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

2018-06-19兰玮锋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物相浸出液铜矿

兰玮锋

(江西江钨钴业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000)

酸浸工艺是氧化铜矿石处理的主要工艺,适合处理以酸性脉石为主的矿石,常用于从低品位、表外矿、残矿中提取铜。浸出剂一般选用硫酸,不宜处理含高钙镁碳酸盐的矿石。酸浸工艺主要包括堆浸、池浸、原地浸和搅拌浸出。其中堆浸法由于操作简单、投资省、见效快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堆浸法常用于处理低品位氧化铜矿以及剥离的表外矿石,通过喷淋或滴淋的工艺进行浸出。针对含泥高的氧化铜矿,人们可通过制粒或分级堆浸增加渗透性,提高铜浸出率,缩短堆浸周期。地下浸出是针对品位低、不易开采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矿石直接浸出的一种方法,相比常规技术开采更具有经济性。氨浸工艺可用来处理高碱性脉石的氧化铜矿,氨浸液对铜和脉石组分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浸出液中杂质含量较低[1-4]。

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硫酸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高品位氧化铜矿。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

1 试验原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本次试验原料选用的是高品位氧化铜矿,其主要化学成分和铜的物相分析分别如表1、图1所示。

表1 氧化铜矿主要化学成分

通过物相分析结果,笔者发现,该氧化铜矿中的铜主要以孔雀石、蓝铜矿两种形式存在,共占其矿石总铜量的93%;其次是以硫酸铜形式存在,此外还有少量铜与铁或硅相结合。

1.2 试验方法

硫酸搅拌浸出试验:首先按一定液固比将矿样与水在烧杯(2 L)中混合浆化,升温到一定浸出温度后,根据硫酸用量将硫酸缓慢加入烧杯中,浸出过程保持搅拌,并使用pH计监测矿浆pH值变化,关注温度变化。试验考察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硫酸用量及矿石粒度等因素对氧化铜矿搅拌酸浸出效果的影响。

图1 氧化铜矿中铜的物相分析结果

1.3 试验基本原理

该氧化铜矿中的铜主要以碳酸盐矿物形态存在,包括孔雀石(Cu2CO3(OH)2)、蓝铜矿(Cu3(CO3)2(OH)2)。氧化铜矿硫酸浸出的主要反应如下: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浸出温度及硫酸用量对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

浸出硫酸用量及浸出温度条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硫酸用量在100~150 kg/t矿变化时对氧化铜矿样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根据初始硫酸添加量和浸出终点溶液酸度测算实际酸耗。

试验条件: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4,搅拌速度300 r/min,矿石粒度小于200 μm占比80%(P80200 μm)。图2反映硫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浸出效果影响。

如图2所示,在室温条件下,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从100 kg/t矿至140 kg/t矿,浸出终点酸度升高,但终点Cu浸出率增幅较小,Cu平均浸出率约为91.5%。

在浸出温度60℃的条件下,增加硫酸用量从110 kg/t矿至150 kg/t矿,试验发现Cu终点浸出率稍有提高,平均浸出率约为92%。

图2 浸出温度和硫酸用量对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

通过时间取样分析,本文发现在常温和加热(60℃、80℃)条件下,终点Cu浸出率变化略小。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Cu的浸出速度明显加快,表明加热能够提升浸出效率,在加热条件下浸出15 min后Cu浸出率达到85%,延长反应时间至1 h,铜浸出率达到90%,继续延长浸出时间Cu浸出率缓慢增加。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该氧化铜矿中铜的浸出速度较快,提高浸出温度和硫酸用量,氧化铜矿Cu浸出率有所提高,但是增幅较小。浸出温度升高,酸耗相应增大。因此,推荐常温下浸出,硫酸用量100 kg/t矿,浸出时间2 h,此时Cu浸出率约为91%,浸出液含Cu 10 g/L,终点pH值1.7,浸出渣含Cu 0.5%。

2.2 磨矿粒度条件试验

氧化铜矿经鄂式破碎后,在棒磨机中进行细磨后得到P80200 μm、P80150 μm、P80105 μm和P8074 μm四种粒度的氧化铜矿样,分别进行常温搅拌浸出。

试验条件:常温,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4,硫酸用量100 kg/t矿,搅拌速度300 r/min。矿石粒度对浸出的影响如图3所示。

磨矿粒度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和硫酸用量100 kg/t矿的条件下,矿石粒度越小,浸出反应速度越高,浸出终点酸度值低,总耗酸量增加。但本文发现浸出时间到达2 h时,不同矿石粒度原料的铜最终浸出率基本一致,表明此时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率影响较小。考虑到磨矿能耗较高,笔者推荐该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的矿石粒度为小于200 μm的颗粒占比80%。

图3 磨矿粒度对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

2.3 浸出渣物相分析

氧化铜矿在推荐条件试验下进行酸浸试验,过滤得到浸出渣并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浸出渣中铜成分主要为铁矿物和硫化铜,其次为孔雀石和蓝铜矿,此外还有少量的铜分布在硅酸盐中。

图4 氧化铜矿浸出渣中铜的物相分析

3 结论

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该氧化铜矿中铜主要以孔雀石、蓝铜矿形式存在,共占矿石中总铜量的93%;其次以硫酸铜存在,此外还有少量铜与铁或硅相结合。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试验条件优化为:反应温度常温、硫酸用量100 kg/t矿、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4、矿石粒度小于200 μm占比80%。

在推荐的浸出条件下,Cu浸出率在91%以上,浸出液含Cu 10 g/L,终点pH值1.7,杂质含量低,满足后续萃取工艺条件。浸出渣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铜主要分布在铁矿物和硫化铜中,其次分布在孔雀石和蓝铜矿中,此外还有少量的铜分布在硅酸盐中。

1 王 玮.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34(12):23-25.

2 张景绘.复杂难处理氧化铜矿制备高纯电积铜的新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3 宋志鹏,胡国荣,彭忠东,等.碳酸铵溶液浸出非洲氧化铜矿的研究[J].矿冶工程,2008,(3):84-87.

4 王双才,李元坤,史光大,等.氧化铜矿的处理工艺及其研究进展[J].矿产综合利用,2006,(2):37-39.

猜你喜欢

物相浸出液铜矿
对20种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化学成分的初步对比研究
柴北缘联合沟铜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前景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垃圾浸出液对填埋场周围水环境的研究
新疆西昆仑铅锌矿中铅锌物相分析方法研究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脱除废手机PCB表面元器件的方法研究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保温材料浸出液成分及腐蚀性分析
2018047 一种湿法冶金浸出液中和除铁的固体氧化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