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研究与应用

2018-06-27靳金堂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剪力墙灌注桩抗震

靳金堂

上海析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1812

正文:

1 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设计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成本占比很小,约1%~3%,但却影响着整个项目总投资70%~90%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优化控制,在不降低建筑功能和品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一般建筑结构优化可以降低20%~30%的工程造价,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

2 嵌固端的选取和地下结构抗震等级优化

上部结构计算嵌固端位置的选取,对经济指标的控制有重要影响,且关系到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由规范[1],当选取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以下相关范围的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低于四级。一般地,对于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嵌固部位取在地下室顶板是较为经济的选择;对于带一层地下室的高层,嵌固位置宜优先选取在基础顶,即地下室底板。

笔者在审查西安8度抗震设防区某住宅项目时发现,此项目中10栋住宅项目地上34层,地下2层,负一层、负二层均为机动车库,结构计算嵌固端取为地下室底板,但250mm厚(局部300mm厚)的地下室顶板,双层双向通长筋仍按0.25%的配筋率配置。地上主楼抗震等级一级,地下室顶板和负一层“相关范围”抗震等级随主楼,受相关范围为主楼外延三跨或20m的影响,整个小区的相关范围几乎占据了整个地下室,相关范围内抗震等级随主楼,抗震构造等级均为一级。地下车库为长短跨柱网(8.0m×(5.8m+6.6m+5.8m)),原设计负一层X向和Y向梁截面均为400x550,地下室顶板梁长度8m跨方向梁截面500x700,长短跨方向梁截面500x600,造成地下室顶板和负一层梁箍筋按一级抗震构造等级要求设置,四肢箍筋且直径不小于 10,最小配置10@100/200(4),比计算值较为富余,尤其地下一层梁箍筋配置富余较多,造成工程成本的巨大浪费。究其原因,一是计算嵌固端的选取不合理,二是梁截面或负二层楼盖形式选取不经济。

最终,笔者的优化意见为:①改选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计算嵌固端,这样,地下二层的抗震构造等级可降低为二级,且地下二层剪力墙边缘构件可不设置约束边缘构件。②优化地下室顶板梁截面:8.0m跨梁截面500×700建议优化400×700;长短跨方向梁截面500×600建议优化300×700,四肢箍优化成两肢箍;③地下一层由于荷载较小,建议采用无梁楼盖形式,且负二层层高可压缩200mm。最终,结构设计优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 剪力墙结构布置优化

剪力墙结构在住宅项目中应用广泛,剪力墙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在项目总成本中占比较大,合理布置剪力墙及确定墙肢长度是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的重点。

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应遵循“均匀、对称、周边、分散”的原则,竖向应上下刚度连续、均匀,在保证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基础上,应采取措施优化剪力墙数量和厚度。一般可从如下方面优化控制:

(1)控制位移比。规范[2]规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1000,工程中Y向层间位移可优化控制在1/1000~1/1200。抗震承载力计算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但计算位移及位移比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2)控制剪力墙墙率。住宅建筑中,剪力墙布置应经济、合理,墙率宜满足:

26~33层:7度小于6%~6.5%、6度小于5.5%~6%;

18~25层:7度小于5.5%~6%、6度小于5%~5.5%;

12~17层:7度小5%~5.5%、6度小于4.5%~5%。

(3)变截面设计优化。剪力墙应进行结构截面的合理优化,在满足施工条件前提下,应自下而上进行变截面设计。

剪力墙结构,除墙体稳定性计算需要及构造加强外,还应严格控制墙体厚度,一般地,100m高度以内的高层住宅,剪力墙最厚不宜大于250mm厚;80m以内的高层住宅,剪力墙最厚不宜大于200mm:60m以内的高层住宅,剪力墙厚度不宜大于180mm;多层住宅剪力墙厚可采用180mm厚。

(4)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分区段逐级递减,最低强度等级不应大于C30;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墙厚和轴压比限值综合选用。

“北接松径,南通峦雉,东以达虎角庵。游者之屦常满,然而素桷茅榱,了不异人意。”[3]426此亭构造简朴,一点也不吸引游者的眼球。然而登亭眺望,胜景扑面而来,使人油然而生山水鱼鸟之情。

4 山地建筑结构优化

山地建筑优化应注重方案阶段的优化,侧重分析充分利用现状地形进行场地设计,尽可能依山就势,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并关注支挡结构的优化。

笔者参与的某山地建筑低层住宅区项目,典型楼栋12#~15#楼优化前的剖面如图1所示,前排建筑有10米左右的高填方,形成约20米的分级高边坡,其中庭院挡墙高度8m,工程造价较大。

优化方式:将庭院挡墙后移至前排建筑后方(距离地下室外墙2米),将前排需要高填方的建筑下部采用架空方式,减小了前排边坡支护高度,避免高边坡,优化后的结构方案如图2所示,由此庭院挡墙高度由8米降低为4.2米,大幅降低了支挡结构的工程造价,且住宅下方架空区可增设4米高拓展空间,可最大化减少土方回填量,另一方面,105平方米的拓展空间也增加了销售卖点,产生了溢价空间。每栋低层住宅的挡墙长度约14米,仅考虑支挡结构和填方费用,优化前每栋楼总造价约100万元,优化后总造价约56万元,仅支挡结构和填方费用,每栋楼造价优化减少约44万元,另外,架空层另需工程造价约12.5万元。综合考虑,不计由于增加拓展空间产生的产品溢价,每栋节约造价3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图2 优化后剖面图

