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四川省畜牧业主推技术规范(上)

2018-06-19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犊牛母牛饲料

1 肉猪无药残高效养殖技术

1.1 概述 本技术主要通过无抗肉猪饲料配制、肉猪无抗生素养殖、肉猪无药残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技术实现肉猪使用无抗生素饲料养殖、药物休药期至少50d以上,解决猪肉及其可食用副产品药物残留的问题。本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2 增产增效情况 应用该技术养殖15 kg以上仔猪及生长育肥猪,其增重及单位增重耗料与全程使用饲用抗生素的养殖方式相当,但抗生素使用量减少50%以上,猪肉产品药物残留未检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大提高,同时药物随粪尿排出的量大幅降低,环保生态效益显著。

1.3 技术要点

1.3.1 无抗生素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复合预混料配制技术 按照本研发团队建立的15kg体重以上的各阶段肉猪无抗饲料营养水平参数制定肉猪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复合预混料配方。饲料加工过程按照农业部最新公告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养殖场自配配合饲料按照GB/T 20014.6及GB/T 20014.9要求进行。无抗饲料产品生产之前应对生产场地、设备、工具、容器进行彻底清理,防止药物污染。

1.3.2 肉猪无抗养殖技术 肉猪养殖采用无抗生素配合饲料饲养,出栏前至少50d禁止使用抗生素药物,具体操作按照《无抗生素肉猪养殖技术规程》(DB51/T 2337-2017)四川省地方标准执行。

1.3.3 肉猪无药残饲养管理技术 肉猪自由采食或分餐饲喂。分餐饲喂的每天饲喂次数为2~3次,每次饲喂后以所有猪停止采食、料槽中略有余料为宜。饲喂密度:保育仔猪0.3~0.5m2/头,生长育肥猪 0.8~1.5 m2/头;环境温度要求:15~30kg体重阶段 20~26℃,30~60 kg 18~24℃,60 kg以上15~22℃。

1.3.4 疾病预防与治疗技术 肉猪养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进行免疫。肉猪出栏前50d或体重60kg(出栏体重至少110kg以后)以内允许针对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使用预防及治疗用药,但要由执业兽医师根据猪群健康状况的实际需要开具处方用药。

1.4 其他 适宜区域:全省规模猪场及无抗品牌肉猪生产养殖场;注意事项:养殖环境恶劣,猪舍温度达不到要求会引起严重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慎用此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联系人:杨加豹,等),电子邮箱:809631975@qq.com。

2 安格斯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

2.1 概述 安格斯肉牛耐粗饲、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易管理、易繁殖、育成时间短、放牧及圈养均可,很适合农民饲养,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2.2 增产增效情况 黑安格斯犊牛平均初生重为25~32kg,具有良好的增重性能,在自然随母哺乳的条件下,公犊6月龄断奶体重为198.6kg,母犊为174kg;周岁体重可达400kg,并且达到要求的胴体等级,日增重950~1000g。肉用性能良好,表现早熟易肥、饲料转化率高,被认为是世界上各种专门化肉用品种中肉质最优秀的品种。安格斯牛胴体品质好、净肉率高、大理石花纹明显,屠宰率为60%~65%。

2.3 技术要点

2.3.1 繁育技术 (1)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系谱完整,达到品种种用要求的种牛;(2)把握时机适时配种,安格斯牛早熟易配,12月龄性成熟,但常在18~20月龄初配;(3)做好发情鉴定,及时查出和治疗不发情和乏发情母牛;(4)规范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把握好适时配种时间和输精部位。

2.3.2 健康养殖技术

(1)饲养管理。犊牛:及时哺喂初乳,喂足初乳;早期补饲植物性饲料,刺激瘤胃发育;保证犊牛舍保温和通风良好,保证清洁饮水。育成牛:保证牛的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防止饲喂过肥;公牛需补饲精料,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性欲发展。

(2)牛场的设计与建设。选址符合法律法规和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牛床和粪沟方向保持1°~1.5°的坡度,场内分设净道、污道,不交叉、混用。

