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强国是如何起步的

2018-06-23王一鸣

通信产业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互补性架构联网

王一鸣

“工业4.0”的称谓源自德国。在2011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第一次出现(来自《高技术战略2020》)。2013年4月德国正式推出了“工业4.0”,并组建了一个由政府、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大项目团队。由著名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作为主导,举国上下共同推动代表着工业4.0的相关工作,明确了工业制造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工业4.0随后推出了描述工厂场景的参考架构“RAMI4.0”,它成了德国举国推动的一场“革命”。

美国则是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早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Helen Gill提出了CPS的概念,侧重于研究工业,以及制造业中嵌入式、自动化系统。但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要慢于工业4.0:2012年,GE公司基于自身的“软件梦”,提出了“工业互联网”。2014年3月,美国五家顶级企业(GE、AT&T;、IBM、Intel、思科)做为主要代表,正式发起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并在2015年初,西门子、博世、SAP加陆续加入其中。

然而,不同阵营(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大型企业在跨项目合作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由于工业物联网标准差异而无法实现系统融合。

在2015年11月的瑞士,工业互联网联盟和工业4.0平台开了一场保密的研讨会。会中,双方发现两个参考平台之间具有很强的、天然的互补性。于是这两大工业物联网联盟,在2016年3月宣布合作,并设立了多个联合任务组(JTG)。合作的目的是将两种技术架构进行对接和融合,使得两种架构中的元素能够相互映射,使得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标准,都能够方便地与其他标准的企业系统进行对接。2017年12月,两个组织联合发布了《IIRA和RAMI 4.0体系结构映射和对接白皮书》,系统性地阐明了两个体系中的异同点和互补性。

作为现代工业强国,日本起初并不以为意,其以为这不过是工业自动化的一次升级。但随着德美两国开始合作推进工业物联网标准的落地,日本终于意识到工业革命要到来了。此外,日本在选择发展路线上也摇摆不定:是和德美两国合作共赢,还是独自一國另辟蹊径?

最终,日本认识到只有国际合作才能“提速奔跑”,所以选择了与各国合作的路线。在2015年,日本组织成立“工业价值链倡议” ,并于2016年12月8日,推出了智能工厂的基本架构(IVRA)。

猜你喜欢

互补性架构联网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身联网”等五则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抢占物联网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