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调查

2018-06-18郑文毛志强丁梅君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云南民族农民

郑文 毛志强 丁梅君

摘 要 技能培训是“直过民族”地区农民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1834个农户进行调查,初步探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类型、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空、培训对象、培训需求等培训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农民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建立形式多样性、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实施政府战略,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直过民族”地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6-0048-04

一、引言

云南“直过民族”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直到1949年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和从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原始经济残余形态)与云南省其他各民族一道同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1],主要包括景颇、傈僳、独龙、怒、德昂、佤、布朗、基诺族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民族。因受历史、现实、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直过民族”贫困人口数量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打赢云南“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事关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境安宁、国家形象。

扶贫先扶智。对“直过民族”地区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加快“直过民族”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拓宽“直过民族”地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渠道,增强云南“直过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消除贫困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早日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目标。

为促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把握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状况和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情况[2]。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二、数据说明

本文分析所用数据来自“精准扶贫视野下云南民族直过区农民技能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组2016-2017年的调查。调查覆盖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伴镇卡咪村(克木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乡巴卡村(基诺族)、怒江州贡山县独龙乡(独龙族)、丙中洛乡(怒族)、红河州金平县下新寨村(拉祜族)、顶青村(拉祜族)、德宏州陇川县勐约乡(景颇族)、陇川县户撒乡芒炳村(阿昌族)、梁河县九保乡(阿昌族)、梁河县囊宋乡(阿昌族)、保山市昌宁县(布朗族)、玉溪市新平县平掌乡库独木村(拉祜族)、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龍县(傈僳族)等“直过民族”所在地区和乡村,共覆盖4个州10个县市14个自然村,获得1834个农户样本。调研以问卷为主,重点是通过访谈或填写问卷来了解相关情况。调查的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素质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户对惠农政策的了解、农业技术来源、农户技能培训情况等。其中,针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调查内容包括培训状况和培训需求状况;反映培训状况的主题包括:培训主体、培训地点、培训形式、培训类型、培训时间;反映培训需求的问题包括: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培训天数、期望接受的培训层次、期望培训的内容、喜欢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部分样本存在信息缺失现象,但为了充分利用问卷提供的信息,本文未将其视为无效样本,只是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时将其剔除,主要是考虑到所分析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样本数的差异对分析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云南地区农民技能培训状况调查

(一)以涉农技术为主,非农技术比重小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培训类型包括农业技术培训和非农技术培训,其中农业技术培训占78.8%,非农技术培训占21.2%,见表1。农业技术培训种类有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其中经济林业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培训主要是利用“直过民族”地区地理环境,依靠行政力量进行的传统培训,对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素质、技能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实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非农技术培训主要包括机械、运输、建筑、餐饮、家电、通信、服装、家政、美容美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副业,是提高“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就业竞争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从农民技能培训类型上看,以涉农技术为主,非农技术比重小。

(二)以政府组织为主,多种培训主体积极参与

调查结果显示,“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具体组织者有政府、一般培训机构、“挂、包、帮”扶贫工作队、企业、其他机构等,所占比重分别为41.1%、27.2%、19.5%、9.9%、2.3%。其中,政府组织的培训最多,其后依次是一般培训机构、“挂、包、帮”扶贫工作队、企业和其他机构。不同培训类型,其组织者存在差别。譬如,农业技术培训,39.1%由政府组织,28.8%由一般培训机构组织;非农技能培训,48.5%由政府组织,一般培训机构占21.1%。总的来说,农业技术培训主要由政府组织;非农技能培训除政府外,一般培训机构、“挂、包、帮”扶贫工作队、企业等非政府组织也发挥了较大作用。

(三)采取整村整族培训,受训对象文化层次低

培训对象主要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村干部和涉农群众。每班对培育对象没有人数、年龄、学历限制,一般以整村整族方式进行。此外,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比例大大高于非“直过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 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大大低于非“直过民族”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较高文化素质人口比重偏低,不少成年人不会说汉话,听不懂汉语,不仅影响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直接制约着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提供,制约着“直过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培训方式以“课堂讲授+实地操作”为主

“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讲授+实地操作、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工厂实习、省内外参观考察等,所占比重分别为34.4%、27.9%、24.9%、10.3%、2.5%。在农业技术培训中,“课堂讲授+实地操作”占37.1%、现场指导占26%、课堂教学比重占29.4%。在非农技能培训方面,“课堂讲授+实地操作”占29.1%、现场指导占22.6%、课堂教学比重占25.2%,见表2。上述数据表明“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方式以“课堂讲授+实地操作”为主。

(五)以短期培训为主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时间有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12个月以上等,所占比重分别为88.6%、8.5%、2.3%、0.6%,见表3。其中,1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最多,12个月以上的长期培训缺乏,表明“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

四、农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分析

(一)农民对培训存在需求,期待免费培训

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只有少部分人态度模糊甚至反对。在参加培训的农民中,非常赞同的占11.16%,比较赞同的占43.53%,说不清楚的占35.46%,比较反对的占5.34%,非常反对的占4.51%。这说明“直过民族”地区半数以上农民对技能培训存在需求,但也有部分农民对培训持反对态度,被动参加培训。同时,“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希望政府出资提供免费培训,不愿意自己出资参与培训,并且最好采取就地培训。比如,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纳依朵二组(怒族、傈僳族、汉族混合聚居村落)共有19户,传统农作物种类有水稻、玉米、核桃,贫困原因主要有耕地面积少、文化程度低,村民们希望政府在养猪技术、黄牛养殖、核桃种植等方面进行免费帮扶。还有少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不需要任何农业或者非农业技术帮扶,而希望政府在养老金、低保方面继续帮扶。