(3)粗饲料加工、青贮、饲料饲草调配技术和人工种草技术。秸秆饲料切成1.5~2cm拌入混合料中饲喂,开展青粗饲料青贮,推广优良牧草种植。

2.4 其他 适宜区域:四川农区及盆周山区;注意事项:加强种牛选育、保证种牛质量,供给充足的优质粗饲料,搞好卫生防疫工作等。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联系人:刘长松),剑阁县农业局(联系人:贾用培,电话:0839-6601542),电子邮箱:308181751@qq.com。

3 安西本三元杂交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

3.1 概述 品种来源为安格斯×(西门塔尔×本地黄牛)。杂交牛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屠宰率高,经济效益好。

3.2 增产增效情况 采用西杂母牛生产的安西本三元杂交肉牛的初生重、日增重均优于西本二元杂交肉牛。安西本三元杂交肉牛的平均初生重为27.19 kg,比西本二元杂交肉牛的初生重23.67kg增重3.52kg/头;6月龄,头平日增重增加0.12kg,头平增重增加21.6kg;18月龄,头平日增重增加0.19kg,头平增重增加69.35kg。

3.3 技术要点

3.3.1 把好西杂母牛配种技术要点 抓好西杂母牛培育,制定母牛改良方案、良种后备母牛认定标准和编号方案、良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方案。

3.3.2 西杂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空怀期和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成年空怀母牛保持中等膘情,按时配种。母牛怀孕后,前5个月胎儿生长发育缓慢,其饲养可以和其他母牛一样,以粗饲料为主,适当配搭少量精料。在夏秋青饲料充足季节,西杂母牛可以完全饲喂青草,不用饲喂精料。但是青草种类要多,质量要好,数量能满足西杂母牛的需要。

(2)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母牛妊娠后期,即怀孕后的第6~9个月,胎儿生长发育快,需要从母体摄取较多的营养物质,同时西杂母牛在体内也需要蓄积一定量的养分,以保证产犊后的泌乳。此时,应按照饲养标准配合日粮,原料仍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配搭精料。精料应选择资源丰富的农副产物如玉米、小麦、菜籽饼、棉籽饼及其他糟粕类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补充适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要做好母牛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母牛碰撞、滑倒、拥挤、转急弯等,以免发生流产。

(3)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西杂母牛产后饲养要做到营养全面,特别是饲料中蛋白质、矿物元素和维生素要充足。饲料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根据不同季节,适当补以精料。夏秋季水草丰茂时,可少喂或不喂精料;冬春枯草季节,可考虑适当多喂一点精料,加之合理运动,日光浴,其子宫恢复就快。西杂母牛在产犊三周以后,发现发情即可配种,最迟在产后42 d之内配上种,这样才能保证西杂母牛一年产一胎,从而提高繁殖率,降低饲养成本,提升养牛经济效益。

3.3.3 安西本杂交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安西本杂交犊牛的护理。清除黏液:当安西本杂交犊牛出生后,应首先清除口鼻孔的黏液,以免妨碍呼吸。已吸入黏液而造成呼吸困难时,可握住犊牛的后肢将牛倒挂并拍打其胸部,使之吐出黏液。其次是擦净躯体上的黏液,以免犊牛受凉。若西杂母牛正常产犊,母牛一般会立即舔舐而无需擦拭。

断脐带:在擦净犊牛的体躯后,往往自然扯断脐带,在未扯断的情况下,需在距犊牛腹部10~12cm处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挤出脐带中的黏液并用碘酊充分消毒,以免发生脐炎。

喂初乳:初乳是西杂母牛产犊后5~7d内所分泌的乳。初乳对安西本杂交犊牛的健康与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尽量保证犊牛吃到初乳。

(2)安西本杂交犊牛的饲养管理。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受西杂母牛产奶量的影响较大,故要对母牛进行早期补饲,即补饲含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饲料和优质青干草。安西本杂交犊牛出生后两天开始训食,方法是:用黄豆炒香磨成粉末,抹在犊牛嘴上诱导,开始10 g,逐步增加喂量;7日龄开始训食优质青草,后期自由采食。安西本杂交犊牛在饲喂上要做到“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

