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抗旱造林的措施技术探讨

2018-06-24冯春艳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干旱蓄水抗旱

冯春艳

摘 要:本文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从蓄水保墒配套技术措施、树种选择与林种确定、密度与林分结构确定、苗木保持与处理、抗旱栽植技术及幼树抚育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抗旱造林及其抚育管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择要介绍。

关键词:抗旱;造林;蓄水;保墒;干旱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植被恢复和重建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干旱已成为植物环境胁迫主要的影响因子之一,严重影响着植物地域分布与生长发育。水分胁迫也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和探索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减少土壤水分损失,提高造林成活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蓄水保墒技术大体可分为以下二个方面:根据因干旱缺水导致幼树死亡的原因,应采取不同措施,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

一、蓄水保墒技术

1.土内蓄水保墒

土内蓄水保墒是指通过土壤结构的改良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抵抗集中径流水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运动及土壤表层的蒸发损失的综合技术措施。在深翻土地、疏松土壤的基础上,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其主要技术措施是,在整地或挖穴时,将绿肥、锯屑、有机肥、土壤改良剂、过磷酸钙等施入树穴中。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每个树穴中施入有机肥10公斤+锯屑10公斤、有机肥10公斤+锯屑10公斤+土壤改良剂0.5公斤和绿肥20公斤+锯屑10公斤这三种配方具有明显效果,可以使土壤大于0.25mm的团聚体含量提高9%—29%,春季可提高土壤含水量15.6—28.2%。

2.地表覆盖保墒

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植树带采取覆盖保墒措施,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延长有效水供应时间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的试验实践证明,地膜、枯枝落叶、有机化学材料,甚至山上的薄石片等都有较明显的效果。地膜铺于地表下2cm处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枯枝落叶则要求在5cm厚度以上。8—10%的聚丙稀酸等有机化学材料则直接喷洒在地表,在树穴上盖几块薄石片是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好方法。实践证明,采取以上措施,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30%。

二、高效集水技术

1.高效集水、贮水技术

包括在需要灌溉的林地上方修建集水场和贮水窖(池)。集水场的面积依降雨量、径流系数和需水量确定;集水面要采取硬化防渗处理,方法有原土铲平压实、灰土夯实、水泥土、混凝土衬砌、铺设塑料薄膜、沥青喷涂、高分子化合物防渗等。贮水窖(池)修建在集水场的末端或天然集水面的汇流处,在窖(池)的前面修建集(进)水槽,槽与窖(池)间修建沉沙地池;贮水窑可建成土窑或水泥窑,土窑内壁用石灰或水泥沙浆进行防渗处理;一般贮水窑容积为20——30m3贮水池容积为50——80m3.

2.集水整地技术

该技术适宜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区营建生态经济林和速生优质用材林时使用,方法是在整地时对预设的集水坡面或栽植后预设的植树带集水面进行铲平、压实拍光,然后用YJG系列高分子化合物材料、乳化沥青或中性水泥等防渗材料处理,以便把降雨径流引入树木的根系区。该技术可增加降雨的利用率,减少地表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三、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否得当是人工造林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影响节水抗旱造林技术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适地适树的原则基础上,选择深根性、根系发达、蒸腾量比较小耐旱树种;在一些条件极差的地方如陡坡、干旱阳坡、山脊、土薄的造林地,开始绿化时可考虑用耐旱的灌木,待造林地环境条件改善后再引入乔木;但在条件较好或采取了集水措施之后,土壤水分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也应选择一些对水分需求相对较高而相对经济价值也较高的树种。

四、密度与林分结构的确定

造林密度是林分形成合理空间结构的基础,也是林木个体生长发育营养空间大小的决定因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的原因,造林密度一般情况下就是成林密度,不经过中间的间伐。因此,一般原则是宜稀不宜密。同时选择对水分有不同要求的树种进行针阔混交或乔灌混交,可以起到调节株行距、降低稀植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光照、土壤等得到充分利用的作用。

五、苗木保护与处理

植树造林,苗木先行,良种壮苗是植苗造林成功的重要保證。首先应选择一级苗进行造林。同时,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保持苗木的生理活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栽植前一定要保护好苗木并对苗木作必要的处理。如在起苗前,要浇透水一次,使待出圃的苗木吸足水份。起苗后要立即栽植,避免长途运输,运输时要注意保湿。栽植前必须浸泡,还要进行修根,剪去烂根和过长的根系,针叶苗还应蘸泥浆或使用保水物质。对蒸腾强度较大的一些苗木可以适当摘叶,或者在苗木的叶、干上喷洒一些抗蒸腾剂等。

六、栽植技术

1.截干造林技术。试验证明,造林后进行截干处理,有利于减少植株的水分、养分消耗,提高造林成活率。应根据特性不同,选择合理的截干高度,侧柏宜切除苗冠的一半;经济林木,一般按定干高度短截;其它阔叶树种可从稍高于地面处平茬。

2.雨季造林技术。使用于侧柏、松类及营养钵培养的其它苗木造林。

3.栽植时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做到深浅要适宜,不窝根,踏实,封好土堆,能浇水的要浇透水。

七、幼树抚育管理

在栽植作业完成后即进入抚育管理阶段,管理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功的重要环节。采取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使人工造林的密度大幅度降低,林木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林分的自然整枝、自然稀疏等现象消失,为了培育较高质量的用材林或经济丰产林,必须对幼树的树体进行。对阔叶树来说,应根据树冠发育程度适时进行抹芽、除蘖 、修枝,以控制理想的树体;对针叶树来说,一般在造林5—6年后要对下层枝条(离地面30cm以下枝条)进行修枝,以除掉光合效率极低的枝条,促进树体均衡生长。

在刚栽植之后,苗木要经过一个缓苗期,从地下部分生根、地上部分加速生长到成林阶段,林木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通过抚育管理给林木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幼林管理的主要任务。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有松土除草、维修植树带和集水面、幼林管理、检查补植等项内容,在造林的头3年每年要除草2—3次,以避免杂草对水分的过度消耗和对集水面集水效率的降低,对暴雨损坏的工程及时进行修补,对幼树的树体要进行控制,引导其形成理想的树形,对丛植的树种要掌握时机及时进行间苗定株。在造林后的第二年春季要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进行补植。

参考文献:

[1]吴晓虹;潘涛;;如何开展适地适苗造林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2]弓德维;;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造林成活率的体会[J];山西林业科技;1984年01期.

[3]王之柏;;毛竹实生苗造林及管理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1982年01期.

[4]李萍;李业华;;植树造林方法及程序的掌握[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5]延安县代家沟生产队刺槐造林经验[J];陕西林业科技;1975年05期.

猜你喜欢

干旱蓄水抗旱
2022年巴西水电站水库蓄水率达50%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及干湿气候区划
夏季高温干旱时节高山蔬菜种植管理策略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长江流域旱情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