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川光晖为我妍

2018-06-19撰文曹放

厦门航空 2018年6期
关键词:鼓浪屿黄庭坚苏东坡

撰文_曹放

一幅卷轴徐徐展开,九百多年了,一脉幽深的纸墨陈香隐隐腾来……我屏住呼吸,我眼光放亮,啊,国宝呀,黄庭坚书法手卷——《松风阁诗帖》!

2013年4月,我率鼓浪屿旅游文化推介团巡访台湾。基隆、九份、板桥、高雄、澎湖,中间一站呢?台北故宫!“鼓浪屿,世界级名岛呀,欢迎你们!”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周筑昆先生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将我们迎进了台北故宫的文荟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三百多位嘉宾欢声笑语。一支悠扬的钢琴曲《鼓浪屿之波》,一首幽婉的女声独唱《望春风》,一场诗书影画特展《鼓浪流韵》,之后,我作了专题演讲:《鼓浪屿的崇高价值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想不到啊,鼓浪屿竟有这样的魅力!”周筑昆先生惊喜地赞叹,然后,他郑重地说道:“我们故宫博物院,典藏着中华文化瑰宝。怎样表达我们的欢迎之意呢?请您观赏一幅手卷吧!”

数千年来,中华国粹以书法最为妙玄。天下行书,公认第一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是苏东坡的《寒食帖》,谁敢称第四呢?一片沉寂,无人应答。于是,历代书论家们将目光投向了黄庭坚,他的代表作就是这幅《松风阁诗帖》。笔力劲峭,风神洒荡,长波大撇,一波三折,工稳透圆通,侧险见奇绝。正如康有为所评,“虽昂藏郁拨,而神闲意浓”。

功夫在诗外。诗歌、小说、绘画、雕塑、摄影,以至书法等等,各类文艺极品,技巧性的因素都不是制胜的绝招。一件文艺极品,撼动人心的制胜秘诀,绝对是在于:搏动着生命的独特韵律,映照着人格的道义光辉,镌刻着对天地人心无穷探索的深邃体验。《兰亭序》之精妙源于王羲之酒醉后的迷离梦幻,《祭侄文稿》之精胜源于颜真卿战乱中痛失至亲的悲苦愤激,《寒食帖》之精湛源于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惆怅孤独。而《松风阁诗帖》之大成,则得之于黄庭坚心如砥柱的风骨和光风霁月的襟怀。

北宋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诗帖》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可谓他淋漓着一生心血和参透了世道人心的巅峰之作。黄庭坚结束了在西南涪州、黔州、戎州“万死投荒,一身吊影”的放逐生活之后,于1102年赴安徽太平州任,但只做官九日即被罢官,只得暂往湖北鄂州流寓,前途未卜,凶多吉少。是年九月,他应友人之邀,游鄂州樊山,途经松风阁。听松涛阵阵,感夜雨淙鸣,忆故友东坡,他万千感慨,徘徊流连,遂一韵到底,写下了长诗一首,就是这幅书法绝品《松风阁诗帖》。

它映现着黄庭坚艺术追求的境界:不俗。黄庭坚认为,“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如何“不俗”?一为艺品不能俗,“笔下无一点尘俗气”。二为人品不能俗,“临大节不可夺”“与天地相终始”“……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品读《松风阁诗帖》,写到古松参天而立了,在朦胧的夜色中,魁伟而坚强,点划间,无一笔轻佻,一派磊落光明。

它映现着黄庭坚笑傲人世的心态:旷达。黄庭坚被贬涪州、黔州、戎州后,友人皆因蛮荒之地而替他悲泣,而黄庭坚却说:“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夜雨鸣廊到晓悬……晓见寒溪有炊烟……”品读《松风阁诗帖》,写到夜雨炊烟了,山水之间,安贫乐道,用笔擒纵自如,似见星回斗转,月落参横。

它映现着黄庭坚为人处世的肝胆:忠义。黄庭坚拜认苏东坡为师为友,苏东坡仕途坎坷、一贬再贬,黄庭坚无怨无悔、相随不退。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黄庭坚与其还未曾谋面,只是酬来唱往,但却被罚了二十斤铜,他一笑置之。苏东坡与世长辞,黄庭坚无限悲痛,悬像室中,奉之终身。“……东坡道人已沉泉……舟载诸友长周旋。”品读《松风阁诗帖》,写到一年前去世的师友苏东坡了,心中一阵哀恸,笔力特别凝重,结字更加倾侧,对苏东坡深深的怀念之情,在笔墨间往复回荡。实乃尚意书风的典范!

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细细地品读了《松风阁诗帖》,我向周筑昆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他一把扶正我,“岂敢,岂敢”。我微笑着回答:“不止是向你致谢,更是向山谷道人致敬!”

1997年12月,江西省修水县,我伫立在城南山麓。虽然岁入寒冬,但冬阳朗照,远山一抹深黛,近郊万点青绿,修水河蜿蜒流去。这里是黄庭坚的故乡,这里矗立着一百多通黄庭坚的摩崖石刻和法书石碑。登高望远,心怀里风雷滚滚,不禁,我吟哦了一句刚刚见过的黄庭坚《松风阁》诗句:“山川光晖为我妍……”

猜你喜欢

鼓浪屿黄庭坚苏东坡
鼓浪屿
厦门鼓浪屿之行
苏东坡突围
白饭、皛饭与毳饭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