3.3.4 科学育肥技术

(1)犊牛育肥。根据犊牛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的特点,重点促进牛骨骼、内脏、肌肉的生长。此时应饲喂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优质粗料、青贮饲料和糟渣类饲料,每头牛每天补精料 0.25~2 kg,酒糟 2~8 kg,干草 1~2 kg。精料配方:玉米 55%,饼粕类 30%,麸皮 10%,预混料4%,食盐1%。

(2)育成牛育肥。重点是促进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日粮中粗饲料的比例一般不超过饲料总量的55%,每头牛每天补精料1.5~4kg,酒糟10~12.5kg,干草 4~5kg。精料配方:玉米 60%,饼粕类25%,麸皮10%,食盐1%,复合预混料4%。

3.4 其他 适宜区域:西南地区;注意事项:选择牛群基础、牛舍条件较好的农户进行配套技术示范,逐步推广。

技术依托单位:达州市达川区畜禽品种改良站(联系人:张旭初),电子邮件:291240757@qq.com。

4 蜀宣花牛配套生产技术

4.1 概述 蜀宣花牛生长发育快、乳肉性能佳、抗逆性强、耐粗饲、适应范围广,与同类型品种相比,在产奶量、乳脂率、屠宰率、净肉率等经济性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4.2 增产增效情况 蜀宣花牛及配套生产技术已推广应用到上海、河北、云南、贵州、重庆等12个省市和四川省内21个市(州),累计推广种牛10.14万头,肉用牛130.7万头;改良地方黄牛98.64万头,推广冻精80.5万剂;开发了“川驰”牌牛肉、“天友”牌大红枣酸牛奶等系列产品18个,生产液态奶61.69万吨,牛肉制品5 450吨,奶粉3 492.1吨;利用秸秆286.6万吨,种植牧草293.8万亩(1亩≈667m2);新增产值163.37亿元。取得了极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3 技术要点

4.3.1 蜀宣花牛繁育技术

(1)选种选配。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系谱完整,达到品种种用要求的种牛;把握时机适时配种,公牛初配年龄为16~18月龄,母牛适配期在16~20月龄;选配种公牛的等级要高于母牛,避免近亲选配,搞好品质选配。

(2)繁殖技术。把握初配年龄及产后配种时间,适时配种;做好发情鉴定,及时查出和治疗不发情或乏发情母牛;规范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把握好适宜的配种时间和输精部位;及时做好早期妊娠诊断。

4.3.2 蜀宣花牛健康养殖技术

(1)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饲养管理。①犊牛:及时哺喂初乳,喂足初乳;早期补饲植物性饲料,刺激瘤胃发育;保证犊牛舍保温和通风良好;保证清洁饮水;适时穿鼻、去角、剪去副乳头。②育成牛:保证牛的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防止饲喂过肥;适时初配;育成公牛需补饲精料,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性欲发展。③产奶牛:采用阶段饲养,根据不同泌乳阶段调整日粮;产后1周内不宜饮用冷水;饲喂定时定量,先粗后精,少给勤添;供给充足饮水。

(2)牛场设计与建设。①选址符合法律法规和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村镇建设发展规划;②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③距离交通主干线不少于500m,距离畜产品加工厂不少于2000m;④牛床向粪尿沟方向保持1°~1.5°的坡度;⑤场内分设净道、污道,不交叉、不混用。

(3)粗饲料的生产与制作。①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牧草品种;②利用“饲草轮作模拟系统V1.0”,智能筛选提出养殖场牧草种植方案;③适时刈割牧草,刈割时间:饲用玉米、高粱在蜡熟期,苏丹草在株高100~130 cm,杂交狼尾草在株高150cm以上;④青贮原料含水率控制在60%~75%,含糖量高的原料(如饲用玉米类)青贮时间为5~6周,含糖量低的原料(如豆科牧草)为6周以上。

