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筑梦砥砺前行

2018-06-21杜伟华

北方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厂用电发电厂莲花

文/杜伟华

他于1995年从技校毕业后,一直扎根在大山深处的莲花发电厂运行生产一线,他从一名普通的运行值班员成长为技术过硬的运行值长、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在运行一线23年来,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实践诠释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就是接连获得“龙江工匠”“龙江电力工匠”称号的黑龙江电力公司牡丹江水电总厂莲花运行专工张瑞勇。

从“小技工”到“大工匠”

上世纪90年代莲花发电厂投产发电之初,当时只有技校文凭、个子矮小的张瑞勇在人才济济的队伍中并不起眼,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个没什么文凭的“小技工”会凭借一股子“不达目的不服输”的钻研劲头,很快在一众人才中脱颖而出。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技术和本领。”这句当年青岛港吊车司机许振超说过的话,一直激励着张瑞勇。从走上运行岗位第一天起,他始终奉行着干中学、学中干的理念,跟着老师傅跑现场熟悉设备,跟着厂家安装人员请教新设备的运行维护方法,利用工作之余看图纸、查资料、硬啃专业书,没黑没白地钻研。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张瑞勇就掌握了莲花电厂新安装机组设备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1996年12月25日,在莲花发电厂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的激动人心的日子,张瑞勇被选为发电机并网操作员,他凭着娴熟的操作技能一气呵成完成了首台机组启机并网一系列电气倒闸操作和主变全电压冲击合闸试验,在莲花发电厂投产发电史上写下了生动的一笔。1999年,张瑞勇担任莲花发电厂值长,成为最年轻的运行值长。

莲花发电厂每年夏季大发水电,由于连续长时间大负荷运行,变电站一些高压设备端子存在疲劳过热隐患,这些隐患很难用肉眼提前发现。为了及时查出这些潜在隐患,张瑞勇在每天巡视测温中,对这些易发热部位利用数字表格的形式建立了一套红外线测温数据库。通过每天定时跟踪测量,对测温结果开展动态分析,提早发现多处过热缺陷和危急热缺陷,有效避免了设备烧损停电事故,保证了迎峰度夏期间安全平稳发电。2009年,张瑞勇带领QC小组开展的《提高莲花发电厂热缺陷发现率》课题,为解决热隐患不易发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便捷的方法,荣获“国优奖”。

工作 20多年来,在一点一滴的技术钻研的实践中,张瑞勇先后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实现了从“小技工”到“大工匠”的华丽转变,先后安全完成启停机发电调峰和倒闸操作等任务2000多次,发现和处理机组设备缺陷300多项,为莲花发电厂长周期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小发明”到“大专利”

“一个人的技术经验,只有应用到企业集体的创新工作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2012年,经省公司批准,以张瑞勇名字命名的“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莲花发电厂正式成立,涵盖运行、继电、机械、自动化四个专业领域。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张瑞勇带领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极大调动了员工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小发明”变身“大专利”,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莲花发电厂厂用电备自投系统自投运以来,存在厂用电备自投PLC程序无法判断设备实际状态进行备自投操作的问题。2012年9月,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即把《优化厂用电备投方式,提高厂用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确定为重点攻关项目。工作室成员对厂用电PLC所有外围开入点量做了大量细致分析,对在线监测数据采样、处理,在厂用电系统图中增加了厂用电电压回路实际状态画面,重新设计了厂用电备自投故障语音报警项目,改造后的“新成果”解决了厂用电备投系统的“大问题”,实现了厂用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该项成果荣获省公司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

发电机绝缘板的薄厚程度和方向决定了机组轴线工作状况,对机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传统测量工具无法对绝缘板任一点精确测量的问题,张瑞勇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攻关。小组成员从设计图纸到找零备件、动手制作加工,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终于研制出一种用支架、百分表、支柱、立梁和底座组合在一起的专用工具。这种新型测量工具有效解决了绝缘垫刮削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在机组大修中广泛推广应用,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效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该项发明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2016年,针对近年来电缆运行中存在的火灾风险隐患,张瑞勇带领工作室开展了“电缆温度预警系统建设”,通过一系列设计、研发和试验,采用在电缆表面布设光纤测温元件的方法,实现了对厂房、变电站所有电缆线温度实时监测,及时辨识发热异常,并预测报警,为莲花厂电缆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技术保证。该项成果被省公司授予“2016年度运检业务群众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奖”。

2017年,张瑞勇带领QC小组针对机组油压装置频繁启动的问题开展了《降低1号保流机油压装置油泵的启动频次》课题攻关,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有效降低了油泵启动频次和故障率,节约了厂用电,实现了安全运行和节能创效双赢。在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QC成果评审发布会上,获得“国优奖”和“特等奖”。

一系列创新成果见证着张瑞勇不平凡的创新之路。近年来,张瑞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20项技术攻关,提出合理化建议近200多项,完成科技管理论文9篇,QC成果5项,获得国家专利9项。工作室先后荣获“全国优秀QC活动小组”、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省公司“创新示范岗”等称号。

从“小专工”到“大讲师”

“技能只有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掌握运用,才更有价值。”2012年,张瑞勇担任莲花发电厂安全专工,他努力发挥“小专工”的“大作用”,以自己的创新热情和实践感染带动员工,为莲花厂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专业骨干。

结合每年设备更新改造实际和工作薄弱环节,张瑞勇有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多媒体课件、现场指导、实践演练等多种形式,组织生产人员开展安全工器具使用、触电急救、水淹厂房、厂用电中断等一系列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促进了生产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增强了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为了抓好安全技术培训,他还结合每年设备更新实际,对现场规程、技术图纸、应急预案等资料进行重新修编和校核,为员工培训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第一手技术资料。2017年,张瑞勇承担了《莲花发电厂运行规程》中包括发电机、母线、出口线路、厂用电系统自动保护装置等12项相关运行专业规程的修编工作,通过近一年的辛苦努力,新规程的编印成册成为莲花发电厂运行员工的重要工作指南。

近年来,张瑞勇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电网调控运行技术专业“初级兼职培训师”,被省公司牡培分部聘为“兼职培训师”。他在培训中创新冬训形式和“班组大讲堂”“安全大讲堂”等活动,将很多枯燥的规章制度制作成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培训课件,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融入其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莲花厂运行生产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张瑞勇作为评审专家参加省公司QC成果发布会,从以前在发布会上展示创新成果到走上评委席用自己的创新实践参与评审创新成果,张瑞勇实现了从“小专工”到“大讲师”的质的飞跃。

匠心筑梦,砥砺前行。张瑞勇以自己20年来立足岗位潜心钻研、埋头创新、甘于奉献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张瑞勇说,工匠称号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要继续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和创新优势,让工匠精神很好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厂用电发电厂莲花
某电厂10 kV厂用电系统开关闭锁逻辑探讨
破坏发电厂
破坏发电厂
发电厂的类型(二)
用于发电的发电厂类型(一)
云莲花灯
平寨水电站厂用电接线设计浅析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山西某600MW发电机组厂用电率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