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故事,最终抵达的是“人心”

2018-06-25何晶

中国报道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人心交流

何晶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句在外交场合经常被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古语,被东盟副秘书长穆赫坦作为在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上主旨演讲的开场白。这位来自印尼、长期从事多边外交工作的东盟副秘书长,在没有发言的时候,也一直坐在台下听得认真。

的确,这次来自中国和东盟十国的20余位主流媒体机构代表、相关智库专家学者和东盟国家驻华使馆新闻官员等中外嘉宾,不远千里相聚于太湖之滨,就为了参加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也正恰恰应了这句古语的意思。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举办论坛?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创新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

中国与东盟国家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特别是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

中国国家领导人近期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中国—东盟关系良好发展的期待。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表示,中方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发展规划更好对接,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5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雅加达东盟秘书处出席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庆祝活动启动仪式上指出,中国欢迎东盟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愿与东盟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塑中国—东盟合作新未来。

因此,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召开此次论坛探讨中国和东盟“创新新闻媒体合作 推动共建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期待和建议“重千金”

“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媒体合作,一直是围绕能力建设进行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但我们应不应该问问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领域可以提升合作水平?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创新呢?”穆赫坦对于中国和东盟之间媒体合作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十几年来,媒体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领域,媒体也一直充当着双方合作交流的先锋。目前仅中国—东盟中心就已累计邀请东盟十国近60家新闻媒体记者来华实地考察,还组织东盟国家驻华外交官和新闻记者访问中国的新闻机构,举办媒体对接交流会等活动。

如今中国—东盟关系步入了提质升级的新时代,双方之间的媒体交流合作也应创新发展。所以在这次论坛上,多位嘉宾也殷切地提出了期待和建议,并且聚焦在几点上:

一是强调媒体要传播友好合作正能量,助力中国—东盟关系开拓前行。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联络局局长张烨和外交部亞洲司参赞杨沐都在论坛上表达了这样的期待。双方媒体应继续客观公正地报道双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传播友好合作信息,为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双方民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二是提出要推动双方媒体的创新合作与发展。张烨提到“媒体是创新创造迸发的重要领域之一,信息革命带来了技术飞跃,经济发展带来了资金投入,中国和东盟媒体正面临难得的创新机遇”,而且今年中国—东盟创新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媒体应该把握住这个机遇。也正如穆赫坦所言,媒体机构可以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式,生产更多经过证实、有吸引力的信息和内容,并通过技术进行更多创新。

三是打造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杨秀萍提出,可考虑在开好此次论坛的基础上,探讨将此平台机制化,构建更加稳定顺畅的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提升交流合作水平。新加坡《联合早报》副总编辑韩咏红也提出,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此次论坛的机会,来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希望这个论坛能够继续成为友谊的平台。

关注媒体转型与合作创新

“印尼主流媒体机构也在努力应对社交媒体的冲击。应对这一挑战的一个方式,就是进行媒体融合,把大众传播的渠道跟新的媒体方式进行融合,也需要速度和灵活性来适应更大的移动性需求。”安塔拉通讯社国际事务处经理艾特曼·阿迪特在分论坛上分享了印尼国内媒体的发展现状,也获得了在座媒体人的共鸣。

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目前的发展都面临着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所以与会的媒体代表们在论坛上都十分关注这个话题。缅甸《7天日报》主编明索昂、文莱报业集团《婆罗洲公报》记者哈菲扎等都带来了本国媒体应对转型的经验和现状分享。

而且,在积极创新应对本国转型挑战的同时,中国和东盟国家也在积极寻求两国媒体合作之间的创新。

老挝《万象时报》记者巴迪厅·培蒙盘介绍说,老挝和中国在电视台、电台和新闻等方面都有交流与合作,也进行了人员交流和培训项目。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国际传播交流中心主任熊燕说,“多年来我们在积极搭建一个相互来往的桥梁,通过把东盟的记者请进来,我们的记者走出去,相互到对方国家进行实地采访,请东盟记者来参加培训,学习新媒体技术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媒体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包容”。中国报道杂志社总编辑赵珺也提出倡议,“作为媒体,除了要大力倡导和传播创新开放的理念,媒体之间也要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为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增进人类福祉贡献力量”。

最终抵达的是“人心”

“我们在柬埔寨组织了一个电影放映队,到柬埔寨最边缘的农村去为当地村民放电影,这个‘露天电影院的活动已经坚持了4年,今年依然走了10多个乡村,为柬埔寨村民免费放映中国电影和柬埔寨电影。去年底,我们还把这样的活动推广到了老挝乡村,今年又扩大到了泰国和缅甸。很多没有看过电影的当地村民,通过这个活动,第一次看到了电影和外面的世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二亚洲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安晓宇介绍了他们坚持在做的一个媒体公益项目,“我相信这样的一种工作,是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最基层老百姓之间的人心相通。”

人文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中继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后的第三大支柱,也是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因此,从这个程度上来说,中国—东盟媒体的交流合作作为双方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本,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深化友谊和合作等方面,媒体所承担的责任相当重大。

嘉宾熊燕在来参加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的前一天,将论坛的事情发邮件告诉了一个合作伙伴,他回复说:下一步要通过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向前走吧,沿着你的道路,鲜花不断盛开”。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人心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愿得一人心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