(4)疫病防控。①不从疫区引进种牛,引进种牛隔离观察至少30~45d,经检疫健康后方可供繁殖使用;②在牛场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牛舍周围环境每周消毒1次,牛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③选择适宜的疫苗和免疫方法制定免疫程序;④对牛场疫病进行实时监测。

4.3.3 智农网手机微信平台应用 智农网手机微信平台搭建了遗传资源数据库、种草养牛循环生产智能模拟系统、肉牛饲料配方系统、精准饲喂实时监控系统等多个育种及管理模块,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实现蜀宣花牛精准、高效的配套生产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

4.4 其他 适宜区域:主要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及类似生态区域;注意事项:加强种牛选育、选择适合的选配方案,有效控制近交系数增量,保证种群质量;犊牛及时饲喂初乳,提早采食青粗饲料和精料;做好母牛发情鉴定,适时配种;提供充足的优质粗饲料;搞好牛舍卫生防疫工作等。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联系人:王巍,等),电子邮件:wws20062127@163.com。

5 肉羊绿色健康养殖及羊粪综合利用集成技术

5.1 概述 本技术主要集成了肉羊良种繁育、适度规模养殖、快速育肥、饲草料均衡供应、疫病绿色防控、环境控制、羊粪综合利用七个方面的多项科研成果,适用于四川农区及盆周山区。

5.2 增产增效情况 新技术推广以辐射适度规模肉羊养殖场为主。可有效提高肉羊繁殖力和生产性能,商品育肥羊年出栏率达170%以上,肉羊繁殖成活率达到90%,羔羊成活率达到92%以上,降低肉羊发病率15%,肉羊出栏时间缩短1个月,同时实现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通过推广本技术,可为肉羊养殖户增加纯收入100元/只。

5.3 技术要点

5.3.1 良种繁育技术

(1)选种选配。①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系谱完整,达到品种种用要求的种羊;②把握时机适时配种,川中黑山羊(金堂型、乐至型)和成都麻羊母羊的初配年龄为6~8月龄,公羊初配期在8~10月龄;③避免近亲选配,搞好品质选配。

(2)繁殖技术。①把握初配年龄及产后配种时间,适时配种;②做好发情鉴定,及时查出和治疗不发情或乏发情母羊;③做好冷冻精液的人工授精技术,把握好适宜的配种时间和输精部位;④及时做好早期妊娠诊断。

5.3.2 适度规模养殖技术

(1)精准分群。在按性别、品种、年龄分群的基础上,对羔羊、育成羊、繁殖母羊和育肥羊及时按膘情、年龄、体格等进行精准分群饲养。

(2)精细化饲养管理。根据分群情况,建立完整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档案。

(3)适度规模。以存栏基础母羊50只,年出栏肉羊150只创建适度规模养殖场,建立家庭农场(有两个劳动力),开展示范创建。

5.3.3 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1)新型牧草人工种植技术。①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牧草新品种进行栽种。

②饲用桑种植技术。栽植形式与密度:栽植前亩施有机肥2000kg,撒施后全面深耕,深度30~40cm;春季日均气温升至15℃左右时栽植,亩栽4 000株左右,行距40cm,株距40 cm;苗木定植成活后2~3个月开始平茬,留植株地面以上20~30 cm,多余部分全部刈割,以利于植株多芽萌发成枝,增加产量。采收:生长季桑树可刈割多次,一年生植株刈割2~3茬,二年生后每年刈割3~4茬,两次刈割间隔时间约 25~30 d,留茬 20~30cm;每刈割1次追肥1次,追肥后视天气情况酌情补水,促使枝条再生;生长期间10 d如无有效降水,则要浇水1次。

③饲用油菜种植技术。播种时亩施尿素1kg作种肥,在油菜生长发育处于5~6叶期时施追肥,亩追施尿素7 kg;亩保苗数控制在10~12万株;饲用油菜全生育期一般需浇灌3次水,在抽苔现蕾期收割的产量和营养最好。

(2)饲用油菜饲喂技术。饲用油菜采收后开展青贮加工:将刈割的饲用油菜晾晒1~2d,然后切成长5cm左右的小节,与玉米秸秆按7∶3的比例混合装入青贮池,25d后待青贮饲用油菜出现芳香和酒酸味时,便可投入饲喂。现取现喂,饲喂时搭配秸秆、干草等,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经过7~10d即可正常饲喂。

