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100例分析

2018-06-15郑志轩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3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病情

郑志轩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呼吸衰竭在临床属于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此类患者自身呼吸系统运行发生障碍,难以保障呼吸的正常,从而使得动脉血氧分压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并诱发系列临床症状,该病主要出现于支气管炎、肺部器官病变等疾病影响患者群体,属于并发症。对呼吸衰竭患者尽快发现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对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保障的重要前提,以往临床主要应用西医药物治疗,常用有抗生素、激素类相关药物,随着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使用逐渐泛滥,患者群体耐药性出现普遍升高现象,提高了西医对呼吸衰竭的治疗难度[1]。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对呼吸衰竭患者疾病治疗一直在不断摸索,临床实践结合相关文献,对其采取中西医结合手段干预,对患者病情有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n) FEV1(%) MVV(%) RV(mL)对照组(50) 治疗前 40.7±5.0 41.4±4.9 1299.2±152.7治疗后 46.3±3.8 44.1±2.3 1297.3±159.2观察组(50) 治疗前 38.7±5.0 41.4±5.0 1313.8±167.3治疗后 62.4±3.2 49.6±2.6 1124.2±158.6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组别(n) PaCO2(mm Hg) PaO2(mm Hg) WBC(×109/L)对照组(50) 治疗前 68.6±11.5 46.9±9.1 12.6±2.1治疗后 56.3±8.7 81.2±4.2 8.7±3.8观察组(50) 治疗前 69.6±15.6 45.7±8.9 11.7±2.2治疗后 40.3±6.7 95.7±2.3 6.4±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4年~2017年收治确诊呼吸衰竭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从中选取10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71、29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8.3±4.7)岁;患者呼吸衰竭程度为中的患者有61例,为重度呼吸衰竭病情患者有39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前后以每组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提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具体情况等差异并不明显,具备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嘱咐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存在痰多症状患者协助翻身拍背,更好地排痰,如有必要可使用吸痰机进行吸痰辅助,用持续低流量吸氧。存在严重感染患者则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对应抗生素药物。氨茶碱药物缓解患者痉挛喘息症状,如有必要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应用甲泼尼龙。根据临床状况选择营养支持,纠正并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个疗程为2周时间。

1.2.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于存在肺肾气虚外感患者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药方组成包括12 g制半夏,紫苏子、桂枝、麻黄、白芍以及干姜等各9 g,3 g细心,灸甘草和五味子等各6 g;如属于性偏热情况患者用麻杏甘石汤治疗,药方组成包括枇杷叶和黄芩等12 g,石膏30 g,桑白皮和瓜蒌皮等15 g,麻黄、苏子和杏仁等各10 g;如患者术脾肾阳虚水泛情况患者则给予苓桂术甘汤联合真武汤治疗,药方组成包括白芍、白术和葶苈子等15 g,茯苓30 g,制附子和桂枝21 g,灸甘草与川芎等10 g,3 g猪苓。每天水煎服,1剂,1个疗程为2周时间[2]。

1.3 疗效判断: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对其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容量(RV)以及最大通气量(MVV);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白细胞计数(WBC)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患者完成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血气相关指标等恢复正常范围,典型临床症状诸如咳嗽、哮鸣音、发绀、呼吸困难以及咯痰等消失,判定为显效;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等有所改善,上述相关症状得到缓解,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无变化或者恶化,判定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文需处理研究数据均用SO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示与检验方式分别为χ2和t完成,对于所得结果表现形式则分别为均数±标准差、率(%)完成。所得结果即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其中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0、25、1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其中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8、28、4例。

2.2 指标对比:见表1、2。

3 讨 论

在临床上,存在以下原发疾病患者诸如支气管炎、肺气肿、妻管严、呼吸中枢病变或者神经肌肉疾病等,都有一定概率出现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危险。可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将呼吸衰竭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但均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预后和生活质量[4]。

西医药物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在于对症干预,对患者通过强化营养的摄入,纠正并平衡电解质、帮助患者排痰以及控制感染等,在各种手段中是否能够严格控制感染对病情有着直接影响,但现代临床对于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逐渐广泛甚至泛滥,患者群体耐药性也呈现明显提升,单纯西医药物对呼吸衰竭治疗的难度已经极大提高[5]。除了抗感染、氧疗之外,如何改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也是对病情控制的一个重点[6]。本文研究结果,从数据对比可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无论在疗效或者身体相关指标数据方面均有显著优越性,说明采取中西医结合对呼吸衰竭疾病的积极意义[7]。在我国认为诱发呼吸衰竭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根本病机为肾精不足、肝肾亏虚等,对患者根据症状选择辨证施治,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麻杏甘石汤等都有辅助平喘、止咳的作用,整体调整各个方面一达到控制、缓解病情的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8]。综上所述,呼吸衰竭疾病虽然用西医药物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病情,但联合中医理论指导对患者整体进行调整能更明显提高干预有效性并让患者指标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从长远疗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1] 李安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2):7-8.

[2] 李伟国.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5(20):192-193.

[3] 黄晓群,高培阳,张松,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1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9):1714-1716.

[4] 宋应健,吴龙传,洪永青,等.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伴抑郁症75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A1):107.

[5] 柯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6):103-106.

[6] 林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B3):458.

[7] 李悦琳,刘勇,李继科,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9):1454-1456.

[8] 叶宏波,金晓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1):2778-2780.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病情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