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教学中体验性的实践研究

2018-06-26莫文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情感

莫文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而儿童有着特定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不同于成年人,即使在特定的环境下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儿童的习作不同。在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单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范文阅读、习作技巧和结构模式的指导,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教师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手段或媒体,还习作的主体地位,产生体验的激情,感受体验的情感,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注重生活实践,抒发真情实感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生活中不曾经过的事例勉強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如果学生体验得少,何谈习作?面对这样的现状,小班化的“体验式”习作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一)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调查中体验

本校虽是农村小学,但学校附近工厂林立。利用这一点,我和工厂负责人协商,带领学生进工厂,参观调查,了解厂内机器功能、父母在厂里工作的现状、排污情况……这样既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更加懂得孝顺。

(二)走进农村,参与劳动——实践中体验

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可随着他们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特别是父母长期在外,大都与老年人生活,隔代就更加宠爱了,所以他们对劳动变得越来越陌生,对农村艰苦和繁重的农活等了解甚少。为此,我充分利春秋两季农忙时节,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请父母给他们讲秧苗的培育、施肥、灭虫、收割等技术要领。通过切身的体验,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劳作的过程,体验了劳作的艰辛,更让学生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走进活动,积累快乐——活动中体验

根据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班级班队情况,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如在四月的“读书月”中,我们先设定要读书的书目,并要求在本月读完,最后一起和学生畅谈“我喜欢的一本书”,并写下感想。这样,根据主题活动来设计的教学方案,既让学生在愉快地度过节日的同时,又获得了深刻、真实的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养料”,改变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局面,激发学生想写的情趣。

二、激活体验,真实感受

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在指导学生学会去看、听、触、闻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在体验时多问、多想、多积累。学生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常常会迸发出精彩的情感体验。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有一篇习作是“记录实验的过程”,多数学生反映不知道怎样记录实验过程,平时也不留意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因此,我设计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拱形的作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亲身感受过程,体验情感。其间,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也适当引导质疑:“这时,你有什么疑问?”“你想到了什么?”“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从大家的反应中,你想到了什么词语?”这样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懂得注意留心观察实验过程,体会实验时真挚的情感,更积累了词汇,为习作奠定了的基础。

由这节作文课,我深刻地认识到: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心理特点不同,所以体验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样就造成了同一篇作文孩子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在和学生共同参与体验时,从多方面质疑,尽可能地激起学生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并在表达时形成情感碰撞,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形成真实的情感。

三、快乐表达,升华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习作。快乐表达追求的就是个性表达,展示自我,书写灵性。如最近学校举办的习作比赛,主题是“我成长,我快乐”,大部分学生都能我手写我心,把自己成长的快乐写出来。但在评比的时候,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最优秀的?大部分的孩子都千篇一律地感悟生活。这也是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共同体验、共同感悟,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所以,在激发孩子表达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不要功利化和成人化,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个性,有效地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总而言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追寻基于儿童视角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情感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弘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地接触了社会。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罗阳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