(3)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①先用铡刀将其切短,每段大小为5cm左右,用植物微型粉碎机5mm筛孔将秸秆粉碎备用。②根据秸秆总量计算所需菌种数量,然后用5倍的温水(水温在30℃左右)进行2~6h的复活,将复活的菌液加入水中,搅匀备用;活化液与秸秆充分混合,然后装入实验桶中,压紧、密封,常温下发酵20~30 d即可。③秸秆发酵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低温40~70℃,避免破坏发酵后的营养成分;发酵秸秆若贮存需控制水分在12.5%以下,若制作颗粒饲料需控制水分在20%以下。

5.3.4 快速育肥技术 羔羊按生产目的、要求和年龄结构差异采用阶段分群全舍饲饲养,出生后半小时内哺乳,第7d开始诱食,补饲精料及少量饲草,30~45 d断奶,使用人工哺乳或代乳料饲养,并结合不同季节的饲草料供应和饲喂配方,调整各阶段精料补充料配方,实现断奶后8~10个月快速育肥出栏。

5.3.5 疫病绿色防控技术 (1)不从疫区引进种羊,引进种羊至少隔离观察30 d,经检疫健康后方可供繁殖使用;(2)在羊场大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室,每栋羊舍入口设消毒池,羊舍周围环境每周消毒1次,羊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3)选择适宜的疫苗和免疫方法制定免疫程序;(4)对羊场疫病进行定期监测:利用快速检测试剂盒针对养殖场环境中的病原菌、肉羊主要病原(羊梭菌性疾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快速诊断检测,为疫病预警和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5.3.6 环境控制技术 (1)环境友好型场区的规划设计(布局、绿化、防护林等);(2)清粪系统:自动刮粪系统、清粪工艺的改良与应用;(3)清洁饮水:采用新型饮水供给系统;(4)温度控制:保温功能圈舍、辅助装置的设计与应用;(5)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改造升级方案。

5.3.7 羊粪综合利用技术

(1)清粪和堆放。用刮板机械清粪,用遮雨棚堆放干粪;污水进入沼气池。

(2)干粪堆肥发酵。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发酵,物料碳氮比控制在25∶1,发酵温度在55~70℃,物料湿度控制在40%~50%;堆肥时间在50~60d即可达到完全腐熟。

(3)生物有机肥生产。对腐熟后的物料进行再加工,生产出符合NY 525-2012《有机肥料》或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标准的优质肥料。

(4)污水发酵。采用沼气工程,对污水进行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液和沼渣还田利用(可用于养殖场配套牧草种植)。

5.4 其他 适宜区域:四川农区及盆周山区;注意事项:选择养殖条件较好、配合度较好的农户推广适度规模肉羊养殖技术,提高肉羊养殖总量;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为肉羊产业发展培育技术骨干。

技术依托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联系人:吴永胜),电子邮件:627425385@qq.com。

6 优质獭兔健康养殖技术

6.1 概述 该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獭兔生产中饲料营养供给不足,母兔单产水平低,獭兔被毛质量差的技术瓶颈问题,在四川养殖主产区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2 增产增效情况 四川示范区内獭兔仔兔的出栏成活率由75%提高到85%左右,母兔年提供商品獭兔量提高了7.69%;水泥机制预制兔笼的成本比传统工艺制造(89.2元)降低了31.77%,板式组装兔笼的成本比传统工艺制造(89.2元)降低了38.34%;每只商品兔降低养殖成本2.70元,商品獭兔合级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增产增效显著。

6.3 技术要点

6.3.1 科学提出不同季节獭兔适宜的出栏时间,即春季21周龄,夏季27周龄,秋季25周龄,冬季21周龄。

6.3.2 提出獭兔从补饲到出栏(5月龄)的蛋氨酸、半胱氨酸添加水平均以0.25%最优;生长獭兔(3~4月龄)的蛋氨酸添加水平以0.4%最优,对獭兔生长与被毛发育均具有促进作用。

