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古开今创作笔谈

2018-06-20汤晓燕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军旅书法创作

汤晓燕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清代黄景仁的诗作《少年行》,刻画了一位胸怀远大理想,向往建功立业的有志少年形象,描写了少年英姿勃勃、意气风发的奔向战场,心里只想着登上高台望军情,毫无离乡之愁、思乡之苦,写出了少年渴望,登上高高的太白山,让宝刀流转的寒光与头顶皎洁的月光相映生辉,抒发了他不甘平庸、誓建奇功的鸿鹄之志。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庭院里训不成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热火朝天的军营、硝烟弥漫的战场,才是建功立业砥砺人生的好地方。

这件作品的尺寸是175×211厘米,而创作内容仅有28字,在这么大的尺幅内如何把这件作品更好的呈现出来?首先书体的选择,让我联想起一代忠烈、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也就是要用颜体唐楷作为这件作品的基本格调,也只有颜体才能达到这种雄强、豪迈、正义凛然的视觉效果!

其次在选择书写材料上,我也颇费心思。这次“军之魂”主题书法展,我共有5件作品,考虑到展出的视觉效果,我在宣纸的颜色上作以调整,这件作品我采用的是泥金仿绢手卷纸,分为六个条屏来书写,每行5个字,最后空出两个字的空间来落款。这件作品一共创作了5遍,最后选择比较满意的一件作为展出的作品,由于交稿时间比较急,仍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创作出更为满意的作品呈现给广大的官兵们!

二、书法与军营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弘扬八一精神,以军旅战争诗词进行书法创作,以书法的形式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到基层部队进行巡回展出,既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大大的提高廣大官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相信这些饱含真挚情感的作品,不仅可以带给官兵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同时也会带来艺术的享受、心灵的震撼,更可以从艺术专业的角度解析火热的军旅生活,同时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掀起了广大官兵对军事题材主旋律作品的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华民族必胜信念、无愧于这一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充分地展现了当代军旅文化的鲜明特色。

三、我的学书之路

我出生于“大风起兮”的汉文化发源地徐州,骨子里不仅有遗传基因,从小也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多年的求学经历和军旅生涯又受到其它不同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吴越文化对我浸染最深。所以,我的性格中既有率意、豪放的品格,又有细腻、精致的韵味。古人说,书如其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我的书法作品中充分展现出这两种审美特征,这既是我生命轨迹的显现,也是我创作思想的自觉追求。

每每有人问起如何将字写好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始终认为,无非“用功”二字。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综合的修养、丰富的阅历、深广的眼光及精湛的技法。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需要天赋和才气加上名师的指点及“技近乎道”的执着追求。在多年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有过成功和喜悦,也有过迷茫和无助,一路走来颇为艰辛,且甘苦自知。

也许是我的性格所致,我总陶醉于古人的幻境,通过书法以修身养性。所谓字如其人,立品为先。古人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古法,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如今有许多书家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而忘记了传统,在我看来,要想书高先需人品高,不为现实的浮躁所动。

我的学书历程始终是沿着楷书为主线,行草书为延伸的这一脉络,从魏碑中汲取碑刻线条的金石气,将碑与帖二者相融合起来,追求一种大气磅礴、清雅婉约的格局。但目前我的创作状态没有固定在一个模式上,而是在不断的否定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需要长期艰苦的学习和探索,还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苏东坡语:“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身着这戎装,肩上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将把对生活、对部队的情感熔铸到其中,让书法艺术焕发出其独特的光彩。

猜你喜欢

军旅书法创作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一位军旅书法家的慈善情怀
Jazz
本期主题:军旅
诗书画苑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