5 地基基础设计优化

地基基础占整个开发项目周期的25%左右,造价在项目总造价成本中占比约10%~25%,因此地基基础的设计优化意义重大。而地基基础的设计与造价与地质情况密切相关,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应重点优化,控制成本。

地基基础设计优化,应根据地勘报告、结构型式和结构荷载,合理选择成本低、工期短、风险低的地基基础型式,依次优先采用天然地基、复合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预应力管桩或预应力空心方桩、预制方桩、钻(冲)孔灌注桩。别墅项目,承载力较小,地质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载体桩或内夯沉管灌注桩,较预应力管桩可减少约1/3的造价。基础优化还应关注不同地区的经验做法,如西安、青岛地区习惯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根据不同地质条件,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150kPa~500kPa,适用性较大且经济性较好。

笔者审查的常德某项目有12栋高层住宅,其中25~27层住宅6栋、32层住宅6栋。拟建场地高层基底下圆砾④层承载力特征值fak为500kN,且以下土层良好(也均为圆砾层),基础形式可采用天然筏板基础,以圆砾④层作为持力层,但筏板下存在0.6m~2.75m不等的③层粉质黏土层(fak为160kN),且详勘中表述③层普遍分布,呈可塑状态,压缩性高,强度低,工程力学性能较差,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因此,需要一定地基处理。

因拟建场地的④圆砾层有一定起伏,仅8#和12#楼筏板直接落在④层圆砾层,采用了天然筏板基础,其他10栋楼底板下均分布有0.6m~2.75m厚度不等的③层粉质黏土层,原设计均采用直径600mm的满堂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1m~13m,经济性较差,且灌注桩基础施工周期较长。通过经济性分析,超开挖深度不大于2.4m的楼栋采用天然筏板基础(降底板标高至圆砾④层,内部回填素土设刚性地坪,回填深度较大时可采用架空层)的方案更为经济。

而本项目仅有三栋楼基底下③层粉质黏土层的厚度超过2m,分别为5#楼(2.2m)、9#楼(2.75m)、10#楼(2.3m),而仅有9#楼(27层)平均超开挖深大于2.4m,采用灌注桩基础较为经济,其他楼栋均采用天然筏板基础最为经济。经成本分析,其中9栋楼的桩基础优化为天然筏板基础后,仅基础单项造价成本节省240万元,而且为项目建设缩短了工期。

地下车库基础方案的优化,当地基土承载力较高(fak≥200kPa)且底板下水头较小(≤20kN/m2)时,地下车库基础采用独立基础+防水板形式较为经济,防水板厚度根据水头大小可选取250mm、300mm厚,独基与防水板之间直坡连接。当地基土承载力较低(60 kPa≤fak<200 kPa)时,地下车库基础采用带柱墩的平板式筏板基础经济性更好。柱墩一般采用下柱墩形式,当底板上部需要设置较厚垫层时,尽可能采用上柱墩形式。柱墩与平板间采用60度加腋过渡处理。

当拟建场地内存在不均匀的较厚杂填土、鱼塘、明暗浜等不良地质时,多层地库的负二层宜设置在此区域,而高层建筑宜避开此区域,以减小地基处理难度和降低基础造价。

笔者审查的西安某住宅一期项目,由5栋地上33层、地下1层的高层商住楼,16栋地上9~11层、地下1层的小高层住宅,以及1层地库(局部2层)组成。拟建场地北侧和西侧区域地面下分布有大厚度(15m~27m)杂填土层,分布不均匀,原为大型取砂坑,后经人工回填,该区域内中细砂③层和中砂④层局部缺失。高层基底下杂填土厚度也达15m~22m,对地基处理难度影响很大。

本项目方案设计阶段未考虑此不良地质的影响,5栋高层商住楼均布置在此大厚度杂填土区域,且局部两层地下室也未设置在此大厚度填土区,地基处理极为不利,且工程造价较高,大幅增加了基础处理费用和处理难度,原设计对1#~5#高层商住楼,采用孔内深层强夯SDDC工法处理杂填土+后插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600mm,桩长33米。

考虑到本项目的项目定位和产品组合情况已定性且难以调整,而局部2层地下室位置影响较小,可调性较大,笔者在地基基础选型审查时建议:建议将局部两层地下室移动至1#~5#高层商住楼、6#~8#洋房下的大厚度杂填土区,可减小地基处理深度,减小桩长,减小工程造价。对1#~5#高层商住楼,后插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基础,每根桩长可优化减少约3.5m,节省工程项目成本。

6 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优化技术可通过降低造价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并产生溢价空间,创造真实价值,设计优化并不以牺牲建筑功能和品质、降低结构安全度为代价,是降本、提质与增效的统一。工程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应提高成本意识和优化意识,从荷载、材料、计算、地勘、结构、构件、构造等多方面、多层次、全过程开展,其中,由于方案设计影响项目造价成本的可能性为75%~95%,因此结构专业应提前介入,注重方案设计的概念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满足建筑功能及品质要求,科学合理地降本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剪力墙灌注桩抗震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古建抗震有绝招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