6.3.3 提出饲粮粗蛋白、粗纤维水平能够影响母獭兔繁殖性能,其适宜的添加水平为:妊娠期以蛋白质19.05%、粗纤维17.55%效果最佳,泌乳期以蛋白质18.56%、粗纤维16.00%或蛋白质19.84%、粗纤维16.06%效果最佳。

6.3.4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光叶紫花苕草粉以41%为最优,为生产优质獭兔皮、降低饲料成本,提供了新途径。

6.3.5 光照条件下同期发情繁殖模式:采用人工光照程序与限制哺乳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母兔达到同期发情。光照程序为人工授精前6d至人工授精后 11d 每天光照 16h(6:00~22:00),仔兔每天早晨 8:00~8:30 哺乳一次。

6.3.6 采用简单、实用、经济的水泥机制预制笼和板式组装兔笼。

6.3.7 在果园实施以黑麦草-白三叶混播、黑麦草-菊苣套种、白三叶-猕猴桃间种组合,同时利用兔沼液灌溉牧草和果树的“果-草-兔-沼”循环生态种养模式,既节约养兔饲草成本,减少果园购买肥料的费用,又改善水果品质。

6.4 其他 适宜区域:本技术适合在全国推广;注意事项:母兔光照同期发情要注意光照强度;商品獭兔出栏要结合被毛品质评定;果园牧草一定要避开喷雾农药期,待休药期过后再利用。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刘汉中,电话:028-87847129),电子信箱:hanzhong6688@sina.com。

7 优质肉鸡生态养殖技术

7.1 概述 四川省畜牧总站对优质肉鸡生态养殖各个环节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并加以示范推广,为优质肉鸡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7.2 增产增效情况 项目拟计划实现:育雏期成活率提高3个百分点,生态放养鸡成活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用药成本降低20%,出栏优质肉鸡只平增收5元。

7.3 技术要点

7.3.1 鸡舍建筑要求 鸡舍建筑可分为永久式鸡舍和移动式鸡舍。永久式鸡舍要求相对坚固,舍内采用垫料平养或用竹木架设50~60cm高的网床;也可内设栖架,栖架用木材或竹材搭建,应牢固可靠;饲养密度以8~10只/m2为宜,鸡舍面积根据养殖数量确定。移动式鸡舍较永久式鸡舍小,主要利用较轻便、结实的金属材料制作,方便移动,内设栖架,面积按8~10只/m2搭建,每个鸡舍容纳成年鸡80~160只。

7.3.2 饮水与饲料系统设施建设 优质肉鸡放养区域较大,故必须保证肉鸡养殖过程中的饮水与补饲。舍内每30只鸡配置一个直径30cm的料桶、每50只鸡配置一个直径20cm的饮水器,舍外放牧区也应安装饮水、补饲设施系统。

7.3.3 放养技术

(1)时间。舍内育雏至40~60日龄后(夏季40日龄、春秋季50日龄、冬季60日龄),方可转入放养鸡舍,选择白天气温不低于15℃的晴天放养。最初几天每天放2~4h,以后逐渐延长。初进放牧地,可用活动围栏限制鸡群在小范围内,以后逐渐扩大。

(2)密度。每亩放养量在60只以下,每区群体数量以不超过400只为宜,且公母分群饲养。

(3)调教。对喂食、饮水、放牧、归巢、紧急避险等进行调教,使鸡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

7.3.4 补饲 放养初期用全价雏鸡料过渡1周,之后让其在放养区内自由采食昆虫、青草及草籽等自然食料,不足部分用玉米、谷物、小麦、炒熟的豆类等杂粮直接饲喂或用几种原粮混合饲喂,并辅以适量青绿饲料和钙质。定时补饲:放养第一周早晚各一次,第二周起每晚一次。

