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生命素养的初中育人模式初探

2018-06-24周肖军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策略探索意义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教育正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航,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革新知识传授、考试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回归教育本质、培养生命素养的新型育人模式。

【关键词】初中育人模式;意义;路径;策略探索

一、构建基于生命素养的初中育人模式的意义

(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呼唤。

近年来,由于高考指挥棒没有根本改变,课程改革深化艰难,主要在课堂方式变革和校本课程建设上着力,出现了点线式、碎片化课改,学科课程缺乏整合重构的勇气与能力;校本课程未能与学科课程、 学生生活实践和发展需求有机对接。 一句话,未能根本突破以知识为本、考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发展新常态—回归教育本质的呼唤。 教育发展新常态是指教育回归本质,关注生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要求学校必须转变强迫、灌输、高压的育人模式和以分数为教育 GDP 目标的考评方式,尽快完成从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向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从手工教育向现代智能教育转型,为每个孩子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教育供给质量的呼唤。

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解决均衡与公平、质量与效率、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的问题,要求进行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一是提高供给端质量、效率和创新性,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又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丰富供给结构,打破原有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服务模式。

(三)解放和增强教育活力的呼唤。

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活力不足,很多学校办学活力、教师教学活力、学生学习活力都严重不足。解放和增强教育活力, 必须秉持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3 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正在引发基础教育从价值取向、育人目标、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考试评价等全方位变革,正在引发基础教育向兑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本质功能深刻变化, 要求学校育人不仅要从细处创新,更需要顶层设计,整体建构培养生命素养的育人模式。

二、构建基于生命素养初中育人模式的路径和策略探索

从培育生命素养出发,笔者着力初中育人模式校本建构的路径和策略探索,既有关于“四化”德育、“五步”课堂、家校社会三融合的初中育人模式整体探索,也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德育课程化等学校教育的某个方面寻求突破,既有独到见解,又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启迪。

首先,从不同侧面展开培育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笔者对学生终身发展进行再思考, 探索行之有效的个性化育人路径,利用莞乡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育人体现充分。从核心素养培养和价值追求上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以人文化管理强化教师职业幸福和成就感,以“四个力量”优化课程执行力。以课程化实现学校德育的系统建构,找到有效德育的实践路径。

第二,学校应该强调仁爱、感恩、担当教育,激发学生成长动力、潜能与活力。关注三个重点: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教师职业幸福、课程科学建构和有效实施;遵循三个规律: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初中教育規律、人才成长规律;依托五个策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做到目标具体化、方法校本化、内容科学化、实施系列化、评价多元化;实现四个目标:让分数回归绿色,质量回归低碳,教育回归本真,生命健康成长。

第三,学校应该结合实际进行育人模式的校本建构,利用模式认识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搭建起从实践到理论的桥梁,但对模式原型要进行反思突破,进一步发现研究问题找到新的起点。校本建构初中育人模式,应当强化五个观点:一是坚持培养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是学校的方向。核心素养直接关乎学校教育的品质与质量崛起,对于改进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要校本化、学科化。二是深度教和深度学习是未来教育的一个方向。教育改革是无限接近教育本真,实现人的发展、主体发展、主动发展,要通过学习内容的深度建构、学习的深度展开,获得深度发展。三是要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以尊重为核心,尊重学生人格和差异,让生命真正在场,让每个生命得到发展。四是丰富学校发展内涵,走向文化、课程、课堂一体化发展。五是教师发展不仅是专业发展,现时代的教师发展是学科素养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提升、综合性的人文素养培养,如爱的激情、爱心、悲天悯人的情怀等。

校本构建育人模式,就是要扭转只重知识、考试分数的教育偏向,回归育人为本、发展生命的教育本质,走向生命素养教育,并将核心素养校本化,转化为学校育人目标。校本构建育人模式,必须尊重人格和个性差异,顺应、激发、引导生命成长的需求与愿望,激发生命的潜能与活力,开启生命的无限可能。校本构建育人模式,必须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以教为本、由教主宰的传统教学关系,让学生从教师附庸和控制中解放出来,赢得生命素养的自主生长。校本构建育人模式,必须提供适宜生命素养生长的优质养料和环境:一要改革重构学校课程: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部纳入课程体系,按生命特性与需求再造基础课程,建构多元丰富、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二要提供全时空优化的生命成长环境,把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课堂生活、社会生活纳入学校教育视野,把学生从学科课堂活动引入广阔真实的社会生活。三要调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让二者成为平等的合作主体,让学校承担起培养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主要任务,让家庭承担起养育人性的根本任务,并使二者充分整合、融通、互补,学生才能在生命素养的蓬勃生长中,走向人生的成功与幸福。

作者简介:周肖军(1977-),女,汉族,广东东莞市人,本科,就职于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策略探索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