科学地扯淡

我们小时候都会唱这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但是有人较真,说燕子没穿花衣啊?明明黑白配色跟大熊猫差不了多少。

这件事可能应该这么理解。歌里說的燕子,动物分类学里指的是雀形目燕科的家燕,家燕飞行十分迅速,平常你就很难看见它从天上下来,即便降落也只落在树枝、电线杆和屋檐下面。偶尔低飞,还会有一大帮人嚷嚷着快要下雨了。这的确对人类的观察带来诸多不便,容易造成黑背白腹的印象。

其实有条件凑近观察,你会发现家燕的色彩还是蛮丰富的,最起码,它前额和下颔有红色或栗红色羽毛;躯干也不是单纯的黑色,而是墨蓝色;胸前还有一圈蓝色胸带,整体在阳光下呈现金属光泽。如若不直观,可以去卖风筝的地方,看看我们劳动人民一贯是如何描画这种动物的,用的配色不比《花开富贵》少。

所以穿花衣就可以理解了。那么“年年春天来这里”呢?这是因为家燕的迁徙本能。

家燕在全球均有分布,但高纬度的冬天,很少能吃到活虫,因此每年需要迁徙。迁徙季到来时,欧洲家燕去了非洲,亚洲家燕去了南亚、东南亚,在中国也一样,人们发现春天来了,燕子也“回来了”,其实是人家北方燕来南方过年,住一段时间;而南方燕此时甚至可能迁徙到非洲去了。

在老祖宗的眼里,燕子的意义还要更深远一些,它是家园与耕种的直接代表。

远卉传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一说玄鸟其实就是家燕,因为它是黑的嘛。先民对家燕之所以有崇拜现象,一是觉得它的行动与春季物候、风雨变化有某种神秘的联系;二是反映先民在春季祭祀的传统。《月令》:“仲春……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裸。”其实就是把家燕作为整个春天的意象来崇拜了。

《资治通鉴》记载过一件事,公元451年的春天,华北、华东出现“春燕归,巢于林木”的现象——那年魏宋之间的战争让六个州的百姓家破人亡,燕子归来,已经找不到可以容身的人家,只能在林木间筑巢栖息。史书或许会有夸张的笔墨,却精确地记录了家燕在人类活动区域筑巢的行为。在人类以前,家燕肯定也是筑穴而居,它们最初选择在人类屋檐下,大抵是因为人类利用家燕的迁徙活动指示物候,家燕又借助人类精巧坚固的建筑藏身。人类活动之处,湿泥、干草等筑巢材料也不会短缺。

说起筑巢,俗语有“巧燕”“拙燕”之分,因为平常人们所说的“燕子”很容易与另一种鸟——金腰燕有所混淆。大体来讲, “巧燕”指的就是金腰燕,“拙燕”指的才是家燕,因为家燕所建造的巢穴称不上有多精美,侧面粘连在墙体上,像个碗,而金腰燕的巢则是倒粘在天花板上,像个瓶。

我们平常吃的所谓金丝燕的燕窝,却又是另一种燕——雨燕目的巢,以东南亚产量最为丰盛。说实在的,这东西的窝请大家尽量不吃,毕竟称不上有什么营养价值,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嘛。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有谁不想要冬眠——最初的45转黑胶唱片只能记录3分钟的音乐,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口味,自此,3分钟左右的时长成为流行音乐的惯例,较少有超过5分钟的。——上世纪50年代,苏联禁止西方音乐在境内传播,于是苏联的嬉皮士们就把西方音乐刻录在废弃的医疗X光片上,俗称“骨骼音乐”(如下图)。——相比黑胶唱片近百年的理论寿命,X光片转上几次,音质就会大幅衰减,带有一种速朽的音乐理念。——“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的金唱片早就已经飞出了太阳系,永远在太空漂流。你现在还可以在官网查到它的追踪记录!

折耳根致癌的谣中谣

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3》里面又提到了折耳根,说它“补养身心”。

折耳根,也就是鱼腥草,乃是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巴渝一带的民间爱物。它独特的香气导致爱它者如痴如狂,恨它者避之不及。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吃不吃得来这种味道都无可厚非,但鱼腥草的“暗黑”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味道,而是它的毒性反应。

我们现在已知鱼腥草含有数种名叫“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马兜铃内酰胺听起来很绕口,但马兜铃酸你可能有所耳闻,它是强烈的致癌物,其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就是马兜铃内酰胺,它能与DNA结合导致肾癌等癌症,是无可逆转却可以累积的损害过程。此前还有臭名昭著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它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等,并有死亡病例发生,已经被药监局在2000年发文停用。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迷惑了,那么鱼腥草也确定能致癌了,折耳根是不是不能吃了?

但是数年前,还是有专家寻到这个推论的不严谨之处——研究中,对肾脏上皮细胞有害的是马兜铃内酰胺-Ⅰ;但鱼腥草提取物里的马兜铃内酰胺却是BⅡ、AⅡ和FⅡ类,是否含有Ⅰ类“还未明确”。就这样,鱼腥草又咸鱼翻身, “鱼腥草伤肾/致癌”反而一度被打为谣言。

然而事情总有三翻四抖,问题就出在这个“还未明确”上。

我们知道,生化上的所谓损害,其本质就是外来分子对人体分子的物理损害。考虑到各类马兜铃内酰胺的分子结构高度相似,我们在对待Ⅰ类的时候应该拥有必要的警惕性,尽管它“还未明确”。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它最终只能变成一个博弈问题:你更在意“没有伤害肾脏的明确证据”还是“没有不伤害肾脏的明确证据”?换句话说,折耳根真的好吃,那么你愿不愿意为这种美味承担风险?“我作为重庆人吃到现在也还健在”,健在到底是不是一种足够理性的标准?西南患肾病概率远高于其它地区,会否与这些植物有关?

复杂的科学研究在大众传播中会变得失真,而人类肉体的衰老速度通常是等不起一个“明确答案”的——在此之前没有人能对我们负责,连辟谣文也不能。

你只能在当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尽量不后悔。回

猜你喜欢

耳根家燕花衣
寻宝记之采折耳根
打动心灵的家燕
外婆穿花衣
穿花衣
不幸的小家燕
折耳根炒腊肉
田间美味折耳根
她也很爱穿花衣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