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2018-06-15温振华

职教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双主体办学

摘 要:简述了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形式,分析了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构成的四个主要因子。通过校企共建的都市丽人服装学院“双主体”办学实践,总结出校企优质资源进行混合的十要素,探索出一套“双主体”办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炼出实现机制的“六共同”实践模式,使校企合作程度更深、时效更长,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关键词:“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温振华(1968-),男,广东五华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服装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高职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混合所有制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武汉职院都市丽人服装学院为例”(编号:GZYLX2015089),主持人:温振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3-0130-04

一、研究的背景

(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的迫切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1]。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从示范校到骨干校建设的一个周期内,国内高职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了一次大的发展,工学结合、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也被广泛推广。随着600所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也亟需进行更科学、系统化的设计和创新。

(二)职业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大多采用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能够使“学”和“做”基本结合起来,但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上尚存诸多的难点和问题:

1.校企合作不够深度长效。一是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不能达成。企业的诉求是基于成本的盈利和发展,校企合作的需求是劳动力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而一般学校仅能提供劳动力资源;学校需要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但一般企业只看重结果。二是校企合作的形式不够紧密。目前校企合作大多是松散型的分段式教学,学校依据企业工作设计课程,在校内教学,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形成简单的分段式教学。致使校企合作既不深入又不长效。

2.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联系不紧密。目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是按照按学科进行设置的,专业名称大多与实际的工作岗位有所距离。学校设置课程也是以专业知识点为主,虽兼顾了学生的后续发展,但教学内容往往与岗位的需求脱节。

3.校企在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上较难统一。校企分段式教学使学生的课程考核大多由学校单方进行,而顶岗实习由于企业无明确职责又缺乏专管人员,形成老师遥控、学生自管的局面。

因此,职业教育亟需一套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来促进校企深度长效合作,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校企“双主体”办学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二、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基本理念

校企“双主体”办学是指学校打破单一主体的办学形式[2],校企双方集合优质资源协同办学,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双方互惠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双主体”办学是办学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解决校企合作中的五个难题:校企合作缺乏深度长效机制的问题;校企在混合所有制人才培养中管理难的问题;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难的问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校企共同考核难的问题;校企人才资源利用效能难以最大化的问题。

三、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形式

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形式有股份制、联合制、混合制等几种。股份制是校企一体化的办学,利益趋同、合作紧密,但公办学校的国有资产与企业资产存在著股权划分上的困难,目前不太容易实现;联合制是以订单班为代表的校企松散性办学,校企以上、下游关系实现人才就业目的的办学,合作虽有效果但不够深入和长效;混合制是校企优质资源混合的“双主体”办学,是以校企共建、共教、共管、共赢为原则,覆盖教学与生产、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办学,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双主体”办学最贴合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发展的趋势,但其在“合作企业的选择”、“混合资源的设计”上也需进行审慎的思考。

我校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中进行资源混合的十个混合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十个混合要素

通过学校的五个资源与企业的五个资源混合,能够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共用、人员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四、校企“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校企“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的内涵是:在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前提下,协调校企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运行方式。其外延是由“校企合作机制、运行管理机制、质量保障机制、教育资源配置”4个主要因子与“责任权利制约机制、主观能动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创新机制”3个次要因子等构成,其核心是校企合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校企“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界定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利益,明确了合作、运行、管理和考核的方法与要求,从根本上保障校企“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建立“双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

长效合作机制是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形成,首先是合作企业的选择,学校需选择与专业对应、实力雄厚,并能长期接收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企业合作;其次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双方利益趋同,通过合作能够长期的互利共赢;此外双方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上要达成共识,合作有计划、步骤地运行;最后是要有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保障。

(二)建立“双主体”的运行管理机制

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两个部分。建立“双主体”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強化体制和职责,强调校企之间的相互协同与制约。校企共同成立理事会,建立联合管理机构,互派专职人员,形成“决策层亲抓、中高层共管、校企联合办公”的高度重视态势;其次要通过制度的建设来实现,制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禁止,更多的则在于引导。双方需共同制定中长期规划,建立决策规则、会议规范和互动制度,制定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共享等制度,使教学与生产相互融合。

(三)建立“双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质量保障机制由质量保证计划、过程保障制度和结果评价标准等几部分构成。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明确质量保证负责人,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Deming Cycle(戴明循环)的PDCA循环进行,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3]的管理循环步骤展开控制,提高保证水平。如,双方根据学校教学、企业岗位的双重质量标准设定质量计划;在校内、外分阶段执行教学、实习的保障计划;每一阶段完成后进行个体和整体的质量评价,检查计划实施的效果;最后根据评价和结果进行奖惩处理,对计划进行修正。

(四)校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将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十个混合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也是决定校企长效合作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教研设施、生产条件等有形资源合理配置,在硬件上实现校企互补,学校可以获得不断更新的教学实训环境,企业获得更好的技术研究条件;通过技术、人才等无形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软件上双方实现升级,学校可以增加师资力量,获得行业最新信息和技术,企业也增加了从事生产的生力军,双方互利共赢。同时,校企还可共同设立教学建设基金,对人才培养起到助力作用。