7.3.5 轮牧与种养结合 放牧场因地制宜,合理划分为若干小区,用围栏隔开,实行分区轮放,每3~5亩为一个放养小区。一个小区放牧一批鸡后,空置2~3月后再次使用。空置期间,可人工种植黑麦草、三叶草、鸭茅、苜蓿、苦荬菜等优质牧草用于放牧时补饲,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7.3.6 疾病防治 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制定并实施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消毒预防措施,加强肉鸡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7.4 其他 适宜区域:四川省农区范围;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总站(联系人:马敏,等,电话:028-85570036),电子邮件:354740609@qq.com。

8 大恒699肉鸡配套系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

8.1 概述 大恒699肉鸡配套系是我国西南地区育成的第一个家禽配套系,于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以“大恒699肉鸡配套系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为主的科技成果“优质肉鸡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2 增产增效情况 种鸡产蛋量提高6.55%,商品鸡饲料报酬提高8.76%;放养鸡全期成活率提高4.57个百分点,用药成本降低23.48%。

8.3 技术要点 对育雏舍、育成鸡舍、产蛋鸡舍的墙壁、地面、饲养设备以及鸡舍周围彻底冲洗,鸡舍充分干燥后,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进行3次以上的喷洒消毒。雏鸡入舍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应在雏鸡到达前24 h完毕。雏鸡入舍前应预热试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3~35℃。

8.3.1 种鸡育雏期管理 (1)随时观察雏鸡状态,适当调整温度;(2)保持良好通风,无刺鼻、刺眼的感觉;(3)适时断喙,且断喙前1~2 d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多维,断喙在晚间进行,减少应激;(4)合理的光照强度和时间;(5)适宜的密度;(6)雏鸡先饮水后开食,少喂勤添,前4周自由采食,母鸡从5周龄开始限制饲喂。

8.3.2 种鸡育成期管理 (1)种鸡在育成期间必须实行限制饲养,保证适当的饲养密度,控制种鸡体重和均匀度;(2)育成期采用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相结合的方法,保持恒定的光照时数,使新母鸡能适时开产;(3)5~18周龄期间,应根据各周体重调整喂料量,而不是只参照喂料量。此期间应各周称重,并及时计算称重结果。若称重结果出现异常情况,如增重过多或过少,应立即组织重新称重并查找原因,切忌盲目调料。

8.3.3 种鸡产蛋期管理 (1)种鸡开产后,逐步增加光照时间至16h恒定,原则上只能延长不能缩短,光照强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2)采食量也要同步增加,产蛋高峰期过后视情况再逐步减少,同时注意监测种鸡体重;(3)种公鸡要选留健康、强壮、雄性特征明显的个体,并检查精液品质,淘汰品质差的公鸡;(4)开产至产蛋高峰期时,应根据周增重和产蛋率调整喂料量。周增重随着产蛋率上升而逐周下降,若该阶段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周增重较少,则表明料量不足;若产蛋率正常而周增重过多,则表明料量过多。该阶段仍然需要定期抽称体重,每周称重一次,计算周增重,以确保种鸡后期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8.3.4 肉鸡饲养管理 (1)笼养鸡上市日龄为70~90日龄,放养鸡上市日龄为120日龄左右;(2)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保持饲料新鲜、饮水清洁,适时断喙,合理的光照,合理的饲养密度,分群饲养,并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3)鸡场门口和鸡舍门口设消毒池或消毒盆等消毒设施,并定期对舍内外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并由专职人员进行抗体监测,药物使用和休药期应遵循国家法律规定;(4)死、淘鸡只和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乱扔死鸡、污染环境。

8.4 其他 适宜区域:该项技术适宜在饲养大恒699肉鸡配套系的全国范围内推广;注意事项:大恒699肉鸡配套系适合集约化舍内笼养、平养,也适合在林地、果园、草地及荒山荒坡上放养,笼养鸡上市日龄为70~90日龄,放养鸡上市日龄为120日龄左右;详细养殖要点参见《“大恒699肉鸡”配套系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规程》《“大恒699肉鸡”配套系商品代饲养管理规程》。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联系人:蒋小松,等,电话:028-84545177),电子邮件:xsjiang@sasa.cn。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犊牛母牛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犊牛肺炎巧防治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