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无诗词,心归何处?

2018-06-23清茗

醒狮国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玉楼春春色辛弃疾

清茗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一——《玉楼春》辛弃疾

人到中年,上老下小,外要工作,内有家务,寒暑相逼,烦恼重重,不时大病小病再来相扰,所谓久在樊笼里,何处得自在?不是昨日还“为赋新词强说愁吗”?怎么今天突然就到了“识尽愁滋味”的心境了。李白说,朝如青丝暮成雪,想来并不夸张。

这个戊戌年过得沉重,心头好似糊了层层的藻,无法呼吸。一日在百度上想搜几首咏春的诗词,突然就发现了这首《玉楼春》,读到最后两句“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心头一热,就泪眼婆娑了。作者那么多的愁绪无处可遣,一树的梨花,一夜的风雨,满地皆是离人泪。如果辛弃疾还活着,我一定上去给他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你的愁,我懂,因为我也似这般愁苦,也只有你知。

讀过的诗词里,读诗落泪的只有两首,还有一首是陆游的《咏梅》。

继去年的《诗词大会》初露端倪之后,今年央视录制的《经典咏流传》给了古诗词一个现代的传播媒介,循古却不怩古,国人上下,吟诗诵词,似乎蔚然成风,有“空山新雨后”的生态氛围,着实为诗词的复兴要振臂一呼。其实,唐诗宋词并不专是为文人雅士吟诵的,也用不着顶礼膜拜。诗词的鼻祖——诗经就是来自民间,或者说来自草根,从土壤里来,从五谷里来,从田问、闺房中来,从生活的点滴中凝结,萃取,升华,而成诗词。你看“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是一小篇日记。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对话,还有事件,从新闻学上来讲,又是一篇短小、雅致的消息。所以,诗词既从生活中孕

生活愁苦了,把东坡找出来,听他吟诵几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还怕什么?工作不顺意了,到终南山去找王维吧,“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不能去山中做隐士,就在他的诗词里暂隐一下,也是快意。北方寒苦,都已春分了,却不见绿意,还时不时下几场大雪,不用烦闷,韩愈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妙语,让自己的心里生出一个春色来!你“独酌无相亲”,我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要独怆然而涕下,因为“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百年前的诗词,一旦与你会心,便是劈面而来,直抵心灵,时空、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因为一念万古。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我想说,有了诗词,就给流浪的心找到了归处。这也是亿万万中国人的心灵故乡。苏轼他又说了——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满庭芳》

编辑/书含

猜你喜欢

玉楼春春色辛弃疾
玉楼春·雨天
春色
春色
朱建英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玉楼春·摩托队还乡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三台令·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