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天厚地的老区恩情—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

2018-06-19范晓莲

红土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根闽西阿妹

范晓莲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由福建省文化厅与中共长汀县委、县政府联合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2017年11月21日晚在故事的发生地——长汀首演。经进一步打造后,于12月中旬在福州上演。12月29日,该剧作为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的重头戏之一,在江苏南京亮相,并将在北京等地展开为期一年的巡演。

该剧呈现了红军长征前夕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了闽西苏区人民的不惧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讴歌党和人民,兼具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当代英雄赞歌。剧情一波三折,表演者的演技精湛。交响乐队配合默契,音乐流畅,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格,感染力极强。独特的灯光与舞台美术,起到了强烈的辅助效果。整场演出主题鲜明,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高潮迭起,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使观众深刻感受到艺术工作者们情感的锤炼、心血的倾注、表演的精湛,情绪一直被剧情牢牢地牵引着,为剧中悲壮或凄美的情节潸然泪下。

参演人员谢幕(作者供图)

正如该剧的宣传海报所言:“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歌剧,是一部艺术精良的歌剧,是一部每个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歌剧!”剧中的女主人公赖阿妹,是个普普通通的闽西客家女人,她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关于信念与坚守的主题。新婚的第二天,她就把丈夫送上了松毛岭战场。惨烈的战斗结束之后,丈夫林阿根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于是,阿妹便开始了年复一年地等待着,并独自抚养着阿根的遗腹子思军和红军遗孤林思红。期间,阿妹按照客家的风俗,每年给丈夫做一套衣服和鞋子。不料,苦等三十年,等来的却是一纸烈士证书。得知丈夫已经牺牲,悲痛万分的阿妹在家对面约50米处,为丈夫建了一个衣冠冢,把自己做的三十套衣服和鞋子埋在里面,并与阿根进行最后的婚礼和告别。阿妹苦苦守候了一辈子,一次次身陷危机,一次次熬过难关。但她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我的男人是去干大事的,是干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大事去了。我一定要等他回来!

剧照一(作者提供)

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汀人,对于那场松毛岭阻击战,自是听过不少。阿妹的故事也早已耳熟能详,曾经不止一次地被感动,也不止一次地叩问: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和力量支撑着她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是对丈夫林阿根的爱的力量!是苏区老百姓对红军、对共产党朴素的信念和情感!这样一种信念,这样一种坚守,足以感天动地。她的勇敢、坚韧和执着,正是老区人民坚定革命信念的写照。

松毛岭战斗是红军长征前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红军军史上一道永远抹不去的创伤。这场著名战斗,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战斗中牺牲的上万名红军将士和赤卫队员、支前群众,以血的代价完成了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集结北上的任务,在红军战史上写下了光照千秋的一页。据老红军谢镜辉老人回忆:尽管当时苏区越打越小,但苏区百姓和红军将士仍然保持了极高的战斗热情和必胜决心。松毛岭战斗打响后,福建省军区紧急动员苏区青年参军参战,组织了2000多名地方武装奔赴战场。在苏维埃政府的发动下,群众纷纷拿出自己不多的糍粑、芋头、地瓜片等口粮支持红军,并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看护队、洗衣队等,还和红军一起挖战壕、修工事,真正做到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当时松毛岭附近几个村子“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为保卫苏维埃尽一份力量。地处松毛岭下的中复、塘背、官坊、长窠头、蔡屋、桥下一带的群众更是全力以赴,除留下60岁以上老人看护孩子外,其余全部参加支前。

从松毛岭撤离后,中复一带的青壮年参军跟随红军长征的有六七百人,他们大都从此杳无音信。成千上万像阿根这样的闽西子弟,为了革命事业,毅然抛下亲人与故园,踏上了充满艰险的征途。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均每走一里路就有一位闽西子弟兵倒下,超过总牺牲人数的三分之一,可谓是“一里一忠魂”!他们用忠诚与信念、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之歌。风萧萧兮汀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的离去让多少父母在苦苦等待中含恨而终,让多少妻儿在无尽的思念中望穿秋水。阿妹是无数默默无闻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闽西苏区妇女的缩影。她的坚守和等待,是在用心守望一个未来,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大爱。正是他们这种默默坚守的大爱,闽西苏区才得以二十年红旗不倒,革命精神才得以代代传承。如今,这个故事作为歌剧被搬上舞台,是对烈士的一种缅怀,是给苏区老区人民的一份崇敬,是对闽西这片被先烈鲜血染过土地的深情赞颂。

歌曲《天下乡亲》中有几句震撼人心的歌词:“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

这短短的43个字,是苏区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所作出贡献的高度概括,闽西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所作出的牺牲更是无愧于这43个字,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这短短43个字的内涵,一点不为过。歌剧《松毛岭之恋》就是对这43个字的生动形象诠释。

这部歌剧就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闽西这块土地上那段血和火的历史,感悟先辈的信仰和精神,并从中汲取力量。作为老区人,我们应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阿根闽西阿妹
照相馆
看阿妹
阿妹门前一树槐
苗家小阿妹
阿妹的心
怪人田阿根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记住你的话
女儿,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