五、校企“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六共同”模式

2015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共建了混合所有制的都市丽人服装学院,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基于“双主体”办学的“六共同”实践模式:校企“依据行业需求与学校规划共设专业;以人才规格、专业与岗位标准共制人才培养方案;以产业前瞻性需求与职教发展趋势共建专业和课程;以校企双赢理念共建教学与专业团队;以校企双重质量标准共管教学与学生;以校、企、师、徒的多元主体共施双向考评”。“六共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校企在合作教育教学中的几个难题:

(一)开展“双主体”办学,解决了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

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经信委等政府部门监管指导,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都市丽人服装学院的校政企“三方”理事会。理事会下设院务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教学建设及管理的机构。联席理事长由武汉职院校长、都市丽人董事长共同担任,副理事长由省经信委领导、都市丽人高管、武汉职院领导担任,理事会主要负责学院的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学院院长由都市丽人副总裁担任、常务副院长由武汉职院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担任,领导班子负责执行学院理事会决议,实施学院的管理;学院下设联合办公室,企业派驻专职人员,学校设专职岗位和人员,联署办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10个校企优质资源要素的混合,使校企合作更为深度;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依照办学规律、企业标准实施人才培养,使校企更为长效。

(二)实践“六共同”模式,解决了混合所有制人才培养中管理难的问题

“六共同”实践模式是:校企“依据行业需求与学校规划共设专业;以人才规格、专业与岗位标准共制人才培养方案;以产业前瞻性需求与职教发展趋势共建专业和课程;以校企双赢理念共建教学与专业团队;以校企双重质量标准共管教学与学生;以校、企、师、徒的多元主体共施双向考评”。其架构见图1所示。

图1 “六共同”模式架构

基于“六共同”模式,校企共订了岗位标准、课程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实施方案;共制了招生、教学、实训、师资、经费等管理制度,教学、实习、学徒、师傅等考核办法,规范了人才质量标准,建立了混合所有制运行管理机制。

(三)开发“岗位晋升式工学交替”教学体系,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难的问题

校企以产业的前瞻性需求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蓝本共同建设专业及课程,开发了现代学徒制的“岗位晋升式工学交替”教学体系,见图2所示;以企业的岗位(群)的岗位标准和工作内容设置了“能力递进培养”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有专业知识体系作为骨架,又有企业工作实践提供技能提升的保证;以“校内教学及实训-企业跟岗实习-校内技术提升-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形式教学;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工作经验,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实现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

图2 “岗位晋升式”工学交替教学体系

(四)建立“多元双向”评价体系,解决了现代学徒制中考核难的问题

校企共建了基于“多元双向”评价体系的质量保障机制,即: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校及企业制度为依据,监控和评价教学及实习的质量;以校、企、师、徒等多元主体开展双向考评。学生逐级获取企业岗位的初级、中级、高级合格证书,通过技能考核取得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学业合格后获得学校的毕业证书,形成“三证”毕业标准。

(五)形成“双融合”人才资源共享机制,解决了校企人才资源利用效能难以最大化的问题

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建校企“双融合”专业团队。企业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建设、承担教学任务;学校教师担任企业顾问,参与技术研发和商业项目推广。近年,团队培养了15名“双师型”教师、32名“学者型”专家,共同开发了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个工学交替实习体系;企业专家承担了40%的专业课程及实训,学校教师设计了100多个产品,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校企人力优质资源的共享增效。

六、取得的经验与成效

(一)校企深度长效合作的经验

一是双方重视程度高。都市丽人服装学院由武汉职院校长与都市丽人总裁共同担任联席理事长,都市丽人副总裁担任学院院长,学校的招生、教务、学工等部门负责人担任理事,企业行政、研发、生产和营销的高管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定了办学方针和发展规划;制定了运行制度和管理办法;成立联合办公室联署办公。二是合作实施力度大。企业在教学、管理等方面投入100多人力,武汉职院服装学院全员参与;企业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校内教学实训店和补贴学生实习,学校投入600多万元用于教学及条件建设、课程教学及师徒奖励。

(二)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成效

都市丽人服装学院召开理事会2次、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4次、院务会16次,双方相互调研20多次;制定了《多元双向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文件20多个,《都市丽人公司岗位证书考核标准》等质量标准5个。

近年来,培养了“双师型”教师15名、学者型专家32名,企业专家承担了40%专业课程,学校教师开发产品100多个,获得外观设计专利12项,为企业创造价值1000多万元;为50多家企业培训1000余人次,到账金额600多万元。服装专业获湖北省重点专业等省级以上荣誉5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3个;国家专业资源库课程建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3本。100多学生到企业带薪跟岗、顶岗实习,几十名毕业生在公司重要技术岗位就业;服装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共获得一等奖9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5个;毕业生对企业的择业比达1:5,就业率保持98%以上、对口率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

目前,我校在校企“双主体”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管理上还不够细化,企业教师的教学规范度还有待提高。今后将持续推进“双主体”办学,深化现代学徒制;继续完善“六共同”模式,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建设“双融合”团队,推进名师、大师的培育。

参考文献:

[1]郑联采.企业校区: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以校企共建“深圳二职一創维企业校区”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1):3.

[2]宋靳奕.校企双主体办学课程开发及教学组织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203-204.

[3]李烜.WS公司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责任编辑 蔡久评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双主体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