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震惊世界的暗杀(下)

2018-06-15

奇闻怪事 2018年3期
关键词:菲尔德卡斯特罗贝尔

有这样一支特制钢笔:笔头设计完美,刺入皮肤,受害者不会察觉。发明者吹嘘,它是一件完美的暗杀工具,受害者只会觉得皮肤被蹭了一下,下一个瞬间便丢了性命——因为墨水囊中装满了有毒物质。

如果要在水下进行刺杀行动,人们可能会用一只做了手脚的海贝,把它放在对方经常潜水的区域,待他靠近观赏,贝壳内的炸弹就会引爆。又或者,可以直接送他一件感染了真菌的潜水服。

这并非好莱坞谍战电影中的狗血桥段。英国情报学专家理查德·贝尔菲尔德写作《政治暗杀简史》一书时,查阅美国中情局资料,发现他们曾研究过上述手法,以刺杀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

“暗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政治行动。”贝尔菲尔德说。它可能挑起战争,带来革命,甚至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些暗杀行动,在“国家”形成前就已经出现,并且“从未消失过”。到今天,一直在变化的,是暗杀的工具和方式。

在贝尔菲尔德看来,那些震惊世界的暗杀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发事件,由患有妄想症的精神病人发起,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组织和阴谋集团进行的。而且,在现代重要的政治暗杀中,都会有政府情报或安全部门的身影。

以国之名

在莫斯科将亚历山大·潘友新召回前,他还是苏联驻华大使。1953年3月10日,他由北京返回莫斯科,并“转移到其他工作”——这通常是情报人员从公共职位转回暗影中工作的委婉说法。

美国《生活》杂志多年后的一篇文章透露,回到莫斯科后,潘友新开始从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后斯大林时代的重大暗杀行动训练精选的杀手,该暗杀行动代号名称为“莱茵河行动”。

历史上,苏联情报机构内有一个专门部门,从事绑架、暗杀与其为敌者,它是一个超过200人的稳固机构,掩藏在政府“特别任务管理”的外衣下。斯大林去世前,这个部门被称为“暗杀局”,此后又被称为“九处”和“对外情报局十三处”。因为“盛名”远扬,它还赢得了“血污局”的称号。

尽管苏联“暗杀局”一直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被人津津乐道,贝尔菲尔德却认为它名不副实,“20世纪60年代后,这个机构几乎毫无建树”。在他看来,相较而言,英、美、法当时的暗杀行动要更为有效。

美国历史上共有四位总统死于暗杀(林肯、加菲尔德、麦金莱、肯尼迪)。此外还有包括罗斯福、杜鲁门和里根在内的五位总统遇刺后幸免于难。但该国总统下令或者知晓的暗杀,要远远超过这些数字。

“美国自1945年以来,秘密进行的暗杀事件,几乎没有间断过。”贝尔菲尔德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甚至不再费心掩盖其暗杀行动,“并且在非常公开的场合表达刺杀卡扎菲、萨达姆和本·拉登的意图”。

在2002年10月1日的白宫记者招待会上,白宫发言人称,布什政府鼓励美国人刺杀萨达姆。他认为,“消耗一颗子弹”会成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外界也因此称之为“8美分方案”——因为购买一颗子弹的成本为8美分。

美国总统曾经发布行政令,认定政治暗杀非法。197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福特发布了11905号行政令,要求“美国政府雇员均不得参与或协助参与政治暗杀”。此后几届总统都重申过这道命令,卡特甚至还曾将“政治”一词去掉,扩大禁令范围。1981年,里根发布的12333号行政令,是美国总统最后一次发布禁止暗杀的行政令。等到克林顿时期,暗杀行动开始恢复。

“9·11”事件后,美国白宫表示,禁止暗杀的前总统命令并不影响美国在自卫中采取这样的方式。

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终能够成功击杀本·拉登,得感谢小布什。2001年10月,他签署了一项有关情报问题的决定,指示中情局可以采用“隐蔽的致命行动”摧毁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

即便如此,在现代国家中,堂而皇之地使用暗杀手段的国家并非美国,而是以色列。贝尔菲尔德说,自建国以来,暗杀一直是以色列实施公共政策的一种手段。甚至总理都曾负责过具体暗杀行动。伊扎克,沙米尔和埃胡德·巴拉克两位总理,都曾是暗杀行动的负责人。

1973年,一位浓妆艳抹、头戴乌黑假发的“女士”与其“情人”手挽手混过了贝鲁特警察的耳目。“她”的悬臂式文胸中装的是手榴弹,宽大而时尚的手提包里塞满了自动武器和爆炸物。这名戴假发的“女子”就是后来的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

他和同僚们策划了近代以来最大胆的一场暗杀,他们潜入三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高官居住的公寓大楼,杀死了那儿的所有人,包括一名高官的妻子和三名保镖。在这场暗杀行动中,还有一名叫尤尼·内塔尼亚胡的人,他是后来另一位以色列总理的兄弟。

以色列很多国民似乎也认可这种暗杀行为。2010年,以色列暗杀成员在迪拜的酒店房间暗杀了哈马斯领导人马哈茂德·马巴胡赫,嫌疑人分别持有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假护照。事情曝光后,这些国家对以色列表达了强烈不满。但在以色列国内,人们却大肆庆祝,一家零售连锁超市,甚至从—位参与暗杀的警察那里获得了监控录像,并模仿暗杀录像制作了一个电视广告,标语是“被击毙的价格”。

暧昧的命令和笨蛋特点

2016年11月25日去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是个传奇人物。在坊间传闻中,他最精彩的履历之一是前后一共逃脱了638次暗殺。

事实上,这个说法水分很大。包括前文提到的贝壳炸弹等计划在内,很多暗杀计划并没有付诸实施。

据贝尔菲尔德在《政治暗杀简史》一书中透露,暗杀卡斯特罗的想法最疯狂的时期是肯尼迪政府时代。“当白宫对中央情报局施加压力后,‘疯狂的方案接二连三地被提出。”贝尔菲尔德写道,肯尼迪向中情局下令,“摆脱”卡斯特罗。命令逐级传达,压力也随之增大。

“摆脱”是一个很暧昧的词。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在国会作证时曾表示,在美国总统面前,“暗杀阴谋不会以任何正式的方式得到授权”。针对他国领导人的暗杀计划,只会以委婉的方式提出。

在众多刺杀卡斯特罗的计划中,还包括一个与黑手党合作的方案。赫尔姆斯把这个方案反馈到时任司法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那里,表示已经向一个黑手党组织老板吉安卡纳支付了15万美元,准备找个枪手实施刺杀行动。这个行动当然也并未成功。

“二战结束以来,利用别人进行暗杀的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贝尔菲尔德发现,很多情报组织都学会了“让别人替他们去做肮脏的工作”。另一个原则是,只要可以,就要安排一个替罪羊。

毕竟,在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很多暗杀是见不得光的,而且,即便是设计完美的暗杀任务,也仍然存在失败的可能。如果没有想好退路,暗杀者很可能被牵涉其中。

猜你喜欢

菲尔德卡斯特罗贝尔
伽菲尔德与勾股定理
戴卫·奇普菲尔德
——造梦城市中的精神绿洲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丰富的能源
忘我的贝尔
极地摄影探险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