(二)农民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培训的需求较大

调研发现,农民的技能培训愿望以种植业为主,占59.64%;其次是养殖业,占23.97%,见图1。种植业中需求最高的是特种经济作物,包括橡胶割胶、茶叶种植与加工、甘蔗间套种农作物栽培、桑树种植、核桃种植管理、冰糖橙种植和管护、咖啡种植、澳洲坚果种植管理等。云南“直过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带,耕地面积少,表明农民的技能培训需求种类与土壤、地貌、气候、环境等紧密联系。另外,非农业的培训需求相对较低,占16.39%,表明云南“直过民族”的经济发展仍以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三)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目的多样化,受政策影响大

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目的与培训需求紧密相关。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目的包括获得证书、增加收入、提高技能、获得政策扶持、获得补贴等,所占比重分别为5.09%、11.96%、21.37%、29.66%、31.92%,见图2。比重最高的是获得补贴,表明“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受政策影响大,农民对技能培训目的认识不够,影响培训效果。

(四)“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对技能培训其他希望和要求

“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对技能培训提出了很多希望和要求,课题组就培训师资、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补贴、培训方式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调研,比较集中的有:在培训师资方面,希望致富能手或者有丰富的农业经营经验者来培训(11.9%);在培训地点方面,希望专家到乡镇或者本村进行培训(13.4%);在培训时间上,希望培训时间在1~5天(12.3%);在培训方式上,希望培训能和实践相结合(14.6%);在经济方面,希望政府对参加训练者进行补贴(18.9%),见表4。

五、对策和建议

为促进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培训状况和培训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培训主体上,坚持政府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3]。一是明确主体。“直过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具有较大的公益性和正外部性,政府应该承担起农民培训的主要投资者角色。二是从经济利益上引导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民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积极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

第二,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提高农民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一是内容和途径做到精准,要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二是要找准不同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分门别类,组织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重点开展第二、第三产业技术工种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增加家庭工资性收入;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劳动力重点开展农业技术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有创業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引导他们开发特色产业,创办经济实体;适当增加非农技术培训比重,对达到一定标准的农民,提供外出务工机会,优先推荐到企业就业[4]。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培训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走出去”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选派“直过民族”地区村干部、农民培训骨干教师、农村种养能人走出家门,到产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就“请进来”而言,可以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长期驻点指导。

第三,建立多样性、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一是在农民技能培训思想上,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直过民族”地区农民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层次的差异决定要进行有效的农民职业培训,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培训形式,并通过各种鼓励(补贴或表彰等)形成对农民职业培训的激励机制[5]。三是根据农民需求进行培训。政府在组织农民培训前最好对农民的培训需求进行认真调查,既要结合农业的生产周期、经营特点及培训条件和资源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还要考虑农民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季节性生产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第四,在培训管理上,政府要为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加大“直过民族”地区农民技能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把农民技能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加大财政专项投入。二是加强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等软硬件建设。三是要把解决云南“直过民族”教育问题放在“一号工程”的位置,依靠教育彻底摆脱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四是实施“直过民族”地区人才支持计划。优先在优秀民族大学生、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一批带领“直过民族”及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干部,加大对“直过民族”专业技术骨干、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的管理、督查、考核、评比制度,重点督查乡镇、村和定点学校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农民技能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参 考 文 献

[1]那金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75-79.

[2]罗万纯.中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3(2):21-28.

[3]章义.基于职业技能提升视角的职业农民培训探讨[J].中国劳动,2016(8):19-22.

[4]王淑芳.对做好今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7(1):39-40.

[5]张晓恒,朱战国,等.职业技能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114-120.

Investigation on Skills Training for Farmers in “Straight” Ethnic Areas of Yunnan

Zheng Wen, Mao Zhiqiang, Ding Meijun

Abstract Skills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ccurately poverty alleviation of farmers in “Straight” Region in Yunna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1834 peasant households in Yunnan “Straight Ethnic” Areas, the preliminary training situation, such as training types, training subject,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methods, training time, training object, training needs, has been obta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o adhere to government-leading, and diverse participants widely participating, innovate training content and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of farmer skill training,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and multi-level incentive mechanism, full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vocational training, implementing government strategy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kills training for farmers in “Straight Ethnic” Areas of Yunnan.

Key words “Straight Ethnic” Areas; skills training for farmer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uthor Zheng We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Kunming 650500); Mao Zhiq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Ding Meijun,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作者簡介

郑文(1971- ),女,云南中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昆明,650500);毛志强(1979- ),女,云南中医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教育;丁梅君,云南中医学院

基金项目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精准扶贫视野下云南民族‘直过区农民技能培训模式研究”(AC16017),主持人:郑文

猜你喜欢

云南民族农民
耕牛和农民
MINORITY REPORT
农民
传承 民族 文化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云南山娃」
民族万花筒
云南艺术学院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